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穿搭主打的就是一個“簡繁結合”,款式基礎,圖案和紋樣就不基礎。款式種類不算多,比如袍、褂、襯衣、坎肩、氅衣,類似現代人的“三明治穿搭法”,把衣物分成好幾層,內緊外松,兼顧保暖和好看。
![]()
石青緞貂皮行褂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雖然款式兩只手數得過來,但圖案可就復雜到讓人眼花繚亂的程度。今天就帶大家探一探清代人的衣柜。
![]()
說起象征著皇家貴胄的花紋,我們可能會想到國色天香的牡丹、傲立雪中的梅花、艷而不媚的菊花。清代人確實在衣物上用過這些花紋,用得還不少。尤其是牡丹,搭配紅色、粉色、杏黃、月白、青色等各種顏色使用,盡顯清代人對“花之富貴者”的喜愛。
![]()
香色紗綴繡八團牡丹夔鳳紋女單袍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但除了這些比較常見的花卉,清代人還會在衣物里采用一些現代人不太熟悉、甚至意想不到的花紋。比如下圖的西番蓮紋。
![]()
明黃色西番蓮紋織金緞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西番蓮是一種原產于南美洲的植物,生長于熱帶與亞熱帶。西番蓮形狀奇特,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不僅在衣服紋飾上出現,乾隆皇帝還曾寫過一文名叫《西番蓮賦》,寫此花“中碧外藍,近心紫簇,心涌青拳,橫吐五須,結如意團”。當時還有大臣為西番蓮作畫賦詩,這說明西番蓮在清代也是受人歡迎的花紋。
在清代的衣物中,還能看到一種叫作“大洋花”的花紋。“大洋花”并不是某種具體種類的花卉,而是指西洋風格的花卉圖案,這種圖案的特征是花卉與枝莖纏繞,枝蔓交纏,生生不息。清代一些帶有大洋花花紋的衣物,除了由本國制造,還有來自外國的衣料。比如有產于歐洲的衣料,運到北京再進行制衣。
![]()
藍色大洋花紋花緞單袍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
除了花卉,清代衣物上還有一種現代比較少見的紋樣——五毒紋五毒是蛇、蝎子、蜈蚣、蟾蜍、壁虎五種有毒性的動物的統稱。五毒圖案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在中國人的習俗中。古代人認為端午節一到,由于天氣變熱,各種毒物就會出現,因此通過貼帶有“五毒”圖案的圖畫,來驅邪避毒。
清代衣物上出現“五毒”紋樣,道理也是如此。是為了躲避毒物、保佑平安,并非像鶴紋、龍紋等紋路一樣,因為喜愛而繡在衣物上。
![]()
白色綾繡五毒紋短腰夾襪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總而言之,清代穿搭在款式上追求簡潔與實用,層層疊穿、內外有別,體現出功能與審美的統一;但在紋樣與裝飾上,則極盡繁復與象征之能事,從傳統花卉到異域西番蓮,從祥瑞圖案到辟邪五毒,無不反映出清代社會的文化交融、信仰觀念與藝術追求。
這些衣物不僅是穿在身上的歷史,更是繡滿故事的藝術,透過一針一線,我們仍可窺見那個時代的風華與底蘊。
![]()
![]()
致親愛的您:
- 品讀經典,學習智慧,傳承文明,成就未來!
- 2025年9月9日,松蘭書社六歲啦!
- 感謝有幸與您相遇,感謝一路相伴相隨!
- 感謝您的指導幫助,感謝您的關注支持!
- 祝福松蘭生日快樂!愿您諸事順遂如意!
- 長長久久,攜手共進!
![]()
【小提示】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僅為配圖表達。如有問題,請私信聯系【松蘭書社】小學士說明,萬分感謝。轉載文章需經【松蘭書社】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