![]()
羅永浩大戰西貝“預制菜”,把西貝老板賈國龍氣得“語無倫次”。
原本,賈老板只需要感謝老羅的“監督”,并邀請老羅隨時參觀后廚,就可以輕松化解這場風波。
顯然,賈老板認為預制菜是一頂他無法承受的“帽子”,于是大戰羅永浩。
老賈說一定一定一定要起訴羅永浩,老羅則宣布10萬元征集西貝預制證據。
我說老賈語無倫次,是因為他掉進了老羅的帽子陷阱里。
在老羅的敘事中,“預制就意味著不好,惡心”。老賈認為這是嚴重影響其品牌聲譽的指控,就等于認可了“預制就意味著不好,惡心”。
可是,西貝的菜真的沒有預制部分么?官方對預制菜的定義能夠說服消費者么?
即便老賈起訴老羅,最終也會在什么是預制的定義上撕扯,且不大可能撕扯清楚。老羅即便敗訴也不算輸,老羅不敗訴更是贏。
比如,昨天西貝公布了它的13道菜的做法,以證明自己不是預制。然而很多網民看了它的做法后反問,這難道還不是預制?你瞧,當你去辯解不是預制的時候,就已經很難說得清了,因為對于什么算預制,雙方根本就沒有共識。
老賈之所以忙不迭地否認老羅的指控,進而掉進老羅的陷阱里,有一個重要的背景——“預制菜”被妖魔化為預制的就是不好的,而且他已經被這種妖魔化綁架了。如今,消費者認為預制菜就是不好的,餐飲企業要么遮遮掩掩要么不承認,等于認可了預制菜確實不好。
當“預制菜不好”成了一個“共識”,人們忘了追問一句:預制菜真的不好么?非預制菜真的好么?
如果愿意面對常識和邏輯,就可以確信,一道菜的口味、安全、健康與否,與是否預制沒有必然關系。
基于常識和邏輯,完全的現場烹飪,未必就能做出好吃的菜,部分預制也未必就不能做出好吃的菜。
當我們忽略了常識和邏輯,不加思考地接受了“預制菜就是不好”,預制菜就成了一頂“帽子”。
在探討問題的時候,“扣帽子”是一種高效甚至無往而不勝的手法。
比如,某大學,白色的椅子上,粘貼了一個圓形紅色標識,被認為與日本國旗高度相似,進而被扣上漢奸帽子。從常識和邏輯出發,某大學即便有“漢奸傾向”也不至于在那種場合如此向日本國旗“致敬”。從常識和邏輯上出發,這個大學的某些人只是缺乏“自我審查”能力或者有點“蠢”,然而一旦被扣上那頂帽子,就百口莫辯了。
我并非為某大學辯解,說預制菜被妖魔化也不是為西貝辯解,而是想說,在探討問題的時候,一旦被扣帽子,問題就沒辦法探討了。
回到預制菜話題,如果認同——菜好吃與否,與菜是否預制,不必然相關——這才可以探討。
如果你接受這個前提,應該可以推導出這樣的結論——用了科技與狠活兒的菜,可能特別好吃還讓人上癮;完全現場烹飪的菜,可能寡淡無味;預制的菜品可能不新鮮口感不好,預制的菜品也可能由于標準化更安全更可靠。
如此,在探討這個問題上,你就擺脫了“帽子戲法”。
生活中,有人跟你爭論或探討問題,不是從事實、常識、邏輯出發,而是先來一頂帽子,那你最好閉嘴。只要你跟“帽子”論戰,一開始就“輸了”,何苦來哉。
最后,關于預制菜,我的立場是,我不在乎一道菜是否預制的,而在乎它是否衛生、好吃、安全、營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