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直接官宣了,在93大閱兵時要展示空基戰略重器,這也是解放軍首次展示空基戰略重器。
這下美國是徹底慌了,美媒這幾天的C位報道全是關于中國93大閱兵的,因為就流出的彩排照片來看,這已經超出了美軍工畫的PPT了,真就是超出全球認知。
![]()
而現在中國著重表示要展示空基戰略重器,能稱得上戰略重器的,那就只能是空地導彈了,空地導彈是指由飛機攜帶發射,攻擊地面目標(包括半地下及深埋目標)的導彈,執行戰場壓制遮斷、攻擊敵方縱深地域有價值目標等作戰任務。
但是我們要知道,導彈在大氣層內飛行,會持續遭受巨大的空氣阻力,速度越高,阻力呈幾何級數增長。為了飛得更遠,就需要攜帶更多的燃料,但燃料本身就有重量。增加燃料意味著導彈要造得更大更重,這又需要更強的發動機和更多的燃料來推動這個更重的彈體,從而陷入一個惡性循環。雖然可以通過優化氣動外形(如乘波體設計)來提升升阻比,或采用高空彈道來減少空氣密度,但這些手段的增益是有極限的。即使是轟炸機,它的載荷也是有限的,肯定沒有辦法和導彈發射車相比,因此,長期以來,空地導彈的射程最遠不超過1000公里,這就是美軍的的JASSM-ER(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增程型)。
也因為空地導彈射程不算遠,所以為確保其高隱身突防能力,空地導彈的裝載和發射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少國家選擇發展空地導彈內埋于第五代戰機內置彈艙。
![]()
而各國都認為,未來空地導彈的發展方向肯定是高超音速,這將具有反應快、速度快、突防能力強、使用靈活等優點。掛載在戰機上的高超音速空地導彈的超高速和巨大動能將大大提高打擊時敏目標和加固硬目標的效果,實現全球實時精確打擊能力。
但是隨著中國將空空導彈做到了驚人的400公里以上,這就意味著中國在導彈小型化技術上已經達到了全球領先的水平,其核心難點在于如何在急劇縮小的空間內,集成并平衡威力、射程、精度等核心性能。首先,動力系統小型化是巨大挑戰。要維持甚至提升射程,需要能量密度極高的推進劑,也就是燃料,其次制導控制系統需在體積重量大幅減小的情況下,保持甚至提升抗干擾能力和命中精度,這對微型高性能慣性器件、導引頭和數據鏈的處理能力提出了極限要求。最后就是如何在實現小型化的同時保持同等的威力,這就對火藥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10年前的時候,導彈小型化技術被認為是難以實現,但是中國卻做到了,將射程達到至少200公里的霹靂15掛載在了戰斗機上,而且還可以進入隱身戰機的內置彈艙,中國現在甚至實現了400公里射程的霹靂X,內置進入殲35、殲20的內置彈艙。
![]()
也正因為如此,中國實現超遠程空地導彈也成為了可能。因此,美國非常擔心,疊加戰斗機或者轟炸機的射程下,中國的空基戰略導彈,火力會覆蓋到美國本土,甚至不需要美國本土,如果說能夠覆蓋到夏威夷,這都意味著美國西太基地將不再安全。而一旦掛載在艦載機之外,只要中國的航母戰斗群前出第二島鏈,那么同樣也意味著,美國本土也不再安全。
一架掛載著空地導彈的轟炸機或戰斗機,可以悄無聲息地前出,在敵方防空圈之外,甚至是在公海上空就發起攻擊。這意味著,導彈的實際飛行起點被大大提前了,防御方獲得的預警時間被急劇縮短。你看到的同樣是5000公里射程,但從移動平臺上發射,感覺就像是導彈從“家門口”打過來一樣,留給決策和攔截的時間窗口小得令人窒息。
而且飛機還能帶來多方向、全角度的攻擊能力,迫使防御方必須進行“全域防御”,其難度和成本呈指數級增長。它徹底打破了傳統的、基于固定威脅方向的防御體系布局。要知道,空中平臺是“活目標”,具有強大的機動性和隱蔽性。特別是戰略轟炸機,可以通過長時間空中巡邏(警戒),在接到命令后的極短時間內發射導彈,這種攻擊的突然性極高。防御方很難判斷空中巡邏的飛機是單純的威懾,還是即將發動攻擊的載體,始終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這將帶來和核威懾一樣的極大威懾力。
![]()
甚至都不需要考慮內置彈倉隱身化,幾千公里的射程之外,早已突破了敵方的雷達預警之外,從這個角度來說,遠程空地導彈,的確是可以基于敵人重大威懾力的超級戰略重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