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年初那場鬧得沸沸揚揚的海底撈“小便門”事件嗎?當時這事兒一曝光,網上瞬間炸開了鍋,大家都不敢相信,居然有人在海底撈的火鍋里小便,這也太離譜了!如今,這起事件終于有了一審結果,涉案者父母要賠償海底撈220萬元,這背后的門道可不少,咱一起來嘮嘮。
![]()
“小便門”事件回顧:一場荒唐鬧劇引發的軒然大波
今年2月24日凌晨,本該是海底撈門店安靜打烊準備迎接新一天的時候,誰能想到,在上海外灘店的一個包間里,17歲的唐某和吳某上演了一場令人咋舌的鬧劇。兩人用餐后,先后站上餐桌,朝著火鍋里小便,還相互拍攝視頻。這迷幻的操作,估計連電視劇都不敢這么演。
![]()
更離譜的是,2月27日,吳某把拍攝的視頻發布到了朋友圈,這下可捅了馬蜂窩。視頻在網絡上像病毒一樣快速傳播,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和輿論的強烈譴責 。想想看,大家平時開開心心去海底撈吃火鍋,突然看到這樣的視頻,心里得多膈應!一時間,海底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品牌形象岌岌可危。
![]()
海底撈這邊得知消息后,也是迅速采取行動。3月6日,海底撈官方回應已向公安機關報警;3月8日,上海黃浦警方發布警情通報,對涉案的唐某和吳某作出行政拘留處罰。本以為事情到這就告一段落了,可海底撈作為受害者,損失慘重,哪能就這么算了呢?
海底撈的損失與索賠:千萬賠償訴求背后的無奈與決心
事件發生后,海底撈為了挽回消費者的信任,采取了一系列補救措施。涉事門店把所有鍋具、餐具全部銷毀換新,對整個門店進行深度消毒,這還不夠,還對事發時段到消毒這段時間內用餐的4109單客戶全額退還餐費,并且進行訂單付款10倍金額的現金補償 。這一通操作下來,海底撈的損失那是相當巨大,初步估算僅補償金額一項就超過千萬元,這還不包括門店暫停營業的損失、品牌形象受損的無形損失等等。
![]()
所以,3月14日,海底撈向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起訴,要求唐某、吳某及其各自父母公開賠禮道歉,賠償餐具損耗費、清洗消毒費、經營損失、商譽損失共計2300萬元及維權開支10萬元,承擔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費0.93萬元 。海底撈這也是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畢竟這飛來橫禍讓他們承受了巨大的經濟和聲譽損失。
一審判決結果:責任認定與賠償細節
經過幾個月的審理,9月12日,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審宣判。法院認為,唐某和吳某共同故意實施向火鍋內小便的行為,還放任視頻公開傳播,主觀上有過錯,構成對財產以及以侮辱方式對名譽的共同侵權 。這判決一出,也是給這起事件定了性。
具體的判決結果是,唐某及其父母,吳某及其父母在保護未成年人隱私的情況下,分別在指定報刊上向海底撈賠禮道歉;唐某父母、吳某父母賠償上海某餐飲公司餐具損耗費和清洗消毒費13萬元,賠償四川某餐飲公司、上海某餐飲公司經營損失和商譽損失200萬元及維權開支7萬元,共計220萬元(如果唐某、吳某有個人財產的,就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父母賠償) 。不過,法院駁回了海底撈其余的訴訟請求,比如那10倍價款補償,因為這屬于企業自主的商業決策,和侵權行為沒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
判決背后的意義:對未成年人與企業的雙重警示
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朱曉喆教授認為,這個判決告誡監護人要承擔起對未成年人行為監督和價值觀塑造的責任,未成年人參與社會活動要遵守公德和秩序,侵害他人權益要承擔民事責任;同時也宣示了法律對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保護,任何侵害企業財產利益和商業聲譽的行為都要受到制約 。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院長金可可教授也指出,兩未成年人的行為構成侵犯財產和商譽的共同侵權,判令他們賠禮道歉有助于其認識錯誤,而監護人未盡監護職責,要承擔賠償及賠禮道歉責任 。
這起事件對餐飲企業來說,也敲響了警鐘。要加強對門店的管理,尤其是對包間等私密空間的監管,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同時,在面對危機時,如何快速、有效地進行公關處理,也是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就像海底撈這次,雖然最終得到了賠償,但品牌形象還是受到了不小的沖擊。
家人們,你們對這起事件的判決結果怎么看呢?覺得220萬的賠償合理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說不定你的觀點能引發一場熱烈的大討論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