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警方通報多起以“約炮”為幌子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不法分子利用部分市民的僥幸心理,設計層層陷阱,導致受害人不僅面臨財產重大損失,還因涉及違法交易陷入被動。以下兩起典型案例,為所有人敲響警鐘。
![]()
案例一:刷單返利為餌,8萬元“約炮費”打水漂
2025年9月3日,市民李某在家中刷短視頻時,手機屏幕突然彈出一條帶有露骨畫面的“約炮”廣告。打開APP后,界面內充斥著大量色情視頻,李某隨即聯系平臺客服,明確表達“約炮”需求。
客服并未直接回應需求,反而拋出“福利”:“想要獲取上門服務,需先完成3單刷單任務,任務完成后不僅能約見,還能獲得額外返利。”李某信以為真,按照指引開始小額轉賬操作,起初幾筆確實收到了“返利”。但隨著任務金額逐漸提升,當李某累計轉賬8萬余元后,卻發現APP無法登錄,客服也徹底失聯,此時他才意識到自己被騙。
![]()
案例二:賬戶凍結連環套,40余萬元現金“送”進騙子口袋
同日,市民劉先生在公司辦公時,電腦彈出一則“同城交友約炮”的彈窗廣告。抱著好奇心態,他下載了廣告中的匿名約炮軟件。客服告知劉先生,“需完成三次充值認證,才能解鎖同城用戶匹配功能”,并引導他在一個非官方投票平臺支付200元“投票費”和20元“入會費”,完成首次認證。
然而,當劉先生按要求進行第二次充值時,系統突然提示“操作失誤,賬戶已凍結”。客服解釋稱,“需轉賬等額資金解凍,解凍后所有金額可一并提現”。劉先生急于解鎖賬戶,按指示分多次轉賬約20萬元,賬戶卻始終無法解凍。
隨后,詐騙分子進一步施壓,以“線上解凍流程失效”為由,要求劉先生將5萬元現金送至指定小區快遞柜。在劉先生照做后,又以“提現操作觸發安全機制”為由,誘騙他再次將21萬元現金交給一名“平臺專員”。直至公安機關撥打預警電話,劉先生才幡然醒悟,此時已累計損失40余萬元。
![]()
深度解析:三大詐騙套路,步步設局引君入甕
1. 小額利誘,溫水煮青蛙
詐騙分子以“約炮”為核心誘餌,搭配“刷單返利”“低門檻認證”等話術,先用幾十元、幾百元的小額“返利”或“成功認證”建立信任,讓受害人放松警惕,再逐步提高任務金額,最終套取大額資金。
2. 制造故障,逼你持續轉賬
當受害人投入一定資金后,騙子會立即編造“操作失誤”“數據異常”“賬戶凍結”等理由,聲稱“只有轉賬才能解凍賬戶、完成提現”,利用受害人“不想之前的錢打水漂”的心理,迫使受害人不斷追加轉賬,陷入“越轉越多,越陷越深”的惡性循環。
3. 現金交付,切斷追溯路徑
為逃避警方追查,詐騙分子會要求受害人通過快遞寄送現金、網約車轉交現金等線下方式交付資金,刻意切斷線上資金流痕跡。公安部刑偵局已明確提醒,此類要求線下交付現金、黃金的行為,本質就是詐騙,目的是讓受害人資金“查無蹤跡”。
警方緊急預警:牢記“五不”原則,遠離桃色陷阱
1. 不碰違法交易:網絡招嫖本身屬于違法行為,不存在“正規約炮APP”,所有以“約炮”為名義要求充值、做任務的平臺,均為詐騙工具,切勿抱有僥幸心理。
2. 不轉陌生賬戶:無論對方以“認證”“解凍”“返利”為由,只要要求轉賬至私人賬戶、非官方平臺,一律拒絕,正規平臺絕不會通過私下渠道要求用戶轉賬。
3. 不繳現金線下:接到“線下交現金解凍”“快遞送錢提現”等要求時,立即警覺,這是詐騙分子的典型洗錢手段,切勿配合。
4. 不下載不明APP:切勿點擊彈窗廣告、陌生鏈接下載非應用商店內的APP,此類APP多含惡意程序,可能竊取個人信息、銀行卡密碼。
5. 不拒反詐提醒:務必開通手機“境外來電攔截”功能,接到公安機關、反詐中心的預警電話時,認真傾聽并配合核查,切勿掛斷或忽視。
一旦發現被騙,需第一時間保留聊天記錄、轉賬憑證,撥打110報警,為警方追查資金、抓捕嫌疑人爭取時間。
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