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巷磚塔(又稱磚塔)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相門內干將路甲辰巷市橋頭,是蘇州歷史上“城中七塔”中僅存的一座。
據清代《吳門表隱》記載,蘇州城中曾有七座小型磚塔,多為宋代所建。其中兩座早毀,兩座毀于清乾隆年間,白塔于1928年拓寬臨頓路時拆除,濂溪坊的一座也在20世紀50年代因拓寬路面被拆去。
壹 建筑特征:五級八面的仿木結構磚塔
甲辰巷磚塔為五級八面樓閣式磚結構仿木塔,高6.82米,基座每邊底寬0.51米,對徑1.2米。
其腰檐、平座以菱角牙子和疊澀磚相間挑出,并有轉角鋪作及闌額、柱頭枋自檐下壁面隱出。八面間隔辟壺門和隱出直欞窗,各層門窗方位交錯設置,內部方室逐層轉換45度。
全塔以清水磚砌成,不施粉彩,樸實無華,展現了宋代仿木結構磚塔的典型特征。
貳 歷史變遷:從民宅圍困到重見天日
甲辰巷磚塔在民國初年被圍入民宅,塔身被房屋搭建包圍,僅上半截露出屋面。由于長年失修,加上1966年的人為破壞,原僅存四層,腰檐亦已殘缺不全。
1991年,該塔被列入文物維修項目。經一年半動遷、測繪、設計等準備,于1993年5月動工維修。工程加固了底層,修復了各層塔檐、翼角、平座,補齊了斗拱等構件,重建了第五層和塔頂,制作安裝了塔剎,并在拆除民房的地基上開辟了塔院。
叁 建造年代:從晚唐五代的考證之謎
甲辰巷磚塔的建造年代一度被認為是在宋代,因為宋代《平江圖》上在此位置有塔的標記,且其結構與宋代樓閣式仿木結構磚塔(如羅漢院雙塔、上方山楞伽寺塔)相似。
然而,在1993年維修過程中,對塔磚進行的 “熱釋光”抽樣測定顯示,磚的制作年代為晚唐至五代末期。
同時,維修人員發現塔的某些部位和構件的做法和風格也表現出某些唐代建筑的特征,如塔檐平緩、斗拱用材粗壯、體量比例相對較大等38。因此,建塔時間可能早于宋代,確切年代尚待進一步考證研究。
肆 保護與價值:從市保到國保的升級
甲辰巷磚塔于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37。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7-0948-3-246)。
近年來,文物保護部門對磚塔周邊環境進行了整治提升,平整了路面,配齊了滅火設施,安裝了監控設施3。2023年,甲辰巷磚塔景觀照明工程也已完成竣工。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