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跟中國陸軍作戰誰就有病。
--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
1950年9月15日,由聯合國軍6艘航空母艦起飛的500架艦載機,飛抵朝鮮半島上空。同時,7艘巡洋艦、32艘驅逐艦、以及86艘其他艦艇組成的龐大艦隊,也抵達朝鮮西海岸仁川港,將2800發炮彈傾瀉在仁川港。
隨之7萬名聯合國軍強行從仁川登陸,12小時后聯合國軍攻占仁川。這就是有“烙鐵計劃”之稱的仁川登陸,此次作戰指揮者就是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
![]()
1950年6月25日,北朝鮮領導人金日成下令對南韓發起攻擊,朝鮮戰爭爆發。第二天美國駐遠東海陸空軍馳援南韓。
7月7日,聯合國在蘇聯代表缺席會議情況下,通過了武力干涉朝鮮半島戰爭的提案,同時組成了由美國為首的16國聯合國軍,并任命駐守日本的美國遠東軍司令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
可是聯合國軍入朝作戰,并未給南韓頹勢帶來轉機。南韓軍隊與聯合國軍不但丟了漢城,更被朝鮮人民軍一路逼至釜山,身后就是大海,再也退無可退。就在南韓局勢危若累卵之時,麥克阿瑟不顧別人阻攔,決意實施仁川登陸。
![]()
仁川位于朝鮮半島西海岸中腰部位,距離漢城只有40公里,是朝鮮半島東西最窄處。如果聯合國軍從此處登陸,就可對身處南部的朝鮮人民軍兩面合圍。
此計雖好,可所有人都認為仁川是最不適合登陸之地。因為仁川港有24公里寬的淤泥灘,每月只有一天滿潮的6個小時,可以實現登陸。更何況當時朝鮮半島局勢對聯合國軍非常不利,可以說聯合國軍選擇仁川登陸無異于自殺。
麥克阿瑟決意孤注一擲賭上一把,結果贏了,并用10天時間將朝鮮人民軍趕回三八線。這也使麥克阿瑟更加不可一世,自覺別人都是愚蠢的,唯有他永遠正確。
![]()
麥克阿瑟是美國名門之后,祖父是聯邦法院大法官,父親則是美國陸軍中將。優良的家庭教育養成了融入麥克阿瑟骨髓的不服輸性格。
麥克阿瑟自西點軍校以第一名身份畢業后,創造了多項別人無法企及的美國軍界記錄,也是美國唯一參加過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朝鮮戰爭的將軍。
仁川登陸的勝利,聚焦了世界各國媒體的關注。麥克阿瑟忙著親赴前線為有功將士授勛,借勢為自己宣傳作秀。
閃光燈下的麥克阿瑟更加膨脹,甚至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想見麥克阿瑟,都要乖乖乘飛機到太平洋小島威客島見麥克阿瑟一面。
麥克阿瑟與杜魯門交談時,對朝鮮戰爭局勢相當樂觀,并笑言美國孩子很快就回家了。
![]()
隨后麥克阿瑟不顧我國多次提醒聯合國軍不要越過三八線的警告,不顧杜魯門要求他謹慎行事的告誡,指揮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喊出了那句有名的誓言“飲馬鴨綠江,感恩節結束戰斗。”。
朝鮮人民軍潰不成軍,聯合國軍迅速打到了鴨綠江邊,更助長了美國士兵氣焰。
二戰名將巴頓將軍攻到德國萊茵河畔時,曾向萊茵河中撒尿以示豪情萬丈,美國士兵也效仿巴頓,向鴨綠江中撒尿,一時間美國將領忙拍照,美國士兵排隊撒尿,就成為當時美軍囂張氣焰的寫照。
麥克阿瑟將朝鮮戰場當成了好萊塢流光溢彩的片場,卻未料到我國會出兵援朝。
![]()
1950年10月25日,南韓軍1師突然與中國軍隊不期而遇大敗后,師長白善燁向麥克阿瑟匯報遇到中國士兵經過。麥克阿瑟對此并不相信,斷言中國1950年全面出兵干涉朝鮮戰爭,完全不可能,即便出現中國軍隊亦應是小規模部隊。
隨后麥克阿瑟鼓動空軍士兵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不停飛行,轟炸北朝鮮。
在聯合國軍狂轟濫炸中,中國軍隊遁入群山之中消失無蹤,于是有人猜測中國軍隊有談判之意,也有人猜測中國軍隊就是警告美國別過鴨綠江。
麥克阿瑟可不管別人如何猜測,又在11月24日,發出了“圣誕節回家”的最后攻勢。可誰料就在11月25日,隨著軍號嘹亮,大量中國軍隊猶如天神從天而降,將南韓軍以及聯合國軍側翼部隊打得稀里嘩啦。
![]()
麥克阿瑟直接懵圈,不知到底有多少中國軍隊入朝?不知軍隊指揮官是誰?其實中國軍隊神秘的指揮官,就是麥克阿瑟的克星彭德懷元帥。
聯合國軍都達到我國家門口鴨綠江邊了,我國豈能坐視不理?由此由彭德懷元帥任總指揮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正式開啟了抗美援朝戰爭序幕。
彭德懷元帥自知憑堅守戰打贏聯合國軍不易,遂靈活機動偷偷抄到敵軍后面,采取東西兩翼誘敵深入,于運動中圍殲的策略,簡單說就是給敵軍來個甕中捉鱉。
志愿軍首戰告捷,隨后又發起兩次反擊,將南韓軍隊與聯合國軍,再次攆回三八線。
![]()
這時的麥克阿瑟向杜魯門匯報軍情,一改昔日吹噓“朝鮮戰爭不在話下”的狂傲,憂慮地說“以我們目前的兵力,顯然不足以應對中國突如其來的出兵,天時地利都對中國有利。”。
當時雖有蘇聯援助我國一些武器,但志愿軍常規武器裝備還是落后很多。可志愿軍就憑著小米加步槍戰勝了16國聯合國軍,打破了美國不敗神話,并使視榮譽勝過生命的麥克阿瑟低下了高昂的頭。
美國總統杜魯門對麥克阿瑟的失利暴跳如雷,遂以朝鮮戰爭失利理由,令麥克阿瑟解職回國。
麥克阿瑟的繼任者李奇微將軍,也未能扭轉朝鮮戰爭局勢,迫使美國人坐到談判桌前。1951年7月10日,交戰各方開始停火談判,歷經周折,1953年7月27日,朝韓雙方終于達成一致意見,朝鮮戰爭正式結束。
![]()
朝鮮戰爭使美國人重新認識了中國,聯合國軍第三任總司令克拉克將軍坦言“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羨慕的榮譽:那就是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麥克阿瑟與李奇微兩位將軍一定具有同感。”
麥克阿瑟對此感同身受,他雖然回國后依舊高喊“士兵永不老,只是漸凋零”的執念,可1962年中印戰爭結束后,接受采訪時,曾說“誰與中國陸軍作戰誰就有病。”。
麥克阿瑟心態的變化,也折射出了美國對我軍的忌憚。長達二十年的越南戰爭,美國始終未敢碰觸北緯17℃線。
同時美國為應對我軍擅夜戰的實力,開始研發夜視鏡、照明彈、雷達等夜戰必備裝備。美國還因被我國陸軍打怵了,遂改變武器研究方向,將核武器與空軍視為重點發展方向。
![]()
一場朝鮮戰爭,改變了世界格局,我國讓世界見證了小米加步槍的大無畏精神,也讓世界記住了中國不是好惹的。打得一拳開,百拳不再來,實力就是硬道理,堅決捍衛主權更能贏得對手敬畏。
一樣的歷史,戰爭勝負雙方會有不一樣的體驗。韓國曾拍攝電影《向著炮火》,詮釋了韓國人對朝鮮戰爭的理解。
搜索已成為“什么都可以搜”的綜合平臺,點擊下方搜索卡片,即可觀看韓國版電影《向著炮火》,點擊下方搜索卡片即可呦!
搜更多精彩內容
韓國《向著炮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