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攝影機打開通往真實宇宙的大門
文 | 徐小怪
編輯 | 羊羊、小小樹
透過空間站的窗,看到地球上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大家都哭了。
講到這句話的時候,朱翌冉導演的眼睛亮了。
9月5日,由朱翌冉執(zhí)導的中國首部太空實拍電影《窗外是藍星》正式登陸全國院線,影片借助三位“特別的攝影師”——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在執(zhí)行任務時拍下的珍貴鏡頭,帶著觀眾看到了別樣的地球風采,以及航天員在太空的作業(yè)細節(jié),讓“宇宙”的抽象概念變得真切可感。
![]()
△ 《窗外是藍星》的三位攝影師——葉光富、翟志剛、王亞平(從左至右)
這份真切,恰與人類自古的向往遙相呼應:
從古人仰頭畫星圖、吟 “青天攬月”,到載人航天工程,我們從未停止對宇宙的探索,因為這種勇踏未知的精神,本身即是生命力的具像化體現(xiàn)。
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的資深導演、撰稿人,朱翌冉曾參與許多如《航拍中國》《北斗》《中國新疆之歷史印記》等大型紀錄片項目,有著豐富且多類型題材的創(chuàng)作敘事經(jīng)驗。
日前,極客電影(ID:Geekimovie)特別對他進行了采訪,邀請他分享影片的創(chuàng)作歷程,同時探討了一個行業(yè)的長久發(fā)展方向,即電影與航天科技正面相遇,會為中國的影視工業(yè)和文化敘事帶來怎樣的深遠影響。
在很多人看來,去太空拍電影,是一個成本高昂、協(xié)調(diào)困難、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事實也確實如此:
由一個“瘋狂的念頭”開始,接著是各單位協(xié)調(diào)配合,再然后將特制的8K超高清攝影機送上太空,以及像”開盲盒”一樣、查看差點回不來的40張素材卡內(nèi)容……
![]()
△ 導演朱翌冉(左一)展示8K攝影機
可以說,《窗外是藍星》的誕生過程,本身就是一部充滿戲劇張力的“大片”,困難、辛酸與驚喜接連不斷。
“瘋狂”的念頭:
用第四種方式呈現(xiàn)太空,
帶領觀眾享受航天員的職業(yè)饋贈
這件事我們不做,也會有別人去做。
影片源起于2021年,彼時,中國空間站天宮核心艙“天和”計劃于當年4月29日在海南發(fā)射,備受國內(nèi)外矚目。
![]()
△ 中國空間站:天宮核心艙“天和”發(fā)射
面對著這一航天領域里程碑式的事件,朱翌冉導演有了個念頭:
是不是可以讓攝影機“上天”,拍一部真實太空取景的作品?
之所以在當年會萌生這種“瘋狂”的創(chuàng)意,他是受了這三個事件的啟發(fā):
第一,世界范圍內(nèi),太空實拍已有先例,法國完成了自拍式的《16次日出》,俄羅斯在策劃電影《挑戰(zhàn)》,美國也一直在做相關籌備,說明此類項目拍攝具備可執(zhí)行性。
![]()
△ 人類首部太空實拍電影《挑戰(zhàn)》
這種趨勢下,當中國有了自己的空間站,太空實拍電影將很快被提上日程。那么,他和團隊不如率先去做。
第二,基于中國空間站“三艙T字結(jié)構”建成,航天員的在軌時間、活動空間和設備使用的可行性都會大大提升,這可以為電影拍攝提供基礎條件。
![]()
△ 中國空間站由“三艙T字結(jié)構”建成
第三,此前國內(nèi)的同題材影視內(nèi)容,主要是虛構的文藝作品、新聞報道和地面拍攝的紀錄片,并無太空實拍作品。
朱翌冉說:
我希望能找到第四種方式,用一種奇觀的、溫情的方式,把中國空間站的故事講給全世界聽。
另外,這個念頭也藏著他身為普通觀眾的共情點。
在太空看地球是對每一個航天員的職業(yè)饋贈,而這次,我們想讓觀眾也能看到。
![]()
△ 透過空間站的窗看地球
他還很喜歡卡爾·薩根那句關于“暗淡藍點”的話——只有當你離開了你生活的星球,再回望它時,才能真正正視自己的內(nèi)心。
當你看到這顆星球時,便會明白:生活中的煩惱、心靈上的困頓,其實如此渺小。
迎難而上:
用生存資源置換攝影機,
培養(yǎng)航天員攝影師
這么大三個箱子,上去擱在哪兒你想過嗎?你知不知道我們本來要帶多少水和食物上去,現(xiàn)在要留給你的攝影機?
有了念頭之后,具體的落地執(zhí)行才是漫漫長征路。
朱翌冉表示,影片從籌備到拍攝,每一步的難度均超預期,所遇問題更是區(qū)別于傳統(tǒng)電影制作。
然而,他和團隊沒有知難而退,愣是憑借著對太空探索的熱情和對電影藝術的執(zhí)著,選擇迎難而上。
![]()
△ 葉光富在空間站進行拍攝
首先是各部門協(xié)調(diào)支持,比如允許將定制的8K攝影機送進飛行艙:
“三個箱子擱哪兒?”就是一位航天專家提出的。
這個問題讓項目的執(zhí)行難度有了直觀呈現(xiàn),藝術工具VS生存資源,誰輕誰重一眼便知。
對此,朱翌冉以最真摯的態(tài)度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能在太空,把我們的空間站拍成一部作品,對我們的國家、對廣大觀眾,我覺得有不一樣的意義。
或許是這句話精準切中了航天人共同的責任心,一瞬間,朱翌冉打動了航天專家,獲得了批準。
同理,他也因此獲得了更多支持。
再比如,攝影機的貨包不符合登艙標準,四川航天工程單位專門為他們開模生產(chǎn)。
但是,在前期各單位支持到位之后,新的問題也來了:
攝影機需要航天員操作,可他們沒有任何表演和拍攝經(jīng)驗,如何在極短時間內(nèi)讓他們成為“太空攝影師”呢?
![]()
△ 三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參加《窗外是藍星》首映禮
幸運的是,在操作機械方面,航天員似乎自帶天賦。
三個人在出發(fā)前,和朱翌冉見了三個小時,現(xiàn)場很快就掌握了拍攝方法。
剩下的時間,則是朱翌冉抓緊告訴他們,需要拍什么樣的東西,它的美學在哪里。
我和他們說,要把空間站當做一座“宮殿”來拍,要有光。
比如翟志剛第一次進艙時,要有一束光照在他臉上。
最后他們真的拍到了,王亞平在旁白里也說到這個鏡頭。
![]()
△ 光照在航天員臉上的瞬間被鏡頭捕捉了下來
朱翌冉還告訴他們:
以前你們是英雄,是完美的楷模。但這次,你們是人,要把自己當做一個有活人感的人來拍攝。
拍攝資源的緊張也是他們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尤其是素材卡。
朱翌冉原計劃帶50張卡,可設備廠商只湊出了40張,因為地球上的攝制組不會有這么大的用量,能隨時導卡,但這在太空不行。
我給他們列了清單,拍這場戲,你只能用半張卡,不能再多了。不然他們一高興多拍點,我電影沒拍完,卡用完了,我上哪兒補去?
素材帶回來的過程更是曲折。
返回艙的重量按克算,40張卡很沉且在計劃外,當時有人建議用網(wǎng)傳,朱翌冉說不行,必須帶原卡。
最后是王亞平說:
放心,我一定給你帶回來。
解決辦法是,航天員把所有包裝盒全扔了,把卡拔出來捆成一打,像個“炸藥包”一樣帶了回來。其他東西,包括兩臺8K攝影機,就只能永遠留在了太空。
![]()
△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三位航天員順利返回地球
值得一提的,拍攝過程中,鑒于“劇組”遠在400公里外的中國空間站,朱翌冉并不能及時和航天員溝通。
朱翌冉打趣道:
我應該是唯一一個要通過新聞去看我的劇組什么時候工作的導演。
再有,素材里,翟志剛座位旁扶手吊著兩個粉色小玩偶,起飛時鏡頭模糊,但能看到它們在晃動。
![]()
△ 女兒送給王亞平的玩偶被她帶上太空
朱翌冉?jīng)Q定將這個畫面紀錄在電影里,作為一個重要的電影符號,代表著地球與太空的情感聯(lián)結(jié)。
后來,它們和40張素材卡一起回到了地球,在朱翌冉的辦公桌上安了家。
![]()
△ 王亞平帶上過太空的玩偶
深遠影響:
以人為本剪輯敘事主線,
開啟通往真實宇宙的創(chuàng)作大門
這些素材的生動性超出了我的預期,為電影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內(nèi)容。
看著從太空回來的、擺在面前的40張珍貴素材卡,朱翌冉開啟了后期整合剪輯的工作。
這個過程如同“開盲盒”,未知與驚喜并存。
里面真實記錄了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狀態(tài),以及唯有在宇宙可見的壯麗奇觀,每一個鏡頭都很精彩,尤其是航天員的歡樂互動,無異于平常的你我他。
![]()
△ 王亞平在空間站工作
他依照創(chuàng)作敘事結(jié)構,選擇了以人性的感受為線索,讓觀眾沉浸式體驗航天員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先是進艙后的基本生存問題,然后是艱難的出艙行走,這部分完成了,才有心情去看看窗外的風景,思考一下人生;
再往后,時間長了,就是對家人的思念。
這是一個非常符合人性的敘事結(jié)構,你不能一上來就是驚天偉地的思念,那反而不真實。
![]()
△ 翟志剛在太空中工作
復盤《窗外是藍星》的誕生過程,不難發(fā)現(xiàn),它承載的價值遠比單一的影像作品更加深遠。
航天技術不僅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也為文化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廣闊的領域。
影片的首映禮上,科幻作家劉慈欣受邀觀影,他直言,這部作品是科幻與航天的雙向奔赴,并且對于“如何讓讀者相信人類走向星辰大海的可能性”這一話題,給出了答案——不依賴特效,用真實的航天場景和航天員的故事,讓太空探索從遙遠的想象,變成觸手可及的現(xiàn)實。
朱翌冉說:
他還提到,這部電影能為科幻作家提供更真實、更細致的參考,為未來敘事構建了一個創(chuàng)作語境。讓大家思考,中國人在太空該怎么生活,我們的人、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在太空中會如何呈現(xiàn)。
郭帆導演的團隊亦認為,影片為未來的太空實景取景提供了可能。
![]()
△ 郭帆導演為《窗外是藍星》打call
郭帆作為行業(yè)前沿人物,一定在思考太空實景取景的事,雖然可能不是一兩年就能實現(xiàn),但也許很快就能等到這一天。
《窗外是藍星》推開了一扇通往真實宇宙的創(chuàng)作大門,或許,基于技術持續(xù)升級,艙外或登月拍攝等方式會更快實現(xiàn)。
一起期待著,看到更多“太空戲”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