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Tess
公眾號| Tess外貿Club(Tess_2006)
一提“打工”,很多人腦子里立刻閃現資本家拿鞭子,我們在工位上當牛做馬的場景。
因為人們從小被灌輸的觀念就是,資本家(老板)永遠剝削勞動者,勞動者只有被剝削的命。
可問題是,光罵資本能解決什么?
資本照樣賺錢,你照樣加班。
不如換個角度去想:既然老板要剝削我,那我能不能反過來利用老板,成全自己?
想明白這個問題,才是打工人能翻身、永遠不怕失業的關鍵。
01 打工的三重境界
第一層:拿時間換工資。
月底領一份固定薪水,工作機械重復。
等到35歲,公司一個“優化”通知,就能把你推去跑滴滴送外賣,
第二層:依舊是用時間換錢,但這些人自驅力更強。
甲方一次次改方案,老板一次次挑刺,在無數次快崩潰的夜晚,他們練出了抗壓能力和專業技能。
別人看是折磨,對當事人是“魔鬼訓練營”。
第三層:借公司的資源和平臺,為自己修一條未來的管道。
別人以為你老實、能吃苦,不計較加班,其實你在悄悄搬磚。
當然了,你不是為老板造樓,而是在給自己打地基。
很明顯,前兩層工作是被動生存,第三層才是主動成長。
02 消耗型工作 vs 積累型工作
為什么有人35歲被裁后很難找到適合的工作,甚至連和前一份工作持平的工作都很難找到?
因為他們大多數在做“消耗型工作”。
消耗型工作的本質是把時間、注意力、身體折現賣掉,換點即時現金。
停下來,流水就斷了。
下面這些工作就是典型的消耗性工作:
- 電話銷售:客戶名單歸公司,換個公司就全變成“無效號碼”。
- 房產中介的帶看員:天天開門關門,卻沒掌握核心客戶。
- 行政助理、前臺:十年如一日,Excel表格從VLOOKUP到XLOOKUP,但核心價值沒變。
- 單調客服:每天回答格式化問題,AI一升級,就能把他取代。
- 基礎會計:流水賬登記,十年后依然是流水賬。
- 培訓機構助教:機械陪練,學生走了,經驗也跟著蒸發。
- 。。。。。。
這些崗位看似“白領”,其實是偽積累。做得再久,跳槽價值依然很低。
與之對應的是“積累型工作”,它像一支會分紅的股票,時間越久,價值越大。
- 外貿業務員(客戶關系、供應鏈、人脈可遷移)
- 律師(案例經驗、人脈網絡)
- 會計/審計/稅務顧問(財務分析與合規方案)
- 醫生(臨床經驗、手術技巧)
- 工程師(研發、設計、專利)
- 建筑師/設計師(作品集就是長期資產)
- 項目經理(跨行業遷移能力)
- 產品經理(對市場、用戶需求的理解可復用)
- 市場/品牌操盤手(案例可遷移)
- 供應鏈/采購經理(掌握資源和議價能力)
- 投資經理(項目判斷與人脈積累)
。。。。。。
這類工作最大的特點是:可遷移、可復制、能沉淀。
你停下來,它依舊為你帶來價值和利益。
03 給外貿業務員的幾點提醒
外貿業務是一個典型的“積累型行業”,但很多業務員自己卻不清楚。
為了讓你不浪費時間,讓自己變得越來月之前,這里給大家一些建議。
- 別做“報價機器”
光靠群發開發信和機械報價,只會永遠停留在第一層。要去理解客戶的痛點,積累溝通經驗。 - 在被PUA中學習管理
老板畫餅、客戶刁難,別只憤怒,試著反向研究:他們用了什么邏輯讓你心甘情愿?這就是免費的管理課。 - 積累個人資產
把客戶轉化為長期關系,把供應鏈知識、跨文化溝通力沉淀下來,這是別人拿不走的資本。 - 最終目標
當你手里掌握了訂單和供應鏈,公司不敢輕視你,客戶也愿意跟隨你。那一刻,你已經不是被剝削的螺絲釘,而是一個在利用資本的“獨立資本家”。
打工的悲哀,不是你給別人賺錢,而是你什么都沒留下。
老板畫的大餅你未必能吃到,但你完全可以學會烘焙。
有一天,你開了自己的面包房,就輪到別人排隊買單。
今天就醬紫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