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倘若建安十三年的那晚,諸葛亮沒有借來東風,三分天下也就成笑談罷了。最終曹操是否就能一統天下,成就王霸了呢?
當然,事實上東風也不是諸葛亮借來的,而是東吳水師熟悉水情、觀察天氣的精準預判。借著這股東風,吹散了曹操一統天下的美夢,近在眼前的夢。
![]()
曹操自兗州起兵,擒呂布、滅袁術、敗袁紹,可謂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偏偏折在了江東。
他明知手下將士,雖久經沙場,兵多將廣,但卻不善水戰。偌大的軍營,還只能選擇降將蔡瑁為水軍之首。這不禁讓人心生疑惑,曹操此時已奪取荊州,為何就不能從陸地進取江東呢?
![]()
長江天險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糧草,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曹操又怎會不知?更何況在官渡大戰中,他之所以能夠以少勝多,靠的就是一把大火,燒盡了烏巢袁軍的百萬石糧草。
![]()
公元208年,曹操在鯨吞荊州之后,號稱有百萬雄師,兵器戰甲無數。攻城略地兵將自然是越多越好,但是戰爭對峙期間,這兵多了糧食可就吃的快了。古時兵士為人拼命廝殺,不求封侯拜將,至少不能餓肚子打仗吧?真要是斷了糧草,必敗!
那曹操的百萬雄師(當然真實數字,人各有言,且不做探討了)糧草來自何方?曹操大軍揮師南下,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劉琮投降,并順勢取得荊南四郡。但此時,江夏群卻仍在劉琦手中,荊州的20萬石糧草皆屯于此處,后劉備又和劉琦合兵。
![]()
因此,曹操取江東,荊州的糧草自然是指望不上了,而且就算江夏也落入曹操之手,也只供荊州軍使用。曹操的本部軍隊所需糧草仍要自北而來。中原大地,雖連年戰亂,但物產豐富,供給是沒問題的。
從中原運糧至荊州,則必須跨越萬里長江。要知道,古時長江上可是架不起橋的,運糧只能走水路,也就是靠船往返運輸。
![]()
要保障江上運糧的安全,就需要取得絕對的制水權。誰控制了長江,誰就能在此戰中獲勝。若曹操取得制水權,他就能順勢取江東,若孫權取得了制水權,那曹操的大軍也只能困于南方,無糧待斃。
此外,江東善水,大部都是水軍,而劉備命大,奔了江夏。可以說,孫劉聯軍的大多是沿江布防,要奪取制水權。曹操就算走陸路占領了江東城池,沒能滅掉孫劉軍隊的話,還是會被搶回去的。
要取得制水權,陸軍肯定是無能為力的,還是得訓練水軍才行。 因此,曹操雖無奈,仍要臨水戰之。
![]()
赤壁和長江
人心所向
曹操統一中原之后,揮師南下,本意還是徐圖進之的,沒想到劉表死了,劉琮又是個慫貨,直接白撿了荊州。再加上新野一戰,曹操雖然吃了虧,但總體是還是賺的,在劉備逃亡過程中,可以說是幾乎就要滅掉了。
江東孫權雖少年成名,但在老油條曹操眼里,終歸還是太年輕了成不了大事。畢竟曹丞相可是親口說過,天下英雄,唯有劉備和他曹操。
![]()
此外,曹操一生征戰無數,凡攻必取。南下作戰前,將士們跟著曹操打敗了中原的大小諸侯,現在都打了雞血,只想著江東的大喬小喬了。
綜上,就算曹操占據荊州過后,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一天一個城池,早晚南方也會盡在手中。甚至,在荊州站穩腳跟后,可以先取西川,保障大后方,再圖江東。
只是這一路走來長了。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就容易卻艱辛。在世人眼里,曹操當世奸雄,沒人能夠與他為敵。除了時間,當時的曹操已經五十有三,加上頭疾日重,指不定哪天就駕鶴西去了。
赤壁大戰前夜,曹操站在江邊,眺望江東,我有雄師百萬,戰將千員,大業指日可待了。
就如《短歌行》所言,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曾忘履迎許攸,才大破袁紹,為關羽系鞋帶,他何嘗不想早日統一華夏呢?
![]()
結語
赤壁之戰過后,三分天下。曹操也就此折了志氣,雖有心卻也無力,一統華夏終成了泡影。他終其一生也沒能稱帝,好似多年以前,那個除賊扶漢的屠龍少年初心猶在。
試問,倘若曹操穩扎穩打走陸路,還能滅劉備,取江東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