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吉米媽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
熟悉我的姐妹一定知道,我是一個“脫粉”。
看脫口秀好多年了。
![]()
而今年的脫口秀尤其好看,因為這個舞臺上,多了很多新面孔。
記得在我剛開始看脫口秀的時候,20-30多歲的男性選手特別多。
比如說建國、龐博、呼蘭、Rock、周奇墨等等。
![]()
那會兒雖然也有女選手,但能被人記住的并不多。
數下來似乎也只有楊笠、鳥鳥、李雪琴這些人,大部分也集中在20-30+的年齡段兒。
但這兩年你會發現,脫口秀舞臺上漸漸涌現了很多不同年齡段的女性。
就像雨后春筍一般,amazing!
![]()
這其中就有突然爆火的房主任。
關于房主任的故事,估計很多人都聽過了。
如果用幾個關鍵詞概括的話。
大概就是農村女性、不幸福的婚姻、終日為生計忙碌勞作、年齡不小。
因為這些經歷,她被譽為《喜單2》里的三“最”演員。
年齡最大、學歷最低、經歷最豐富。
正是因為這些與眾不同,讓她成為脫口秀這個舞臺上一個非常不一樣的存在。
50歲的她,一上來就風輕云淡地介紹自己:“我是一個50歲的新人演員,才出道。”
![]()
一種鄉土的“野生感”呼之欲出。
那些她曾經受過的苦,走過的路,都被編成段子,成為了一個個讓人笑著笑著就哭了的“故事”。
比如,
生下大女兒坐月子期間,丈夫天天跟她吵架。
被同病房的老太太罵不是人以后,男的才去醫院食堂打了
4個荷包蛋,1個9毛錢。
端回來往她面前一扔,說:你一頓吃了三塊多。
她回家和她媽說,
“媽,我想離婚。”“我媽說他又不是在外面有女人了,有什么不能過的。”
![]()
很多人喜歡房主任,是因為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或者自己媽媽的影子。
我們的上一代父母,或者現在的很多身在農村的女性,都有類似的經歷,但是她們沒有話筒。
房主任用一種幽默的方式,成了千萬沉默女性的“嘴替”!
![]()
就這樣,50多歲的房主任出圈了,以她前半生從未想過的的方式。
她用一句很調侃的話來描述自己的這段神奇經歷:“絕經和出道同時到來“。
出道以后,房主任終于有勇氣,結束了那段憋屈的婚姻。
開始重新出發。
![]()
但是,“人紅是非多”。
最近,關于她的質疑聲不斷出現。
有人說,她
“編造凄慘的人生”,因其婆婆早已去世,當家庭主婦的她明明是在“享清福”,認為她說的段子是假的
房主任說自己一下子被罵懵了,不過她還是專門出了視頻,對這件事做了回應。
回應的要點大致如下:
1、網上說她不可能一人種家里所有的地,說她一看就不是干活的人,實際上前夫干不了重體力活,她是家里唯一一個勞動力。
2、網上說前夫開水果店養全家,房主任在家里享清福,實際上她要帶倆孩子,還要伺候臥床老人、種地,每天吃賣不出去的爛水果,犯愁老公在外面賭博欠債。
3、網上說她婆婆早就去世了,婆婆不讓她摸新人被子的段子是編造的,實際上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公公,但講在段子里會讓觀眾感到疑惑,“‘為什么公公會管這種事?’當觀眾的思路被支出去的時候,就無法集中注意力聽段子本身的內容了。”
看完房主任這段起起伏伏的經歷,不禁有些感慨。
在這個魚龍混雜的網絡世界,貌似誰都很難逃過他人的放大鏡。
![]()
其實,不論對人對己,
都不必揪著一些小細節不放
坦白講,我無意為誰站臺,或者專門替誰說好話。
現在網絡上的信息總是真真假假,甚至不斷出現反轉,再反轉。
我一個凡夫俗子,也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
很多時候,都難辨真假。
![]()
但是單就網友提出的這幾點問題來說,我覺得倒不至于說是重大的人生污點,或者因此就直接否定房主任這個人了。
從私人情感上講,我其實還挺希望房主任能在“脫口秀”這個舞臺上走得更遠的。
因為,我從她身上,看到了一種中年女性那種敢闖敢拼的勁兒。
![]()
很多女性到了四五十歲的年紀,其實是容易進入“人生倦怠期”的。
覺得人生也就這樣了,對未來也沒什么期待了。
對啥都提不起興趣,看啥都覺得就那么回事。
沒有什么值得特別開心的事兒,也沒什么值得奮斗的目標。
以后的日子就是枯燥的重復,或者無聊+愁眉苦臉的日常。
明明還很年輕,卻常常有一種活人微死的感覺。
慶姨劉曉慶,之前就說過“中國女人放棄自己太早了”。
![]()
所以,當50歲的房主任站在舞臺上,勇敢開啟自己人生新篇章的時候。
我覺得還挺給中年女性提氣的。
她的出現,至少讓很多受困于年齡、學歷、地域的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即使沒有學歷、即便到了50歲,即便出身小山村,也依然可以不斷拓寬自己的人生邊界,重新再出發。
我們一直在說“女性力量”,究竟啥是女性力量。
可能很難用一句話兩句話講清楚。
但是這種不放棄自己,勇敢地、堅韌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勁兒,誰說不是一種女性力量呢?
當“房主任”這樣的人生樣本越來越多,是不是也能讓更多平凡女性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鼓勵她們勇敢向前一步,把自己的人生下半場過得更盡興?
![]()
從這種角度來說,我其實挺不希望房主任塌房的。
當然,沒有人是沒有瑕疵的。
無論一個人多么優秀,都能在TA身上找到缺點。
但只要不是特別大的污點或者嚴重的錯誤,我覺得也不必揪著一些小細節不放。
就像有人說,房主任說的一些段子和她的人生經歷并不完全相符。
但“脫口秀”本身就是一個show,它可能來源于生活,但又不完全復制生活,必然有表演的成分。
![]()
所以,我們何必苛求一種藝術表演的真實性。
就像我們看小品、聽相聲,你會去追問它究竟真不真實么?
只要能打動人,能戳到你,能讓你笑出來,不就證明它的價值了么?
至于它是不是100%忠于表演者的真實經歷,真的重要么?
沒那么重要,對吧?
所以,無論對人還是對事兒,最好能做到“抓大放小”。
把焦點放在關鍵事情、主線任務上,其他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其實不必太較真兒。
這樣既是放過別人,也是放過自己。
![]()
無論育兒還是育己,
其實都需要“抓大放小”
“抓大放小”這件事兒,不僅適用于成人,其實也適用于養孩子。
前幾天,刷到沈奕斐教授的一個視頻。
她也說,只要學會“抓大放小”,你的孩子基本就不會有問題。
![]()
而一些人之所以整日惶惶不安,可能就是把方向搞反了,常常“抓小放大”。
把精力都聚焦在一些芝麻大的小事上,比如今天的水沒喝夠量,今天的作業沒有全對,跳繩還沒跳夠
130個
這些擔心和焦慮形成的負能量很容易傳染給孩子,畢竟每個人都會受到周圍能量場的影響。
我很認同沈教授的這個觀點。
因為,一個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在小事上太消耗孩子,就容易讓TA喪失了向上的精氣神和動力。
![]()
現在無論養孩子還是做自己,我都盡量做到“抓大放小”,不讓一些無畏的細節來消耗孩子和自己的能量。
1、對孩子,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計較
每個人心中的“大”和“小”的標準可能不太一樣。
對現階段的我來說,
兩個孩子還能愿意去上學,
學習之外,他們還能有自己的熱愛,
能和我保持良好的溝通,
保持身心健康。
就是最重要的大事兒。
![]()
在這些基本盤之上,如果還能保持一個不錯的成績,當然是錦上添花,如果不能,那就盡力就好。
2、對自己,抓主線任務,其他適當忽略
我們這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基本每天一睜眼,就有八百件事兒等著去做。
如果每件事都特別較真兒的話,恐怕我們有八個分身——也不夠用。
所以,經過多年的磨練,我現在也逐漸學會對人生“抓大放小”。
把大部分精力和時間放在主線任務上,其他事情學會放權或者適當忽略。
![]()
每個人的精力都有限,不能既要又要還要。
把你最在意的人和事兒照顧個八九不離十,已經是難得的幸運。
至于什么是最重要的人和事兒,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不太一樣。
如果捋不明白,那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問問自己,失去什么會讓你最痛苦。
答案自然浮出水面。
總之一句話,多看大方向,少糾結小細節。
如果總因為一點小事就上綱上線,人很容易鉆牛角尖,讓自己陷在一個死胡同里出不來。越走越窄,越活越累!
多看大方向,多念積極面,人會輕松敞亮很多。
想起一句話,“大雨過后,有人抬頭,看見天空的蔚藍和美麗,有人低頭,看見腳下的淤泥和污濁”。
愿我們都是那個看到蔚藍和美麗的人。
大家晚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