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將兄/文
一方面是寧夏各級政府部門的再三發布公告嚴厲打擊,另一方面卻是市場上的供不應求奇貨可居。寧夏的土龍骨,時而是犯罪的證據出現在法制新聞中,時而又是治病的良藥成為展示的奇珍。
寧夏土龍骨,正在面臨著難以破局的尷尬。
猛將兄注意到,就在幾天前同心縣預旺鎮再次發文,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以任何形式非法盜挖、采挖古生物化石(土龍骨)。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收購、運輸、販賣古生物化石。
不僅僅是在同心,2024年海原縣就發現了多達319個古生物化石盜洞。資料顯示,紅寺堡區、同心縣,中衛市中寧縣、海原縣位于鄂爾多斯盆地西緣,新生代古脊椎動物化石資源豐富,故而盜挖、販賣古生物化石行為多發。
![]()
不過在市場上,土龍骨儼然是供不應求,而打著正宗“寧夏土龍骨”的旗號,這甚至成為了一些商家吆喝吸引客源的噱頭。
雖然前不久同心縣發現大面積恐龍足跡化石群,但土龍骨其實是古代大型哺乳類動物象類、三趾馬類、犀類、鹿類、牛類等骨骼的化石,按照時間來看,土龍骨的“主人”們,生活的年代為數百萬年前到數萬年前的中新世和更新世。
我國很早以前將“龍骨”藥用,主要是用于鎮驚、固澀之藥。自漢代《神農本草經》到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都有記載。資料顯示,在1963版和1977版的中國藥典中有收錄龍骨,但是到1985年后《中國藥典》不再收錄,而且2011年我國開始實施《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中藥“龍骨”自此受到極大的限制。
不過如今中醫藥的推崇者,依然將土龍骨視為珍寶。根據一家打著“寧夏土龍骨”網絡店鋪顯示,100克和250克的土龍骨售價分別是69元和169元。
![]()
而“黑市”上盜挖出來的龍骨每公斤都在100元至數百元不等。一些當地村民挖出一塊“龍骨”就能獲利80元到110元,聞者動心,聽者有意,盜挖的隊伍也就越來越大,有的因為挖龍骨摔斷了腿,甚至丟了性命。
在2023年海原縣查處3起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案中,抓獲的30名嫌犯中,就有人還拄著雙拐。
![]()
一邊嚴厲打擊,另一邊卻是市場買賣自由,這難免讓人覺得矛盾。
猛將兄注意到,寧夏這些年破獲了不少大案要案,去年同心縣丁塘鎮派出所成功破獲一起特大盜掘古脊椎動物化石(俗稱“龍骨”)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名,繳獲“龍骨”7.89噸。
根據報道,派出所發現轄區有人在大量收購“土龍骨”,然后人贓并獲。可以想象,在多年來嚴厲打擊之下,一個販子就繳獲了7.89噸的龍骨,那么那些漏網之魚收購走的“土龍骨”,最終又流向了何處?
![]()
根據資料顯示,這些盜挖化石多偽裝成普通藥材,通過區域性藥材市場(如安徽亳州)流入醫院和藥企。值得注意的是,猛將兄前文提到的那個售賣寧夏龍骨的藥企,其注冊地正是在安徽亳州。
很明顯,這家普通的藥企能拿到“正宗的寧夏龍骨”,十之八九也是走了盜賣的渠道。新消息報報道稱,寧夏與周邊6省簽署合作備忘錄,加強信息共享與區域協作,聯合打擊非法挖掘販賣古生物化石行為。
不過黑市交易網絡跨省流動,藥材終端銷售地與盜挖地分離,商家甚至還能打出“正宗寧夏龍骨”的旗號,未見任何處罰,可見這打擊難度之大,不言而喻。
我問了deepseek,如此困局如何破解?它是這樣回答的——
寧夏“土龍骨”困局,表面是保護與利用的對抗,深層則是現代科學倫理、傳統文化傳承、區域經濟發展三者的系統性失衡。當前“嚴打”僅能治標,長遠需通過替代藥材研發、特許機制創新、產區經濟轉型的組合策略,才能平衡多方訴求。
最后我很疑惑——
這些骨頭怎么就能治病?有科學結論嗎?

□校對:英子 搖搖
□審核:老六 金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