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編號: F20250407
婚戀兩性專刊
2025年七夕特刊①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語小組翻譯 第 1048 篇文章
“你確定今晚要把手機放在桌上嗎?”
經典影片《完美陌生人》里,女主人艾娃在月食之夜向七位老友拋出這道“信任考題”。結果在短短兩小時內,一條“公開所有消息與來電”的臨時規則,把三對伴侶與一位單身漢的體面撕得粉碎。
導演保羅·杰諾維西用一場餐桌實驗提醒觀眾,當代親密關系的信任有多么脆弱。
![]()
而在中國,親密關系中的信任危機也一觸即發。據某婚戀報告顯示,“缺乏信任”已經超越“性格不合”成為國內戀人分手的主要原因。
七夕將至,玫瑰、巧克力和“我愛你”又將刷屏朋友圈。但在按下發送鍵之前,我們或許該先問問我們對彼此的信任幾何。
信任的缺失,如同一顆顆悄然埋下的雷,隨時可能引爆看似穩固的親密關系。
為此,今年一杯咖啡的七夕特刊,想和你一起拆解“信任”,看看我們到底要跨越多少層級,才敢交出手機,也交出真心。
信任的三個層級
![]()
圖源:《瘋狂獨角獸》劇照
四十年前,心理學家雷姆佩爾、霍姆斯和贊納(Rempel, Holmes, & Zanna, 1985)開始研究關系中的雙方是否會隨時間發展出不同類型的信任。
具體來說,研究團隊提出,伴侶可能根據所處的關系階段和目標,基于不同行為與期望建立信任。
通過回顧過往研究,他們推測這些信任的組成部分也可能相互構建。基于此,團隊通過一系列調查與分析,最終確定了信任的三大層級及其關聯機制:
1. 行為模式的可預知性。
這是最基礎的信任類型,基于伴侶過去行為和反應的穩定性、一致性與自我控制程度而定。
換言之,伴侶的行為模式通常是可預期的、有確定感的以及穩定的。
這不要求伴侶的表現完美無缺,但需極力避免給對方造成傷害,也盡量不出現沖動或反復無常的行為。
因此,一個可預知的伴侶通常會規避在對方面前做出令人尷尬、失望,或輕率的負面舉動。
![]()
2. 個人品質的可靠性。
這是第二層級的信任,超越單純的行為,建立在對伴侶品德與性格的判斷之上。
簡單來說,這是對伴侶個人品質的總體評價,既源于其過往行為模式的可預知性,又進一步升華。
本質上,這是一個對伴侶的綜合判斷,關于伴侶是否誠實、可靠、體貼、值得信賴。
因此,一個可靠的伴侶會被視為始終如一(重視伴侶關切之事)、誠實(不說謊)、忠誠(不背叛)的人。
![]()
3. 托付終身的信任。
這是第三層,也是最高層級的信任。
伴侶的目標和所處環境都在變化,托付終身的信任是對伴侶未來行為的信心。
它以可靠性為基礎,并著眼于未來的目標或挑戰。
這是一種確信感,相信伴侶無論處在何種境遇或出現任何情況都會給予關愛與支持。
因此,"懷有信念"并做出積極預判,需要雙方都擁有安全依戀與彼此信任的能力。
也就是說,一位值得托付終身的伴侶,可以與之分享心底的秘密、共渡難關、攜手應對未來人生的一切挑戰。
這也就是婚姻誓言中的承諾:不離不棄,至死不渝。
![]()
信任、愛情與決策
![]()
圖源:《影后》劇照
除上述發現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三種信任類型還與戀愛關系中的愛情和決策相關。
具體而言,正如人們所預期的那樣,無論男女,愛情的感覺與信任類型中托付終身的信任關聯最為緊密且顯著。
然而,女方在愛情中的感覺與伴侶的可靠性及可預知性也有較為顯著的關聯。
這可能表明,信任的構建過程更影響關系中女性的感受,而對男性而言,陷入愛河并給出托付終身的信任更像是一個"行"或"不行"的選擇,而非一個過程。
研究人員還發現,對伴侶的信任類型的需求與個人對關系的目標、決策及動機相關。
例如:
在一段關系中,更注重內在動機(分享希望、感受、興趣、關切與支持)的人
,最看重伴侶是否值得托付終身;
而追求關系動機(贊美、鼓勵、交流、幫助、陪伴與性等)的人,最重視伴侶個人品質的可靠性。
最后,以外在因素為導向(社會地位、經濟條件、物質保障、操持家務等)的人,則更在意伴侶行為模式的可預知性。
![]()
要建立信任,
也要建立與激情的平衡
![]()
圖源:《影后》劇照
綜上所述,戀愛關系的信任建立于對方行為模式的可預知性,但根據你的目標,它可能不止于此!
此外,即使是要做到行為模式可預知這第一步,雙方也面臨挑戰。
一方面,對于狀態穩定的伴侶而言,避免令人難堪甚至是傷害對方的行為,或許不難,但對于容易沖動的人而言,這并非易事。
另一方面,作為狀態穩定、可預知的伴侶,也可能因為缺乏個性與激情而缺少吸引力。
在信任、可預知性與新鮮感、激情之間取得平衡至關重要。
在此基礎上,建立個人品質的可靠性,需要伴侶雙方對彼此抱有更積極的判斷及期待,并聚焦關系導向的陪伴目標與動機。
總的來說 ,這類信任關乎營造一個互惠互利的關系,以便彼此得到相互支持、相互欣賞、相互滿足。
最后,取得托付終身的信任要求伴侶雙方心與心交融,共享彼此內在層面和人際層面的信任與依戀。
心心相惜、同甘共苦、生死相依,而非各行其是。
若能達成,伴侶將實現最親密的相知、最充分的相愛,以及相伴一生的諾言。
![]()
End
作者 |杰里米·尼科爾森(Jeremy Nicholson)社會心理學與人格心理學博士,著專注影響力、說服力與約會領域研究。
翻譯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顆粒(246)
校對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冰山
編輯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編輯 藥師(YAOSHI)
聯系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coffeepr@qq.com
再推薦你幾篇好文章
幾個很可能適合你參加的活動
關注本公眾號,回復【會員】,加入一杯咖啡會員社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