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德國閃擊蘇聯一直打到莫斯科,可惜日本沒有按約定出兵遠東夾攻蘇聯,卻去偷襲了珍珠港,所以在莫斯科戰役最緊張的時候,斯大林從遠東抽調了大批的援軍趕到莫斯科反擊打退了德軍,從此,德軍永遠失去了蘇聯。我們一直以來得到的說法是:
1、因為諾門坎戰役讓日軍見識到蘇軍的戰斗力今非昔比,再加上蘇軍始終在遠東屯駐強大的兵力,不論是數量上、坦克飛機大炮的裝備上都大大超出了日本關東軍,所以日本不敢北上。
![]()
![]()
2、因為日本沒有北上而是南下,所以蘇軍只需要單線作戰,集中全部兵力對抗德軍,所以贏得了蘇德戰場的勝利。
但是根據我的查證,這些看法都是不對的。先說遠東兵力的問題,根據林三郎的《關東軍和蘇聯遠東軍》一書中記載有兩個數據,分別為41.6.22,70371441和41.12.1,1343307。到了42年之后日軍壓力減小,遠東方面軍還向蘇德戰場抽調23個師、19個旅和航空兵部隊,總兵力約25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3300門、坦克約2000輛和其他技術裝備。
一直以來的新聞和相關的帖子都是引用的這些數據,證明關東軍的進攻完全沒有機會。可是詳細的查了一番41年底蘇軍的編制。當時的蘇聯遠東軍隊分為遠東方面軍和貝加爾方面軍,遠東方面軍下轄紅旗獨立第1和第2集團軍、第15集團軍和北方集團軍。到1941年7月,遠東方面軍增編第25和第35集團軍,總計六個集團軍。
貝加爾方面軍兵力較少,只下轄第17和第36集團軍。兩個方面軍總共八個集團軍,看起來不少,可是蘇聯集團軍編制比較小,再加上通常性的不滿員,所以一個集團軍通常只有數萬人,而且跟西線蘇德戰場的精銳集團軍相比,安靜不少的遠東集團軍編制就更小了。
以第17集團軍為例,該集團軍只轄三個步兵師:209步兵師 、278步兵師、 284步兵師 以及若干直屬部隊。第35集團軍也只轄三個步兵師:第66步兵師、 第264步兵師、 第363步兵師以及其他直屬部隊。較早組建的第二集團軍也只下轄步兵3、12、396步兵師和軍直部隊。蘇軍步兵師通常只有數千人,也就是說這幾個集團軍總兵力只有兩三萬人,只是一個軍的兵力而已。
我手頭找不到41-42年更詳細的編制表,但是依據剛才分析推測,這段時間,遠東蘇軍遠沒有傳統資料所說的那么強大,總兵力按我的估算不過三十個師、數個坦克旅以及其他炮兵、工兵或獨立部隊,正規作戰力量不超過四十萬人,而且之后只有抽調到蘇德戰場沒有抽回,直到德軍投降蘇軍準備打遠東戰役。
而且蘇軍只在莫斯科戰役期間從遠東抽調兵力,到1944年蘇軍兵源已經枯竭,甚至需要征發十幾歲的孩子和四十多歲的中年人當兵,卻沒有從遠東征調成建制的部隊,即便是對面的日軍已經大批的抽調到太平洋與美軍作戰,即便是日本發瘋也不會再北進,蘇聯依然沒有調用遠東部隊。
![]()
相反,到1945年蘇軍準備遠東作戰的時候,面對已成老弱病殘的關東軍,依然對已經養精蓄銳三年多的所謂上百萬遠東蘇軍不放心,萬里迢迢的從歐洲運送大批的作戰部隊到遠東,累計抽調近衛第6坦克集團軍、第5、第39、第53集團軍這樣的久經戰場的精銳部隊,其他部隊還包括列寧格勒方面軍派出的1個突破炮兵軍和1個機械化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派出的3個火箭炮旅;從莫斯科軍區派出的2個坦克旅,以及后續調來的第126山地步兵軍和近衛第3機械化軍。上述部隊累計兵力為40萬人。這些精銳部隊立即成為對日作戰的主力和矛頭,相比之下原有的遠東部隊駐扎數年,熟悉地形、氣候,卻只是起輔助作用。
![]()
以上種種不合理之處,無不說明傳說中的七十萬、乃至一百多萬遠東蘇軍實際上很虛,野戰兵力只有三四十萬而已,再多以遠東糟糕的經濟狀況也養不起,糧食可能都不夠吃,還必須從歐洲調運,蘇德戰爭蘇聯喪失烏克蘭這個大糧倉后大面積糧荒的情況下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以我的估計所謂的上百萬大軍都只是民兵之類湊數而已,甚至是蘇軍夸大宣傳嚇阻日本的。
![]()
實際上遠東蘇軍大量都是這樣的
1941年的蘇軍剛剛經歷大清洗,大批有經驗的軍官被干掉,而且大擴軍部隊翻倍的增長,整個蘇軍一片混亂,遠東地區比起西線也好不了多少。所以,我認為,1941年夏秋之間的關東軍和遠東軍實力對比遠不是紙面上那么大差距,不論是部隊素質、訓練情況、裝備完善程度還是作戰意志,我認為關東軍還是占有較大優勢的,如果關東軍真的北上,遠東軍面臨被分割的危險,裝甲力量較差的日軍或許打不出德軍的閃電戰,但是消滅后勤困難、素質低下的遠東蘇軍并不會比進軍東南亞難度更大。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