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達子
本文共3844字,閱讀時長大約8分鐘
前言
老話說“以色事君,色衰而愛弛”,可漢武帝對衛子夫的態度轉變,遠不是色衰二字能概括的。
他曾把這個平陽公主府的歌女捧上皇后之位,后來卻連她的自縊都懶得過問。后來還因為衛子夫的兒子劉據出生而大赦天下,后來卻因巫蠱之禍逼得兒子劉據被圍捕時被迫自殺。
![]()
從一眼鐘情到厭惡至極,這段四十年的帝后關系,為什么最后會落得如此結局呢?今天老達子就來跟大家來聊聊漢武帝對衛子夫的態度轉變背后的故事~
漢武帝最初喜歡衛子夫的底層邏輯
《史記?外戚世家》里有個細節特別戳人:
漢武帝去霸上祭祀后,順路到平陽公主家選美人。公主擺了二十多個出身貴族的姑娘,漢武帝一個都沒看上。直到歌女衛子夫上場,他獨說(悅)之,當場就臨幸了她,還把她帶回宮。
為什么?不是衛子夫比那些姑娘美,而是那些貴族姑娘太有背景。
漢武帝剛即位兩年,頭上還壓著竇太皇太后(奶奶)的五指山:想任命趙綰、王臧為丞相,被竇太后直接罷免賜死;想推行儒術,竇太后罵他離經叛道。而皇后陳阿嬌更麻煩,她是竇太后的外孫女,仗著外婆的勢嬌妒得很,《史記》說阿嬌妒,寵益衰。
漢武帝需要的,是一個不會和外戚集團勾結、不會反過來壓自己的女人。衛子夫剛好符合:
她是平陽公主家的謳者(也就是歌女),母親衛媼是公主家的奴婢,父親是與衛媼私通的小吏鄭季(連正式名分都沒有)。這樣的出身,在別人眼里是低賤,在漢武帝眼里卻是安全的。她沒有家族勢力可倚仗,只能依附自己。
更巧的是,衛子夫入宮后的示弱,也剛好戳中了漢武帝的保護欲:她被帶回宮后歲余不復幸,直到漢武帝要遣散不中用的宮人,她哭著求漢武帝放她走。
《史記》寫“上憐之,復幸,遂有身”。如果說陳阿嬌的“驕”讓他窒息,那衛子夫的柔剛好是一個解壓閥。
![]()
衛子夫的核心價值
如果只是無背景,衛子夫頂多是個寵妃,成不了皇后。真正讓她坐穩后位的,是她幫漢武帝解決了兩個關乎皇位合法性的大問題:
1、生了漢武帝第一個兒子,解決無后危機
漢武帝16歲即位,到29歲才得長子劉據(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史記?孝武本紀》里,漢武帝因為這個兒子,大赦天下+立衛子夫為皇后,詔書里寫:“朕聞天地不變,不成施化;陰陽不變,物不暢茂……其赦天下,與民更始。”
與民更始是什么分量?只有皇帝遇到改朝換代級的喜事才會用。之前沒兒子時,大臣們暗地議論皇帝是不是不能生,連平陽公主都替他著急(所以才會安排美人讓他選)。
衛子夫生了劉據,等于幫漢武帝坐實了皇位合法性:“我有繼承人了,你們別再盯著我的生育能力做文章!”
2、衛家出了能打匈奴的軍功天團,幫漢武帝實現帝國擴張
漢武帝的終極目標,是打破文景時期被動防御匈奴的格局,但他沒有自己的軍事班底。開國元勛的后代(比如周亞夫的兒子)要么養尊處優,要么站在竇太后那邊。
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外甥霍去病,剛好填補了這個缺口:
衛青從建章監(漢武帝的貼身侍衛)起步,第一次出征就至龍城,斬首虜七百級(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打破了匈奴不可戰勝的神話。
![]()
霍去病17歲跟著衛青出征,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斬單于大父行籍若侯產(《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封冠軍侯。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一起打漠北之戰,霍去病封狼居胥,從此匈奴漠南無王庭。
這些軍功,是漢武帝的政績廣告牌:他用衛家的勝利,證明自己比竇太后更懂治國,證明漢帝國能比文景時期更強大。而衛子夫作為衛家的精神領袖,自然成了這個廣告牌的人形底座。
衛子夫從有用到威脅
衛子夫的寵,從來不是愛情,是價值交換。當她的核心價值陸續失效,漢武帝對她的態度,就從重視變成了厭惡。
第一個節點是衛家軍功buff的消失。
霍去病24歲病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衛青也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去世,衛家沒有了能打匈奴的將軍。
漢武帝需要的,是能幫他開疆拓土的外戚。當衛家變成只有爵位、沒有軍功的貴族,他們的利用價值就沒了。
更要命的是,衛家開始飄了:衛青的兒子衛伉矯制不害(假傳圣旨),被削去侯位;另兩個兒子衛不疑、衛登因為酎金不如法(獻給皇帝的黃金成色差),也被奪了侯。
漢武帝借這些小事,慢慢削弱衛家的勢力,本質是清除潛在的外戚威脅。
第二個節點是太子劉據不類己。
劉據的性格,和漢武帝完全相反:他仁恕溫謹,反對漢武帝的嚴刑峻法和窮兵黷武。《資治通鑒》里有段對話特別扎心:
太子每諫征伐四夷,上笑曰:吾當其勞,以逸遺汝,不亦可乎?
![]()
漢武帝表面笑,心里其實在罵:你懂什么?我打匈奴、搞鹽鐵專賣,都是為了讓帝國更強;你卻要仁政,這是要否定我的一生啊!
而衛子夫作為皇后,是太子的天然后盾。漢武帝害怕的,不是劉據謀反,是劉據改變自己的政策。不是衛子夫干政,而是她站在太子那邊,分割我的權力。
第三個節點就是巫蠱之禍的導火索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衛子夫的姐夫公孫賀(時任丞相)因為兒子公孫敬聲貪污軍餉被抓。公孫賀想戴罪立功,主動要求抓京師大俠朱安世,結果朱安世反咬一口: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還用巫蠱詛咒漢武帝!
漢武帝大怒,把公孫賀父子斬了,連衛子夫的兩個女兒(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衛青的兒子衛伉都殺了。
緊接著,江充的補刀讓矛盾爆發:
江充是漢武帝的酷吏寵臣,負責查巫蠱。他和太子劉據有矛盾(劉據曾因為江充處理他的家臣而不滿),害怕漢武帝死后自己被清算,就故意把桐木人埋在太子宮里,誣陷劉據詛咒皇帝。
劉據害怕,找衛子夫商量,衛子夫同意他發皇后車騎抓江充。結果漢武帝以為太子要反,派兵鎮壓。劉據兵敗逃跑,最后被圍捕時被迫自殺,而衛子夫也被廢自殺。
《漢書?外戚傳》記錄:衛皇后自殺,黃門蘇文、姚定漢輿置公車令空舍,盛以小棺,瘞之城南桐柏。
為什么后期對衛子夫如此厭惡?
衛子夫的結局,從來不是愛情過期的悲劇,而是漢武帝權力安全感崩塌的必然結果。他后期對衛子夫的厭惡,本質上是在宣泄那些刻進骨子里的恐懼。
首先是外戚,漢武帝一輩子都在和強勢外戚斗法。
![]()
即位初期,竇太皇太后(奶奶)用黃老之術壓他,把他提拔的儒臣趙綰、王臧直接賜死,連丞相都不讓他自己選。皇后陳阿嬌(表姐)仗著竇太后的勢,驕妒到敢以皇后身份懟皇帝,《史記》說她聞衛子夫大幸,恚,幾死者數矣(聽說衛子夫受寵,氣得好幾次要自殺)。連他母親王太后,都曾想讓弟弟田蚡當丞相,插手朝政。
這些經歷,讓漢武帝對外戚干政有了PTSD(創傷后應激障礙)。他怕所有有家族勢力的皇后,更怕皇后聯合太子架空自己。而衛子夫,剛好踩中了這個恐懼開關:
《漢書?外戚傳》里有個細節:衛子夫做皇后時,雖久無寵,尚被禮遇。可到了晚年,漢武帝連她的請安都懶得回應。不是因為不愛,是因為怕,怕她借皇后身份串聯朝臣,怕她幫太子搶班奪權,怕她變成下一個竇太后。
然后是他害怕權力傳承失控。漢武帝最驕傲的是什么?是掃平匈奴開創漢武盛世。最害怕的是什么?是自己的政策被推翻。而太子劉據,可能就會推翻他的政策。
劉據的性格,《資治通鑒》用了四個字:仁恕溫謹。他反對漢武帝的嚴刑峻法,覺得犯人應該給改過的機會。反對窮兵黷武,覺得打匈奴打得百姓沒飯吃,不值當。甚至還反對漢武帝求仙煉丹,覺得皇帝應該好好治理天下,不是求長生。
漢武帝怎么看?《資治通鑒》里他笑著說吾當其勞,以逸遺汝,可轉頭就對身邊人說:“太子太仁弱,不像我。”
上覺之,謂大將軍青曰:‘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后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后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于太子者乎!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
這段話看著是認可,實則是警告,他承認太子能安天下,但潛臺詞是我的政策是“打基礎”,你只能守成,而不能推翻。他讓衛青曉之(轉告衛子夫),其實是在說:“管好你兒子,別想改我的規矩!”
![]()
可衛子夫作為母親,能怎么辦?她只能敕太子,宜留取上意,不應擅有所縱舍(提醒太子順著漢武帝的意思,別隨便改他的決定)。但這種調和,根本解決不了核心矛盾:漢武帝怕的,是太子否定他的一生,而衛子夫作為太子的母親,天然站在否定者那邊。
最后是他晚年時一直活在被害的妄想里。漢武帝晚年的狀態,用瘋魔形容都不為過:他沉迷長生不老,找了無數方士(比如李少君、欒大),花了上億錢求仙。疑心也越來越重,覺得所有人都想害他,連丞相公孫賀都因為巫蠱被滿門抄斬。
再加上他身體越來越差,總覺得有人用巫蠱詛咒他,于是任用江充這樣的酷吏查巫蠱,前后殺了數萬人(《漢書?武帝紀》:征和二年春正月,丞相賀下獄死。夏四月,大風發屋折木。閏月,諸邑公主、陽石公主皆坐巫蠱死。)
而衛子夫,剛好成了他被害妄想的完美投射對象:她是太子的母親,太子要搶皇位,肯定會詛咒皇帝早死。她又是衛家的領袖,衛家勢力雖然衰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肯定會幫太子搞事。
所以當江充誣陷太子埋桐木人詛咒皇帝時,漢武帝想都沒想就信了。不是江充的謊言有多真,是他本來就想信:他需要一個理由,來清除太子+衛子夫這個權力威脅組合。
老達子說
衛子夫的一生,是被定義的一生:她是漢武帝的無背景皇后,是衛家的精神領袖,是劉據的母親。但她從來不是衛子夫,不是那個喜歡唱歌、想過平凡日子的歌女。
漢武帝對她的喜歡,是因為她剛好有用。對她的厭惡,是因為她剛好變成了威脅。在帝王家,沒有永恒的深情,只有永恒的需要。
老達子跟大家聊這個故事,是為了看懂權力游戲里的生存法則:當一個人把自己的價值,完全綁定在另一個人的需要上,她的命運,就永遠掌握在別人手里。
衛子夫的悲劇,從來不是遇人不淑,是她從未想過,自己可以不做漢武帝的皇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