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騰訊和網易相繼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財報,市場的目光也再一次聚焦到了這兩家公司的游戲業務上。
先看網易。Q2總營收279億元,其中游戲業務達到了228億元,同比增長13.7%。這個增長很穩健,但確實也低于一些市場分析的預期。
網易在財報里解釋,這主要是因為部分自研和代理游戲的收入,相比上個季度有所下滑。總的來看,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內部調整后,網易游戲業務又回到了一個平穩增長的軌道上。
![]()
相比之下,騰訊的數據看起來更有沖擊力。整個游戲業務收入高達592億元,其中國內市場404億元,同比增長17%;國際市場188億元,同比增速更是達到了35%。
![]()
單看財務數字,很容易得出兩家公司差距在繼續拉大的結論。但數字背后,兩家公司在戰略方向上的不同也越來越明顯:
騰訊正在利用它龐大的平臺和資本優勢,建立一個規模化、高確定性的游戲業務體系;而網易則更加聚焦,把資源集中在打磨高品質產品和拓展海外市場上,試圖依靠產品本身的競爭力來建立優勢。
騰訊,穩健且銳利
我們先來看看騰訊這邊。
翻開它的Q2財報,最顯眼的,還是《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這兩款產品貢獻了本土市場游戲收入的大頭,《王者榮耀》連續三年拿到全球手游收入冠軍(2022-2024),《和平精英》Q2季度日活漲了30%。它們的持久表現,除了得益于騰訊的社交用戶基礎,更關鍵的是,它們早已超出了游戲本身成為了一種流行文化符號。
![]()
![]()
新品方面同樣很扎實。比如財報里重點提到的《三角洲行動》,7月份的日活躍用戶突破了2000萬,流水也排在行業前三。這款產品的成功,也體現了騰訊在布局新興賽道時的策略打法。
![]()
早在移動端的《暗區突圍》上,騰訊就已經切入了“搜打撤”這個細分品類,并驗證了其市場潛力。《三角洲行動》的推出,則是在PC和主機端,對同一賽道的進一步覆蓋。通過這種在不同平臺上部署不同產品的組合策略,在一個垂類賽道里快速建立起自己的優勢。
可以說,今年騰訊在國內市場的優勢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常青手游提供的穩定現金流,二是PC端持續推出爆款的能力。
穩住國內市場的同時,騰訊的國際業務增長更快。
Q2的國際市場游戲收入達到188億元,同比增長35%,增速相當可觀。除了《PUBG MOBILE》表現穩定,Supercell旗下的《皇室戰爭》月流水也創了七年新高,新發布的《沙丘:覺醒》也貢獻了不錯的收入。
![]()
騰訊的全球化策略一直很明確,主要是通過投資和收購來布局。
這些年,騰訊通過資本在全球范圍和許多頂尖的研發團隊、IP建立了聯系。這種方式能很高效地幫助他們切入不同市場,整合全球的優質資源。
比如在2024年和2025年,騰訊的動作就很多,既有對Techland(《消逝的光芒》系列開發商)這類擁有成熟3A產品線的公司的增持控股,也有對Lighthouse Games這種由行業資深人士組建的新工作室的早期投資,還收購了像Lucid Games(《毀滅全明星》開發商)這樣的團隊。 這種方式幫助他們整合全球的優質資源,切入了不同市場。
![]()
延伸閱讀:2024·大復盤:94起游戲投融資,這些制作人都拿到了錢
把這些信息綜合起來看,騰訊的增長不是靠某一款產品的偶然成功,而是一套體系在背后穩定地推動。這個體系由三部分組成:根基深厚的常青游戲、能夠持續拿出頭部新品的產品梯隊,以及布局全球的資本版圖。這三者加在一起,讓騰訊的增長顯得勢大力沉,并且有很高的確定性。
網易,在專注中尋找突破
再來看網易這邊。
聊網易的游戲業務,一個繞不開的背景是,丁磊在2024年底重新回到了業務一線。
之后,網易內部進行了一系列調整,比如重新評估項目、收緊不必要的開支,對新項目的立項也變得更嚴格、更謹慎。這種自上而下的變化,很清晰地反映在了Q2的財報上:網易的戰略選擇,變得非常聚焦。
首先,網易的基本盤依然由那些長線運營的老產品構成。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夢幻西游》,這個已經運營了22年的IP,在8月份憑借“暢玩服”的新模式,最高同時在線人數竟然達到了293萬,創下了自己的歷史新高,同時《夢幻西游》手游的季度收入也再創新高。
![]()
這種表現背后,是網易在運營思路上一個很重要的轉變:不再過度依賴買量。
根據App Growing的數據,去年前十個月,《夢幻西游》和《逆水寒》的買量投入分別為15.3億元和13.6億元,但并沒有換來相應的流水增長。這恐怕也讓丁磊意識到,對于這些已經進入成熟期的重度游戲,再靠粗放的砸錢買量來拉新,性價比已經不高了。
之后,網易內部對營銷費用的投放變得克制了很多,轉而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內容本身。整個暑期檔,網易展現出了它在長線運營上的深厚功底。
比如《逆水寒》手游憑借兩周年版本更新登上了iOS暢銷榜第三;《蛋仔派對》的三周年慶典也讓它重回暢銷榜第五;《第五人格》和《永劫無間》手游也都在賽季更新后進入了暢銷榜前六。這說明網易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法,能通過內容本身來驅動產品的熱度和收入。
![]()
新品方面,今年聲量很大的《燕云十六聲》,在內容品質和玩法上都獲得了不少玩家的認可,無論是在活躍用戶還是商業化方面,都已超過網易方面預期。截至7月底,累計用戶超過4000萬。
![]()
與此同時,網易也把出海放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這個季度,網易在海外市場的表現相當活躍,而且成績很不錯。比如在PC和主機端,《漫威爭鋒》在7月登上了Steam全球暢銷榜第二,《界外狂潮》也進入了PlayStation北美地區5月的免費游戲下載榜第二。而在移動端,《全明星街球派對》和《漫威秘法狂潮》這兩款新品,也都成功打入了美國市場的iOS下載榜前二。
![]()
這一系列成績表明,網易的出海策略正在變得更加體系化。它正在嘗試用一個更多元的產品組合,去覆蓋全球不同地區和不同平臺的玩家,這已經成為了它尋找新增長空間的核心戰略。
綜合來看,網易的增長模式高度聚焦。它的策略建立在一個穩固的根基之上,即用長線產品的穩定收益,來支撐兩個方向上的高投入探索:一是在國內市場,繼續推出新產品,尋求內容和玩法上的突破;二是在海外市場,用更多元的產品線,進行全面的全球化布局。
下半場兩家還有哪些看點?
看完財報取得的成績,兩家公司接下來準備打出什么牌,想必更讓行業關心。
首先是騰訊方面,產品儲備非常深厚。8月19日上線的《無畏契約:源能行動》,上線前全網預約量就超過了7000萬,上線當天也很快登頂了iOS免費榜,熱度非常高。《無畏契約》端游本身在全球已經擁有很高的影響力,移動端的到來,無疑會進一步擴大這個IP的覆蓋面,觸及到更多PC端之外的用戶。
![]()
這還只是一個開始。騰訊的儲備顯示出它正在追求“全領域覆蓋”。比如有國漫IP打底的3D格斗游戲《異人之下》,將其在動漫領域的IP積累,與游戲進一步。二次元風格的《星痕共鳴》,則瞄準了當下市場熱度最高的賽道之一。
![]()
當然,還有備受關注的開放世界項目《王者榮耀:世界》。這款產品承載了騰訊將自有IP價值最大化的期望,試圖在一個更宏大的品類里,延續《王者榮耀》的生命力。從之前的測試來看,它在努力還原IP經典元素的同時,也在探索開放世界的新玩法。
![]()
網易這邊,產品儲備則顯得更聚焦一些。今年520發布會,網易總共公布了9款未上線新游,其中自研產品7款,代理2款,是近幾年來新品數量最少的一次。但這背后,能看出其在項目篩選上變得更加嚴格,更傾向于把資源集中在少數幾個重點項目上。
像科幻PVE射擊游戲《命運:群星》,主打海洋冒險的《遺忘之海》,以及太空題材的《無主星淵》等等。被網易寄予厚望的《無限大》,雖然缺席了發布會,但在2025年初進行過一次小范圍的技術性測試,至于今年能不能上線還是未知數。
![]()
兩家的產品不免會在一個賽道競爭,但在思路上是不一樣的。
就拿開放世界這個方向來說,騰訊的《王者榮耀:世界》,核心思路是在一個已經被市場驗證過的世界觀里做加法,繼續服務好現有的龐大用戶群。
在已經曝光的信息中,玩家能看到各種源自MOBA的技能和經典Boss(如機關巨人)的還原。它的優勢在于,把IP中最具吸引力的元素,轉化為了扎實流暢的動作體驗,這既滿足了老玩家的情感期待,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高品質的新玩法。

而網易的《無限大》,則選擇從零開始構建一個全新的、都市幻想題材的二次元IP。
在年初的測試中,它展現了獨特的二次元畫風和高度自由的都市探索機制,以及類似蜘蛛俠一樣在都市樓宇間高速穿梭的移動方式,戰斗則融合了動作和策略元素,玩家需要一邊操作角色一邊進行調查。

在射擊賽道上,兩邊的布局更是針鋒相對。丁磊在財報電話會上也坦言,射擊類產品的用戶要求很高,“我們也希望在賽道里面能有自己領先的產品。”
網易的策略,不是用一款產品去硬碰,而是嘗試用一個產品矩陣,在不同的細分領域里找機會,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矩陣里的產品,主要都面向海外市場。已經公測的《七日世界》,是開放世界生存射擊;《界外狂潮》,則融合了技能卡牌的元素,玩法節奏更快;而未來的《命運:群星》則聚焦在PVE的科幻合作射擊。
而騰訊在射擊賽道上,幾乎是全方位的覆蓋。除了《三角洲行動》在寫實軍事風格里站穩了腳跟,《無畏契約:源能行動》主打英雄射擊,后續還有代理的、主打高自由度場景破壞的《終極角逐》(海外版為《The Finals》),以及科幻題材的《命運扳機》,確保在射擊的各個垂類都有自己的產品。
很多人看了財報數據,會得出一個結論:網易沒跟上騰訊,差距越變越大。但實際情況可能沒這么淺顯。
這幾年,騰訊針對網易跑出來的熱門品類,都推出了自己的對標產品。比如《元夢之星》和《蛋仔派對》,《星之破曉》和《永劫無間》。從市場反饋來看,當一款產品通過持續的內容更新和社區運營,沉淀下自己的核心用戶群之后,后來者想要在同一賽道建立優勢,確實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這一定程度表明,網易在經過內部調整后,也找到了自己的節奏。
總的來說,于騰訊來說,它的體系保證了更快的加速度和更強的確定性;而對網易來說,真正的考驗在于,它的自研IP,能不能在全球市場上真正立住腳,依靠產品的硬實力,打開一個新的增長空間。
結語:
拋開財報上的數字,我想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騰訊和網易為“如何在當前環境下持續成功”這個問題,給出了兩種不同的答案。
騰訊的模式,是做“平臺”、搭臺唱戲。它的核心思路,就是建立一個最大的舞臺,吸引最多的用戶。至于臺上唱什么戲,它可以自己來,也可以觀察市場上受歡迎的品類,然后整合自己的優勢資源,拿出一個體驗更完整、品質更扎實的產品,為玩家提供一個更好的選擇。
對騰訊來說,未來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利用這個強大的平臺,覆蓋更多賽道的同時,孵化出足以引領下一個世代的文化級產品
網易的答案,則開始以自研為主要核心,唱好自己的戲。通過在一些重點項目上投入大量資源和時間,打磨出有獨特調性的游戲,從而吸引和留住核心用戶。因此,對網易來說,未來的核心問題是,它對高品質自研的堅持,能否穩定地轉化成足夠規模的商業成功,尤其是在全球市場上。
雖然在不同品類上有競爭,但這兩種路徑并非完全的“零和博弈”,或許這才是兩個大廠之間,值得關注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