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日的北京,禮炮響徹云霄,長安街上戰(zhàn)旗獵獵、鐵流滾滾。濟南市鋼城區(qū)退役軍人事務局優(yōu)撫安置科負責人鄒麗娜身著正裝,站在閱兵觀禮臺上,目光緊緊追隨著威武的受閱方陣。當空中梯隊的戰(zhàn)機編隊呼嘯而過,留下14道七彩煙跡;當維和部隊方隊邁著鏗鏘步伐,踏響時代節(jié)拍,她的眼眶一次次濕潤——這是她替丈夫、維和英雄楊樹朋“赴約”的時刻,要把這盛世榮光,跨越時空,說給他聽。
![]()
楊樹朋生前在部隊的照片。資料圖
“樹朋,你看,咱們的軍隊多威風,咱們的國家多強大!”鄒麗娜在心里默念。2016年7月,南蘇丹朱巴的炮火無情奪走了楊樹朋的生命,那時還有不到5個月的時間,他就能回家與父母妻兒團聚了。如今9年過去了,鄒麗娜帶著他的遺愿,站在了見證國家力量的閱兵現(xiàn)場,也讓這段跨越時空的“對話”,浸滿了思念與榮光。
楊樹朋的一生,是為信仰燃燒的一生。出生在鋼城區(qū)一個軍人世家的他,一家三代8人從軍的故事,早已在他心里種下“保家衛(wèi)國”的種子。2001年冬天,18歲的他攥著征兵告示,堅定地對父親說“想去部隊鍛煉”,從此穿上軍裝,成為“楊根思連”的一名戰(zhàn)士。
初入軍營,他就迷上了步戰(zhàn)車,對班長提出:“我要當炮手!”班長答應了他的請求,隨即楊樹朋就開始了刻苦的訓練。步戰(zhàn)車炮塔里“夏天像火爐,冬天似冰窖”,他卻像著了魔般鉆進去鉆研,別人練完規(guī)定次數(shù)就休息,他常常一練就是一整天,直到握不住筷子;初中學歷的他啃下理論“硬骨頭”,不僅在“快速瞄準擊發(fā)考核”中創(chuàng)下1分鐘擊發(fā)55次、命中52次的紀錄,還總結出減少火炮卡彈概率的方法,讓營連射擊成績大幅提升。就這樣,連續(xù)10年在炮手比武中摘金奪銀,全旅首批特級射手、“神炮手”的稱號,是他用汗水澆筑的勛章。
他的肩上,永遠扛著“軍人的責任”。2007年,河南寶豐縣發(fā)生持槍殺人案,犯罪分子手握沖鋒槍藏匿在居民區(qū),威脅重重。楊樹朋接到“務必首發(fā)命中”的命令,沉著搖動炮管,嘭的一聲精準擊中目標,用實力守護了群眾安全,被集團軍記了二等功;2008年汶川地震,他隨部隊首批挺進災區(qū),78天里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搶救被困群眾,一周后才給家里打去第一個電話報平安;2015年,明知南蘇丹維和任務危險,且自己次年就將退伍,他還是三番五次遞交請戰(zhàn)書:“當兵15年了,趁著現(xiàn)在還沒退伍,跟著連隊出國維和,也算是給自己的軍旅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
楊樹朋生前在部隊的照片。資料圖。
2016年7月8日,南蘇丹政府軍與反政府軍爆發(fā)激烈交火,他堅守哨位長達15小時;7月10日,沖突再次爆發(fā),本不用參加當日執(zhí)勤任務的他找到連長:“我是15年老兵、11年老黨員,這個節(jié)骨眼上必須上!”就這樣,他再次奔赴哨位,在生死線上連續(xù)奮戰(zhàn)了11個小時。當?shù)貢r間7月10日18時39分,他乘坐的步戰(zhàn)車遭炮彈襲擊。重傷昏迷前,他還虛弱地問“其他戰(zhàn)友怎么樣了”,臨終前仍囑咐“一定救救我的兄弟,別把我受傷的事告訴我媳婦……”這份刻在骨子里的忠誠與擔當,讓“楊根思連”的“三不相信”精神(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zhàn)勝不了的敵人),在他身上熠熠生輝。
英雄從未遠去,思念從未停止。2016 年7月20日,河南許昌20多萬干部群眾走上街頭,迎接楊樹朋的靈柩回家;他的骨灰一部分安葬在部隊所在駐地河南許昌的烈士陵園,一部分安放在家鄉(xiāng)的烈士陵園,每年清明,戰(zhàn)友、學生、群眾都會帶著鮮花前來祭掃;楊樹朋的老家——八大莊村的村民們自發(fā)籌資在村史館建起80平方米的楊樹朋紀念館。“楊根思連”的官兵們更是把他的家人當成自己的親人 ——2016年底,楊樹朋的母親鄭孝花到部隊 “認親”,全連官兵齊聲喊她“媽媽”;逢年過節(jié),官兵們總會發(fā)來視頻,分享連隊的新變化;連隊還專門派代表到家里探望,握著鄭孝花的手說“班長的精神,我們一直記著”。
最初的日子里,鄒麗娜也曾被悲痛淹沒,但看著年邁的公婆、年幼的兒子,她擦干眼淚說:“這個家需要我,我得挺住”。如今,公婆身體還算硬朗,公公在老家打理著菜園,餐桌上的新鮮蔬菜總帶著泥土的清香;15歲的兒子楊一鳴已長到1.8米,模樣漸漸褪去稚氣,多了幾分少年的挺拔。他常捧著父親的軍功章說“將來我也要當兵,像爸爸一樣報效國家”。在鄒麗娜看來,兒子平時話不多,性格比較內(nèi)斂,但心思卻格外細膩,做事也很穩(wěn)重,有時候懂事得像個小大人。有一次鄒麗娜感冒發(fā)燒,兒子主動找體溫計、倒溫水、遞藥片,看著她吃了藥才安安心心地去書桌前做功課。那一刻,看著他忙碌的身影,鄒麗娜的心里滿是欣慰和感動。
這些年,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懷,也成了鄒麗娜一家前行的力量。每年春節(jié),上級領導都會上門走訪,拉著他們的手問需求、送祝福;秋收時節(jié),志愿者們會趕來幫忙收割糧食;鋼城區(qū)為鄒麗娜安排了優(yōu)撫安置科的工作,并妥善幫助解決其家庭困難。2019年鄒麗娜患病時,解放軍960醫(yī)院主動對接治療,減免醫(yī)療費用,醫(yī)護人員對她說“你是英雄的家屬,我們該幫你”;網(wǎng)友們發(fā)來消息:“軍嫂不孤單,我們都是你的親人。”這一份份溫暖,讓鄒麗娜感動:“社會大家庭的關愛,讓我深切感受到對軍人的尊崇,對烈士的緬懷和對軍嫂的關愛。”
![]()
站在閱兵觀禮臺上,鄒麗娜的心跳與祖國的脈搏同頻。當看著一個個方隊依次通過天安門廣場,她想起丈夫曾日夜守護的步戰(zhàn)車,想起他說“要讓咱們的裝備更厲害”。當核導彈方隊出現(xiàn),看到那些維護世界和平的戰(zhàn)略重器,她知道楊樹朋若在,也會為這份榮譽自豪。“視覺與聽覺的震撼撲面而來,敬畏與自豪在心里翻涌。”鄒麗娜說,那一刻她更加明白,丈夫當年的犧牲值得——正是無數(shù)像他一樣的英雄負重前行,才有了如今的國泰民安。
感受過閱兵式的偉大,鄒麗娜表示將把在閱兵式上感受到的團結、奮進、愛國的精神融入到本職工作中。她將更加用心地為退役軍人和烈士家屬服務,努力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與溫暖。“作為烈士家屬,我得到了很多幫助;現(xiàn)在我是優(yōu)撫安置科的工作人員,要把這份溫暖傳遞下去。”
![]()
3日下午,回到賓館住所的鄒麗娜仔細整理著閱兵現(xiàn)場的照片,打算回家后第一時間向公婆和兒子講述現(xiàn)場的種種細節(jié)和感受。“樹朋,這盛世如你所愿,我們都在好好生活,也在替你守護這份美好。”鄒麗娜的心里,又一次響起了和丈夫的“對話”。而這份跨越時空的思念與傳承,終將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續(xù)寫更多關于忠誠、擔當與大愛的故事。
原標題:《跨越時空的“閱兵觀禮”:英雄楊樹朋,這盛世如你所愿!》來源:新黃河,記者:畢研敏。
小提示
在鋼城,一個公眾號就是零距離
點擊下方名片 關注 “鋼城區(qū)零距離” 公眾號
回復【機場】了解 鋼城到濟南機場公交線路!
交一個工作生活的幫手,開一扇了解鋼城的窗口,多一條愛上鋼城的理由,關注 “鋼城區(qū)零距離”,33 萬鋼城人都愛看。?
還可以在抖音和小紅書搜索“鋼城零距離”關注我們哦~
鋼城資訊
![]()
編輯:亓英豪
來源:新黃河
↑長按識別添加編輯,加入鋼城拉呱群

![]()
廣告位出租 商務合作可聯(lián)系我們
點心心
![]()
說兩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