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大學一則關于校園外賣配送的通知,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面,激起千層浪。通知顯示,經遴選,山東煙文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運營 “校生活” 平臺)成為北碚校區外賣綜合服務商,這意味著多數校外外賣無法直接進校園,需由該公司統一配送,“西南大學外賣指定平臺被指壟斷” 的話題也隨之登上熱搜。
![]()
在學生群體中,不滿情緒迅速蔓延。從他們的反饋來看,“校生活” 平臺入駐餐館數量少,不少還是無實體店商家,食品安全難以保障。而且配送模式改變后,配送時長增加,原本熱氣騰騰的飯菜送到手上時常常已經變涼。雖然目前未收取配送費,但長遠來看,成本壓力下,后續很可能向學生轉嫁費用。此外,該公司曾因違規被罰款五萬元的消息曝光后,學生們對招標過程的公正性、透明度產生懷疑,擔心學校與平臺間存在利益輸送,加劇了對壟斷的擔憂。
其實,從學校角度出發,推行這一舉措有其現實考量。隨著外賣業務在校園內的火爆,諸多問題也相伴而生。外賣車輛在校園內橫沖直撞,擾亂交通秩序,帶來安全隱患;外賣餐品隨意擺放,垃圾遍地,破壞校園環境;外賣錯拿、丟失的情況時有發生,影響學生就餐體驗。學校試圖通過引入統一配送服務,規范管理,改善這些亂象。然而,良好的初衷在執行過程中卻引發了爭議,這背后反映出學校在決策過程中,可能忽視了學生的切實需求和利益。
![]()
西南大學在 26 日的情況說明中稱,是為解決學校師生反映強烈的校園外賣亂放、錯拿、丟失以及配送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才選定該平臺負責配送服務,且強調原有點餐方式、優惠權益、支付金額等均不受影響。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份聲明難以平息學生的質疑。在遴選程序上,“按程序” 從 6 家企業中選定,可對于遴選標準、過程等關鍵信息卻語焉不詳,這難免讓人浮想聯翩。成本問題也未解釋清楚,第三方公司運營必然產生成本,這筆費用由誰承擔,是學校、外賣平臺、騎手,還是最終轉嫁給學生和商家,均未給出答案。此外,權責劃分不明晰,新配送模式下,外賣丟失、損壞后的責任認定變得復雜,容易出現各方推諉責任的情況。而且,解決外賣管理亂象的方式眾多,增設智能取餐柜、劃定科學取餐區域、加強宣傳引導、與主流平臺合作優化配送規則等,這些尊重市場選擇和學生習慣的方案,學校是否充分論證和嘗試過,也不得而知。
此次西南大學外賣指定平臺風波,并非個例。在其他領域,類似因壟斷引發的爭議屢見不鮮。以小區寬帶為例,部分小區物業與特定寬帶運營商合作,限制業主選擇其他網絡服務,導致業主在網絡服務質量、價格等方面缺乏話語權。快遞柜領域同樣如此,一些快遞柜運營企業通過壟斷區域資源,提高收費標準,損害消費者利益。這些現象背后,往往存在著利益輸送的影子,企業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壟斷地位,進而謀取私利。
![]()
高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場所,在管理決策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權益,保障決策的公開、公平、公正。西南大學在此次事件中,需要進一步向學生解釋清楚相關問題,重新審視管理方案,平衡好校園秩序管理與學生權益保障之間的關系。同時,這一事件也為其他高校敲響警鐘,在制定涉及學生利益的決策時,需廣泛征求意見,謹慎權衡利弊,避免重蹈覆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