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最近和朋友討論穿搭,你很可能繞不過那句話:
下身基礎上身就不基礎;
里面基礎,外搭就不基礎;
…… 總之,姐很貴,穿什么都很配。
時尚也“出梗”了。在彰顯自我的時代,人人都在“穿了”和“穿法”中反復橫跳,努力避免穿得像路人。看穿搭視頻,已經成了一種剛需。
在隨手刷過的穿搭視頻里,有些風格足夠新鮮,有些搭配足夠實用。看似只是“順手”點贊收藏的背后,其實藏著一種默默的期待——期待自己在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換個色調,期待某天在同事朋友前“閃亮登場”。或是期待在別人的穿衣方式里,看見一個更理想的自己。
服裝之于今日的角色,已經成為一種表達情緒、確認自我的方法。一個人今天怎么穿,往往藏著他正在過著怎樣的生活。8月初,抖音上線了「抖音趨勢榜」,以「IN趨勢」為主題,聚焦平臺上受歡迎的時尚、美妝風格,它既是一份趨勢觀察,也是一次風格導航,幫助用戶從迷霧中找到自己的風格坐標。(可搜索“抖音趨勢榜”查看)
而這些趨勢的背后,其實是一個個具體的人和他們具體的生活。
在抖音上有這樣一群穿搭師,站在鏡子前的他們展現著自己的時尚搭配,也成為了萬千觀眾“生活的鏡子”。他們的故事中,有成長的踉蹌,也有風格的試錯,他們用真實和篤定,回應了屏幕另一端觀眾的種種期待。他們不是教人時尚的人,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你:穿得像自己,是一件可以練習的事。
![]()
抖音精選時尚創作者 @1閏
當語言收斂,就用穿搭說話
@1閏 的穿搭起點,比大多數人還“基礎”一點。
“以前是完全不講究的,背心+褲子,媽媽買什么,我就穿什么。”他說,上高中前的他,幾乎沒為“穿什么”費過心。直到高二外出學習藝術,才第一次開始為買衣服做選擇。從“怎么穿都行”到“我想怎么穿”,穿搭這件事,就這樣從一項生活需求,轉變成了一種自我練習。
作為一名藝術生,@1閏 在學習中理解了色彩與結構對視覺的影響。大二開始做兼職模特,與造型師、服裝師的長期接觸,又讓他逐漸建立起對風格的判斷。穿搭開始成為一種可以借用美學語言向外發聲的手段,也正是從這時,他開始在抖音上發布自己的穿搭。
最初的創作風格,追求的是風格張力,被@1閏 形容成“硬帥”:極具辨識度的中長發和身高,混搭了廢土、西部、工裝、機能著裝風格。視頻的創作,更像是一張風格大片。配樂激昂、剪輯緊湊,每一個鏡頭都在強化個人風格的視覺張力。無不強調著狂、炸、酷、帥。

@1閏 充滿風格張力的“硬帥”穿搭
但做了一段時間,他就感到沒意思:“硬帥視頻”像是一幕幕獨角戲,好看,但不好用。“大家不能領會我的意思,用戶也學不走我的思路。”@1閏 覺得自己的創作方向出錯了,他開始嘗試轉向方法論。
他的視頻逐漸像一門通俗易懂的“穿搭公開課”:明快的講解節奏、清晰的邏輯結構、搭配拆解時加入“重點提醒”字樣的小貼士,仿佛把穿搭難題濃縮成一張張思維導圖,讓觀眾在短時間內就能學會關鍵技巧,甚至直接套用到自己身上。
在講解色彩邏輯的視頻中,他用美術中的“色環對比色”來說明如何打破“黑白灰”搭配的慣性思維;在“631公式”的視頻里,他拆解穿搭比例,讓“不知道怎么穿”的男生有章可循。風格不變,仍有棱角,但讓人看得懂、學得會。
![]()
@1閏 從631色彩邏輯深層次拆解穿搭
@1閏 的內容迭代,很快就收到回響。評論區開始有粉絲留言:“原來還能這樣搭?”“學到了!”還有人直接照著視頻下單了同款成套衣服。“這種時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時候。”1閏說,因為自己的表達被更多人聽懂了。
![]()
@1閏 評論區粉絲積極留言
“男生們過去是‘隨便穿’,現在是‘我也想穿得好看一點’。”@1閏 發現,近幾年,男性對穿搭的需求正在悄然上升。但與女性相比,這種覺醒更克制、更實用:“相比之下,男性可能預算不多,需要更適合的、穩定的風格。最好穿得得體,又不顯得用力。”而他的公式解說穿搭,恰好回應了這種心理需求:讓穿搭這件事從玄學變成系統,從跟風變成選擇。
事實上,生活中@1閏 性格溫和內斂,不善表達,和鏡頭前的“張揚個性”似乎不搭邊。但這種反差在他身上并不矛盾,反而構成了一個更完整的表達體系。對他來說,穿搭不是一門孤立的美學,它能影響一個人的心情和氣場,也是自我的延伸表達。當語言收斂,就把風格當語言。@1閏 用他的方式,為男性用戶展示用穿搭完善個人表達的可能。
![]()
抖音精選時尚創作者 @小程不煩
風格不設限,自由才完整
@小程不煩 的穿搭,像一盒精心混裝的彩色拼圖。
今天是毛線吊帶疊背心配牛仔褲的甜酷混搭,明天又成了波西米亞長裙加串珠腰鏈的異域少女。@小程不煩 的風格就像拼圖游戲,色彩互撞、配飾閃亮,但落在她身上,卻意外融合、有序有性格,讓人忍不住多看一眼。
她的穿搭靈感,常從一個配飾、一個圖案、一種材質出發,隨后如拼貼畫般層層疊加。不拘一格的搭配邏輯背后,是她對比例、質感的敏感捕捉。她常在視頻中用輕松的語氣分享搭配思路,帶點自我調侃的語感和松弛感,讓人不自覺地跟著她松弛了一下:“原來風格和生活,不需要太正經。”
她說不出自己的風格,也不想定義:“有了定義,就等于設下了邊界。”

@小程不煩 彩色拼圖般的穿搭風格
起初她也猶豫。剛做視頻那會兒,小程常常陷入自我審查的反復拉扯,覺得“萌新”不該太顯眼。但她越穿越自由,越拍越篤定。“時尚的包容度太高了,它根本不要求你對,反而鼓勵你去試。”
如今的視頻風格愈發解放,穿搭逐漸自成一派。她說自己也會設定規則,比如“全身不超過八種顏色”、“戴了項鏈戒指耳環就不戴手鏈”。但說完又笑:“其實我也不知道這算哪門子的規則,大概只是遵循了我心里的規則”
在小程看來,穿搭的樂趣,就像充滿好奇的去探索。即便有時候會少了一點“章法”。——“我的粉絲總希望我能少疊一些!””但小程的回答是一種溫柔的堅持:她想提供的不是模板,而是一個思路,一種可能性。“希望我的搭配,能在你心里種下一顆種子。不是模仿我,而是鼓勵你找到你自己的表達方式。”
![]()
@小程不煩 充滿自我表達的疊搭
在她看來,穿搭是一種自我表達,但穿搭的意義從不是“穿給別人看”, 而是出于一種對自己的照顧與愛護。“穿出自己”這件事,不該以標準衡量,而是看你是否從中獲得快樂、舒適、勇氣和自由感。
風格不是答案,而是提問;不是統一標準,而是個人選項。它是通往自我照顧、自我確認的路徑,哪怕只是從早晨那一件衣服開始。
她不講公式,不推清單。但她在鏡子前的搭配自拍,在街頭巷尾的每一次“FitCheck”,都是種邀請——邀請你也從衣柜中,找回那個更自由的自己。
![]()
@小程不煩 和 @門腔 的情侶搭配
![]()
抖音精選時尚創作者 @AbbyAB
與生活同頻
才是最自洽的長期主義
Abby的衣櫥不復雜:灰調、米色、棉麻、皮革……沒有季度爆款,沒有扎眼大Logo,一切都節制、有序,讓人看著安心。
如果不是為了剪輯練習,@AbbyAB 可能不會走上穿搭師的路。服裝,作為她隨手打開衣柜就可以獲得的素材,多年來早已被她參悟出穿搭哲學,分享起來游刃有余:不過度、不炫技、有質感,講究實穿,忠于生活。
![]()
@AbbyAB 忠于生活的“基礎款”穿搭哲學
可她并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穿的。學生時代,她是潮流弄潮兒:從精致的宮廷風到拴著大鏈子的廓形牛仔褲,再到滿身毛絨絨,每一件都在努力“出眾”。
“那時候就想成為焦點。”她笑說,“它確實讓我快樂,只是有時穿上會沒那么舒服。”
工作之后,她又轉向大牌,跟大多數普通女孩一樣,渴望“穿得像某種人”:logo是標簽,新款是密碼,雖然是被虛榮心驅使,但也確實接觸到了更好的剪裁和面料,品位在逐漸塑造。
審美的變化沒有頓悟式節點,是生活教會她做減法。從職場起伏到成家育兒,她的身份標簽不斷疊加,時間變得珍貴,情緒也更坦然。“以前出門得精心準備一個小時,但多了這些身份之后,就很自然地就放棄了某些執念,讓體驗優先于視覺。”
![]()
@AbbyAB “育兒”身份下的母女穿搭
不再買一次性的服飾,因為會不舒服;季度爆款要慎重,流行時爛大街,過季了就要占柜子落灰;不執著于追求大牌,布口袋反而松弛——什么“奢”不“奢”的,生活冷暖自知,何必秀給人看?
如今的Abby,穿衣有三條原則:
第一是禮節——意味著要尊重環境。她在意特殊場合著裝,在意上下班場合切換是否得體。“衣服是一個人和社會關系的最外層呈現,有些場合太我行我素,是失禮的。”
第二是舒適——是對身體的善意。她更傾向于柔軟的面料、合身而非緊繃的版型,“以前會執著于穿得瘦,現在我只想穿得輕。”
第三是長期主義——這是衣櫥的根基。她不迷信某個流行色,也不急著上新。反而更重視面料、剪裁、重復率。“我不完全認同市場上把貴價產品直接冠以長期主義的帽子,真正適合自己的東西,才會被你長期的使用下去。”

@AbbyAB 舒適實用的穿搭技巧
@AbbyAB 的視頻節奏明快,卻不炫目,鏡頭明朗克制,沒有繁雜的濾鏡,用自然光展現衣物細節。面對鏡頭的她落落大方,用最平實的語氣和觀眾對話:“這件穿了五年了,還是覺得很順眼。”
在一眾“種草”“拔草”輪番上陣的穿搭視頻中,@AbbyAB 另辟蹊徑,開設「不要買」的系列專欄。她會從當下熱門風格出發,指出那些看似流行、實則容易盲從的單品——比如顏色過于鮮明卻難以搭配的單品,或是剪裁不實用、只適合拍照的“社交風穿搭”。她不是站在高處否定流行,而是試圖讓更多人停下來,審視“這件東西真的是我需要的嗎?適合我嗎?”
Abby想傳達的,是對趨勢的追逐,不應該淹沒個體的判斷力。理想的衣櫥不是堆滿當季新品,而是留住真正貼合自我、能陪你走一段路的衣物。“‘不要買’不等于否定時尚,而是一次重新認識自己的練習。”
![]()
@AbbyAB “買錯=浪費錢”的時尚公式
在Abby的穿搭哲學之中,服裝的選擇,基于對自我的認知和了解之上。視頻前端能夠呈現的內容只是皮表:著裝、配飾、身材、比例、五官。但真正重要的是外表之下的你:你的性格、力量、生活主張。
穿搭著裝,并非表面的搭配策略,而是一條探索自我的路徑。Abby的穿搭視頻更像是一種“內心的秩序”:給人一種可被模仿、可被靠近的美學秩序。在其中不斷挖掘真正適合自己的,符合內心的服飾,進而為生活構建穩定的秩序,當秩序穩定,猶豫就會減少,確定感也會慢慢落實。
最終,你會發現:你開始更清楚地知道“我是誰”,知道哪些衣服是“真正我的延續”,也逐漸明白,衣服不只是陪你上鏡,更是陪你過日子的伙伴。
![]()
穿搭視頻的迷人之處,
或許從來都不止于“好看”
我們為什么反復點開穿搭視頻?不是只為“變好看”,更是想從中找到“我可以是怎樣的人”的線索。在充滿不確定的世界里,選擇今天穿什么,或許是我們為數不多能握在手中的、關于“定義自己”的小小自由。
有人在@1閏 的視頻里找方法,色彩與比例公式讓搭配變得有章可循;有人在@小程不煩 的風格里找到靈感,她用疊穿和撞色告訴你,規則也可以自己定;也有人從@AbbyAB 那里獲得秩序,她用穩定的衣櫥節奏,幫人從時尚焦慮中抽身。
![]()
![]()
穿搭博主們獨特的視頻風格
這些抖音視頻提供了一種選擇:我不需要被定義,我可以慢慢摸索出屬于自己的樣子,穿出一個“我就是我”的日常。
都說時尚是一門功課,抖音上的穿搭創作者們不是講師,更像“時尚自學班”的同桌。@hello我是沱沱 擅長圍繞一件單品做出多種風格演繹,每條視頻都像一次風格“微實驗”;@LIEER莎莎 是清爽掛的“衣櫥軍師”,主打實用技巧與萬能公式,輕松穿出日常的高定感;@張心藍 以“測衣”出圈,帶不同身材小伙伴實測神褲神衣,篩選真正好穿的質感單品;@禾子陳 偏愛中性無性別風,混搭出率性、松弛又自由的日常表達;@BettySays 解析穿搭背后的審美邏輯與趨勢脈絡,是讓你忍不住做筆記的知識輸出型博主;@小小小小白 則堅持實用主義,推薦清新休閑風格單品,通勤日常皆宜,是那種“看起來沒費力、但很舒服”的溫柔選擇。
![]()
![]()
![]()
![]()
![]()
他們每個人的視頻,都像是一扇窗:從不同角度照亮生活里的更多表達方式。每個人的風格都不盡相同,但共同構成了一個更立體的“抖音穿搭群像”——有時髦的公式,有創意的混搭,有溫柔的日常,最重要的是:都有“活著”的溫度。
最近,抖音&抖音精選聯合時尚芭莎將這份實踐經驗匯總,發布了《抖音時尚「有效穿搭」創作靈感趨勢》手冊,從真實的內容實踐中,整理出穿搭方法論,陪用戶一起,把“看別人怎么穿”變成“我自己怎么穿”的勇氣,幫助年輕人們,補上這堂“沒人教的自我表達課”。
同時,用戶也可以在抖音搜索「抖音趨勢榜」,還能查看到最新火熱的風格趨勢。不只有實用的穿搭靈感,還有像“偽素顏通勤妝”這種能讓人悄悄變好看的技巧,或者“戀夏度假妝”這樣一刷就開心的高飽和系妝容——從衣櫥到妝面,總能找到回應當下情緒的表達方式。目前在「抖音趨勢榜」上受到歡迎的,還有 cleanfit、老錢風、新中式、戀夏風等熱門風格,從實用到氛圍感全覆蓋,提供了自我風格表達的多種選擇。
時尚無門檻,它從生活出發,最終回到生活。停留在T臺和視頻里的時尚意義有限,街頭巷尾的“實踐”才真正鮮活。也許最開始的那套穿搭是照搬,但從收獲自信那一刻開始,“抄答案”進化成了“寫自傳”。
借助著時尚穿搭師們打造的一面面鮮活的“生活的鏡子”,無數站在鏡子前的我們,分明也把自己看得更清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