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孩子上學后,面臨的第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午餐到底該在學校吃,還是接回家吃?
我曾經深深猶豫過!
擔心學校的飯不口味,孩子吃不好、睡不好......
但后來一想,如果天天接回家吃午餐,我除了接孩子做飯,一天什么也干不了。冬天很冷,夏天很曬,也很折騰孩子。
所以,思慮再三,還是心一橫,讓孩子在學校吃午餐試試看。
沒想到,這一試,就再也沒有動過接回家吃的念頭。
我還發現,孩子的同班同學中,選擇在校吃午餐的人也越來越多。
鄰居家一開始沒報午餐,結果爺爺奶奶天天喊累,才一個月就扛不住了,家長乖乖報了學校午餐,從此全家輕松。
這一年觀察下來,我明顯感覺到:在校吃午餐和回家吃,差距還真是不小。
![]()
營養更全面,搭配更科學
一提到學校午餐,很多朋友就會想到“預制菜”“盒飯外包”“沒營養”等負面消息。
不可否認,個別學校可能存在這些問題,但并不是所有學校都如此。
比如我家孩子所在的學校,午餐都是當天現炒現做,非常新鮮。
老師每周會提前發食譜,還會貼心地詢問是否有忌口。每天的菜品豐富多樣,葷素搭配、粗細結合,幾乎天天不重樣。
舉個例子:
- 周一是醬雞腿、芙蓉蝦仁、茄子燉肉、芹菜木耳、玉米粥、胡蘿卜、米飯、奶香饅頭、蘋果。
- 周二是把子肉、酸菜魚、西葫炒雞蛋、清炒小白菜、小米粥、玉米、南瓜饅頭、面包。
![]()
而在家里,我們很難每天變著花樣做這么多菜。
一般就是一葷兩素,選擇很有限。
學校就餐人數多,反而更容易實現膳食多樣化!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研究表明,結構化集體餐食有助于改善兒童的膳食營養攝入。
孩子能吃多少、想吃什么,可以自己和服務人員溝通,吃不夠還可以再去要。
像牛奶、玉米這類食物,甚至可以自取。
分量絕對管飽,口味也受歡迎。
孩子每天都會告訴我,中午吃飯光盤了,吃了什么飯,很好吃,要求我給他做。像千層餅、夾心面包等,不覺間還擴大了對食物種類的認知。
我曾去陪餐過一次,差點沒吃完——本著不浪費的原則,努力實現了“光盤”。
![]()
吃飯也是教育,獨立性和紀律性潛移默化
我曾陪餐過一次,有機會親眼見證孩子們有序打飯、吃飯和飯后清理的全過程,發現:吃飯,本身就是一堂重要的行為課。
孩子們排著隊進入餐廳,自己端著餐盤去打飯,自己提需求,打完飯穩穩端著坐到指定位置。
吃飯時安靜有序,不閑聊、不做小動作,孩子們都專注“好好吃飯”。
吃飯效率很高,不到20分鐘吃完,也知道珍惜糧食,盡量做到光盤。
吃完飯,孩子們要把飯渣倒入垃圾桶中,把盤子、碗、筷子分別放在一個籃子里。
這種集體氛圍下的“進食禮儀”,這一系列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的動作,都是家庭環境難以系統訓練的。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曾指出,孩子的規則意識多是在集體生活中通過觀察和模仿建立起來的。而午餐環節,正是一個重要的教育情境。
相信很多家長都為孩子吃飯而苦惱,等著飯菜端上桌,吃飯磨蹭、坐不住,從來不會主動收拾。
如果是這樣,也許交給集體,反而迎刃而解。
![]()
更多的休息和學習機會,時間利用更高效
在學校吃校午餐不只是“吃頓飯”那么簡單。
飯后,老師時常會組織集體散步、游戲活動,讓孩子去曬太陽、放松身心。有一次看到孩子們在玩丟手絹游戲,別提多熱鬧了!
吃完飯,老師不會讓孩子們立即睡覺,而是安排小型練習,像午寫、午練,充分利用零碎時間。
我在陪餐的時候,就發現數學老師發了一張小試卷,要求10分鐘做完后上交。如果不在學校午餐,這樣的練習就只能占用課間休息或者陽光大課間的時間。
睡醒后,老師還會帶領孩子們一起唱歌,孩子學會了很多首兒歌,時不時哼唱起來。
試想,如果孩子回家吃飯,這些環節往往無法參加,下午的學習節奏也會更緊張。
在學校,午睡時間也能保證充足的1小時!
時間一到,老師就會關燈,拉上窗簾,讓孩子們在溫馨的休息氛圍中進入睡眠狀態。
統一的熄燈、安靜的環境,加上集體生活的規律性,反而容易形成“到點就困”的條件反射。
![]()
改成這樣睡就更完美了!貴州正安縣某小學的可躺式課桌椅。圖源:新華社
如果接回家,路上需要花半小時左右,吃飯時磨蹭一會兒,睡眠時間就很難保證。
我家孩子在家,都不想午睡。一旦午睡,又叫不起床。在學校,只有第一天不太適應,后來每天都能睡好覺,精力和情緒都明顯更好。
另外,中午不接送,冬天不用頂著寒風出門,夏天也不必曝曬奔波——這些小細節,其實都直接影響孩子的精神狀態與學習效率。
社交互動的寶貴場景
我家孩子經常回來開心地分享:“今天中午我和某某一起吃飯啦!”“我們比賽誰吃得干凈!”
平時上課座位不在一起、下課玩的時間有限,午餐反而成了一段難得的社交時光。哪怕吃飯時不能說話,坐在一起的那種親近感,也讓孩子感到快樂和滿足。
研究表明,非結構化的社交場合對兒童建立友誼、學習社交規則大有裨益。
而這些“一起吃飯”建立起的情感聯結,很多時候甚至能延續到課堂合作和課外互動中。
![]()
回頭看,我當時“心一橫”的決定,其實是一次理性的放手。
孩子在學校吃午餐,不僅僅是一頓飯的事,更是日復一日的營養保障、行為教育、社交鍛煉和時間管理。
當然,并不是說所有學校餐食都完美無缺,家長仍需保持關注和溝通。但如果你的學校餐質可靠、老師負責,不妨給孩子一個機會,也給自己一份輕松。
畢竟,長大的路,終要一步一步讓孩子自己走。而午餐,就是一個溫暖的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