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蔣介石的總統府有多大呢,原來只有這么小呀。”南京總統府內,一位身材瘦小,戴著眼鏡的中年男人如此說道。
“蔣介石畢竟只是總統,可比不上您這位皇帝呀,哈哈哈。”眾人被此人逗笑了,也紛紛和他開起玩笑來。
那么,這位在南京總統府內出言不遜的人是誰呢?又為何會出現在這里?實際上,這位其貌不揚,語出驚人的貴賓正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之所以會出現在南京總統府,和周恩來有著很大的關系。
![]()
1964年,擺脫了遼寧勞改生活5年之后的溥儀開始了新的生活,而在此期間周恩來總理做出了一項重要指示:邀請北京地區的文史館員們南下參觀蘇浙地方。此消息一出,引得許多北京文史館員無不拍手叫好。
再來看看當時南下參觀的所謂館員都有誰:杜聿明、廖耀湘、王耀武、宋希濂、范漢杰、沈醉以及溥儀、溥杰兄弟。
乍一看,這幫人似乎都不是什么善茬,要么是國民黨時期的頑固派將軍、軍統的特務頭子以及封建時的落網之魚,這樣的陣容南下,如果放在解放前恐怕走到哪都是不被老百姓待見的,可現如今時代不同了,在共產黨人的感化和改造下,這些身份特殊的人改過自新,成為了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
就拿溥儀來說,這群人當中就屬他的身份最為高貴,作為晚清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任皇帝,即便是活在了新中國,也依然是輿論和媒體關注的焦點人物,人們似乎總想從他身上搜刮出一些皇宮秘聞來解煩。
1964年這次聲勢浩大的南下游覽活動是由周總理一手批示的,除了緩解成員團工作壓力之外,也彰顯了江南地區在共產黨人的帶領和發展下發生的改變。而對于溥儀來說還有一層重要意義——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來到富饒的江南。
![]()
在火車上,抑制不住內心激動的溥儀總想和周圍人交談些關于江南地區的歷史和故事,仿佛他的老祖宗康熙、乾隆下江南就是昨天發生的事情一般。
一行人首先在南京下車,對于杜聿明、廖耀湘、王耀武、宋希濂之流而言,南京他們再熟悉不過了,雖然早已物是人非,可是他們在這里留下了許許多多故事,即便大多數是不光彩的,所以,他們充其量是故地重游,并沒有表現出太多期待和興奮。
然而,溥儀不同,此前他就聽聞了南京作為國民政府統治中心的一些故事,此番來到南京,無論如何也要去參觀一下久負盛名的總統府。
在導游的引領下,一行人推開了總統府的大門,溥儀對于這里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他的眼睛瞪得特別大,就像一位進入玩具店的孩子一樣,不愿意錯過任何一點景觀。
經過一段時間游覽后,一行人終于在蔣介石的辦公室前停了下來。
早已萬分期待的溥儀就這樣與大家一同走進了蔣介石的辦公室,看到蔣介石辦公室如此狹小,裝飾風格也一般,這可讓溥儀覺得有些失望。
“堂堂一介大總統就住在這樣的地方?我看也很普通嘛!”溥儀在心中如此念道。
![]()
不過,考慮到畢竟是在游覽,所以溥儀并沒有很快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而是等到大家從總統府出來以后,溥儀稍稍對夫人李淑賢說:“我還以為蔣介石的辦公室有多大呢,原來只有這么小呀!”
話音剛落,引得眾人面面相覷,隨之而來的便是一陣哄堂大笑。溥儀不明白大伙在笑什么,只能傻傻地在一旁陪笑。
此時,另一個人對他說:“蔣介石的總統府可不比紫禁城,總統怎么可能住得比皇上好哇,哈哈哈。”
溥儀聽完這才發覺剛才的言語有些失禮,不過,大伙考慮到溥儀的生長環境特殊故而沒有故意取笑他的意思。
從溥儀的角度出發,幼年時期在紫禁城里過著養尊處優生活的他哪里見過紫禁城之外的世界?如果不是日本人強行劫持他并擁戴他當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恐怕溥儀這輩子都不太可能有機會走出皇宮!
因此,對于蔣介石辦公室以及外面的世界,溥儀了解的并不多,在他看來,蔣介石的辦公室甚至比不上他當年在“滿洲國”當傀儡的辦公室,更不用說紫禁城里雍容華貴,極盡奢華的乾清宮。
![]()
離開南京后,一行人來到了曾經的革命根據地井岡山,在厚重的紅色文化氣息下,眾人異常嚴肅,一言不發,只是默默的跟隨導游的腳步一個展廳一個展廳的參觀,唯獨溥儀有些顯得與眾不同。
這一次他再次語出驚人,在結束了一天的游覽后,面對眾人溥儀故作深情地說:“我過去不理解毛主席為什么別的地方不去,偏偏選擇這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現在我算明白了——你們看,井岡山上有這么多房子可供紅軍使用,難怪毛主席要到這兒來。”
這一次,他的一席話再次惹得大家捧腹大笑,負責陪同參觀的江西省政協文史委員會主任為了緩解尷尬的氣氛,急忙對溥儀解釋說,目前看到的這些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都是建國后建立起來的,在幾十年前的革命戰爭時期,井岡山還只是一個窮困的小山溝,根本沒辦法提供給紅軍戰士太多吃住上的支持。
溥儀一聽這才恍然大悟,羞愧地低下了頭,就像一個做錯了事的孩子一樣。井岡山之行結束后,眾人的南下旅程也差不多宣告結束,對于溥儀而言,此次南下之旅收獲頗多,不僅僅讓他長了見識,還真正感受到了共產黨領導下的南方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雖然期間溥儀鬧出了不少笑話和雷人段子,畢竟情有可原,眾人也不再過多計較。可是在車上,溥儀回想起了1961年游覽故宮時發生的事情。
1961年國慶節,溥儀同樣與沈醉、杜聿明一伙人參觀了北京故宮。來到窗口購票時,溥儀對著工作人員質問說:“我來到這里還需要門票嗎?”
溥儀一句話竟一時讓工作人員顯得有些愕然,同時也讓隨行參觀的同僚疑惑不已。后來仔細一想,溥儀的疑問不無道理,畢竟他小時候在這里度過了痛苦的童年,紫禁城對于他來說有著不同凡響的意味。
“回家”后的溥儀與大伙一同分享他曾經在這里的趣事,并向他們一遍又一遍地介紹起這里的歷史來。不過,溥儀這次回到故地可不僅僅是為了參觀,還悉心指導了故宮內的布置問題,并指出了工作人員的疏忽。
首先是西暖閣,溥儀疑惑地看著這里并指著一面墻壁說這里曾經有一扇暗門專門給皇帝、皇后因突發情況逃跑用的,現在工作人員竟然將其堵死,這是不符合歷史的。
緊接著,溥儀又帶著大家來到了光緒皇帝的寢宮,看著墻上一柄寶劍,溥儀若有所思,佇立許久,之后指出寶劍對大家說當年這把寶劍并不是在這個位置而是在對門的墻壁上,其作用是用于辟邪驅鬼的鎮宅之寶。
![]()
介紹完這些,溥儀思索良久,仿佛發現了什么,內心一陣觸動。總之,1961年這次故宮之行激起了溥儀年輕時許多回憶,或許是睹物思人,亦或是觸景傷情,溥儀此后再也沒有來過故宮了,這里的一草一木好似被他徹底遺忘一般。
褪去了黃馬褂,穿起了中山裝,年輕時的溥儀身份顯赫,代表著全中國最為高貴的權力和地位,可是,這一切都隨著戰爭而發生改變。與此同時,他的身體和心理又出現了問題,加上當皇帝的生活讓他并不快樂,而婉容的慘死則是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當然,身為皇帝的溥儀也度過了多年流浪生活,在被日本人“邀請”出山成為“滿洲國”皇帝后,在物質上他能夠獲得滿足,可是,這一切并不是白來的,日本人不會平白無故扶持一個身體有嚴重缺陷的沒落皇族。
日本人看得很清楚,只要溥儀還在他們手中,他們便擁有名義上魚肉中國老百姓的權利,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
1945年,窮兇極惡的日本人跑了,高大威武的蘇聯人來了。
蘇聯人的到來并沒有給溥儀帶來什么自由和權利,反之等待他的是陰冷潮濕,滿是老鼠蛆蟲的監獄。可以說,溥儀的人生至少到目前為止是一部悲劇,被中國引渡后,溥儀也曾驚恐不已,擔心憤怒的同胞會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
但是,他忽略了一點,中國人民是善良的,是偉大的。1949年建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中國一步步從多年戰爭的混亂中得以恢復元氣,而溥儀也沒有遭受非人般的待遇,共產黨人給了他重生的機會。
在新中國,他殘缺的身體得到了治愈,在黨和國家的支持下,他還收獲了愛情。這一次,他真正體會到了做一個正常的中國人是什么感覺,終于體會到了自由和幸福的真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