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讀者嘛,大量的朝鮮戰爭的資深讀者,對這場戰爭的熟悉程度,在中國肯定是佼佼者。本文說到的這支敵軍部隊,很多人看書時看過,也就是日本陸戰史研究普及會的那本《朝鮮戰爭》,用了好幾頁來講述第二次戰役時一個美軍連的戰斗。因為表現好,這個美軍連被稱為“鐵壁連”(那本書翻譯為鐵石連),也就是美軍第9團B連。
那么,它到底是在跟志愿軍什么部隊交鋒,是否名副其實呢?這個呢,只有我能說清楚。
118師,左起張玉華、劉振華、鄧岳、茍在松
![]()
美軍第2師面對的是志愿軍40軍。40軍在第一次戰役后的總結會議上其實也挨了批,挨批的點在沒有抓住韓軍第8師團,讓它給溜了;對陣韓軍第6師團,有些部隊沒及時趕到,未能全殲。[2]彭德懷對40軍的批評過于嚴苛,40軍是第一次戰役打得最好的部隊,阿普爾曼稱“這支中國部隊(40軍)被認為是對抗第8集團軍的中共第13兵團中,在全面進攻和防御能力方面可能是最好的。”[3]實際上,40軍攻強守弱。
40軍的任務是阻止美軍第2師東援和美軍騎兵第1師北援,保障38、42軍殲滅韓軍第7、8師團,奉命向龍門山、西倉方向前進攻擊。25日晨,40軍進至龍應洞、龍浦洞、都興洞、華上站、上蘆洞、中站、下站地區。此時,美軍第2師主力已進占新興洞、蘇民洞一線。據此志司改令40軍除以一部經杜日嶺插西倉外,主力從正面反擊。于是40軍軍長溫玉成立即修改了作戰部署,決心以118師攻殲新興洞、柳洞之敵;120師主力位于清川江西岸,保障軍主力翼側安全,359團由龍淵里強渡清川江,直插魚龍浦,斷新興洞之敵退路,并阻敵增援;119師向西倉方向穿插,配合38軍作戰。[4]
但首先與美軍第2師打響的卻是38軍112師335團,該團奉命誘敵深入,團長范天恩拿出一個加強步兵連與美軍保持接觸,團主力則于花坪站一線布置了主陣地。[5]24日晚,這個誘敵的步兵連退至219高地。
![]()
25日上午,美軍第9團B連得到命令,奪取219高地。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跡象表明美軍會遇到任何困難,這座山似乎無人防御。美軍B連連長華萊士上尉認為最容易到達山頂的路線是從山的西側。10時,美軍第2排和第3排從山西側的公路出發,開始登山。美軍走在最前面的第2排排長喬納斯中尉和上等兵史密斯爬得氣喘吁吁,終于來到距離西側小山峰(209.6高地)山頂20多米的地方。當兩人停下來喘氣,并向山頂望去時,他們驚恐地看到20多枚手榴彈出現在頭頂,兩人當即被炸傷。當后面不遠的連長華萊士聞訊趕到時,他只看見四五個志愿軍像兔子一樣在山丘上消失了。
華萊士剛招呼部隊匍匐前進,志愿軍的機槍就響起了,手榴彈又如雨點般落下,包括華萊士在內的18人在瞬間傷亡,而美軍此時一槍都沒來得及開。
美軍第3排在坦克和M16的掩護下從北側迂回219高地。美軍以巴頓的邊行進邊射擊的方式前進,可子彈攜帶太少,當他們接近志愿軍戰壕時,子彈沒了,只能被迫撤退。回到公路上得到了營主任參謀帶來的彈藥車補給后,當美軍第3排再次接近志愿軍戰壕時,奇怪的一幕出現了,四五個志愿軍戰士高舉雙手站了起來。美軍排長布勞頓中尉立即呼喊一個“卡圖薩”:“‘月光’,你去看看。”其他美軍站起身來,在20米開外形成一個半圓圍住這些志愿軍。“卡圖薩”小跑上前喊道:“投降的快下來。”志愿軍回答:“你們上來抓我呀。”美軍呆呆地看著韓國人和中國人對話,也聽不懂在說什么。這時,又有幾個志愿軍舉著手站了起來,然后這些志愿軍突然扔出手榴彈,又消失在塹壕中。
![]()
剎那間,美軍第3排傷亡慘重,吃了大虧的美國人拿出手榴彈準備報復,沒扔幾顆就發現自己沒手榴彈了。就這樣,美軍第3排的進攻被打退。而另一邊,在209.6高地上接替指揮的B連副連長韋恩中尉試圖指揮部隊繼續進攻,但志愿軍的迫擊炮準確地炸死了美軍的機槍手,失去機槍的美軍在志愿軍機槍火力下狼狽挨打,第2排剩下的25人又傷亡了一半,包括韋恩。美軍B連遂退出戰斗,占領209.6高地形成防御陣地。[6]
擊退美軍第9團B連后,范天恩摩拳擦掌就等著天黑了,17時他接到113師命令,讓他們向正面之敵發起進攻。范天恩當即下令攻擊,可隨后無線報話機壞了,同師部失去了聯系。范天恩沒管三七二十一,決定繼續進攻。他剛剛下達了對新興洞的戰斗部署,40軍118師的一個參謀帶著幾個人來到團指揮所,奉命接替335團防區。范天恩沒接到自己師的命令,又完成了攻擊部署,自然不肯讓。正當雙方僵持不下時,40軍軍長溫玉成趕到,范天恩這才向40軍移交陣地。溫玉成對范天恩說,讓他們跟隨40軍一起作戰。范天恩心想自己跟著40軍,是外來戶,肯定撈不到仗打。遂謝絕溫玉成挽留,命令部隊輕裝,迅速向師主力靠攏。[7]
而40軍118師接防陣地后,師長鄧岳的部署是:以353團2、1營從正面由北同南攻擊新興洞,2營留在清川江西岸攻殲柳洞之敵,354團由左側插到敵后,由南向北配合353團攻殲新興洞之敵;352團于清川江西岸視情況加入戰斗。[8]繼第一次戰役之后,鄧岳再次讓自己的主力團352團擔任預備隊。352團團長羅紹福在紅軍時期是鄧岳的班長,兩水洞戰斗結束后,羅紹福向鄧岳埋怨:“打仗了,師里事前怎么也不跟我打下招呼?”“球!”鄧岳把臉一板,張著兩手說:“敵人事前也沒跟我打什么招呼嘛,我怎么跟你打招呼?”[9]韓軍尖兵進至118師指揮所時,鄧岳連棉褲都沒來得及穿,就跑上山去了。據說就是羅紹福傳的。[10]352團又被用作預備隊,就不知道是否與此有關了。
![]()
但25日晚上的戰斗沒有首先在209高地打響,先動手的是120師的359團。
(略很多字)
東南西北都是槍炮聲大作,可偏偏美軍第23團B連所在的209高地鴉雀無聲。26日凌晨,353團9連奉命拔掉209.6高地。9連登上219高地北延的山梁之后迅速展開,1排從右側迂回,3排從正面逼近,2排從左翼包抄。但219高地沒有美軍,9連立即向209.6高地搜索前進。4班在前,在一道小河溝旁,發現有好幾條電話線通向山頂,遂向前摸去。
美軍下士克勞福德注意到自己旁邊二等兵霍華德的陣地中站起一個人影,那人邊從陣地中出來邊用英語說道:“不要開槍,我是韓國人,敵人來了!好多好多,馬上就到了……”克勞福德還在納悶這個“卡圖薩”是什么時候跑到霍華德的陣地里去的時候,耳邊響起了中士西格的怒喝聲:“他是敵人!”喊聲中,西格開了火,志愿軍智取失敗。[11]
西格槍響后,寒夜中立即響起了令美國人戰栗的軍號聲,隨之而來的是鋪天蓋地的手榴彈雨。美軍B連試圖用迫擊炮壓制志愿軍攻擊,但9連3排迂回殺到,一個回合就端掉了美軍迫擊炮陣地。[12]美軍迫擊炮兵丟棄裝備和連主力會合。接下來的戰斗完全變成了手榴彈大戰,這是因為山很陡,利用山頂洼地的邊緣構筑了環形的塹壕,從這里難以射擊到斜面,志愿軍也不能射擊到洼地。美軍很快發現志愿軍的手榴彈戰術和朝鮮人民軍是一樣的,壓制射擊-擲彈兵突進-投擲手榴彈,進退以號聲為準,兩聲是突進,一聲是投擲。[13]
雖然美軍傷亡不斷在增加,指揮信號被美軍識破后,9連始終無法突入美軍戰壕。天亮后,美軍B連在戰斗機掩護下南撤與D連會合。連同25日白天與335團誘敵的加強連的交戰傷亡,美軍B連傷亡95人,僅34人幸存。該連也因為是25日晚美軍第9團唯一一個守住陣地的連隊,被稱為“鐵壁連”。
事實上,該連表現并不好,志愿軍的三個錯誤讓該連未被全殲。一是40軍軍長溫玉成應讓熟悉地形和情況的335團打擊該連再歸建。二是118師和335團交接不清,未搞清此地有美軍。三是9連未利用繳獲的美軍迫擊炮,而是犯了牛脾氣與美軍互擲手榴彈。遂使豎子成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