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槍族,指的是槍械結構基本相同,零件大部分可以通用替換的一系列槍械種類的集合。
AK和AR兩大槍族引領著世界輕武器的發(fā)展潮流。由于它們倆的知名度太高了,搶盡了風頭,所以相比之下其他槍族就顯得黯淡了許多。
有這么一款自動步槍,它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發(fā)展到今天依舊生生不息,并憑借一己之力衍生出了一系列沖鋒槍、機槍、狙擊槍,成為獨立的槍族———它就是被后世封為“北約三杰”之一的G3自動步槍。
![]()
一、G3與AK的歷史淵源
G3和AK不僅歲數(shù)相當、都是50年代的產(chǎn)物。而且關于它們的誕生,還有一段共同的歷史淵源。
STG44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中間威力步槍彈的全自動步槍,戰(zhàn)后至今的突擊步槍也都是這種功能,沒有發(fā)生什么巨大的改變。
![]()
這款劃時代意義的武器出自雨果?施邁瑟之手。1945年4月,蘇軍占領了雨果的老家圖林根州蘇爾市。雨果遭到了內(nèi)務部的嚴刑拷打,被迫加入伊熱夫斯克蘇聯(lián)武器設計局,成為特邀工程師。在那里,雨果見到了未來的AK之父卡拉什尼科夫。
AK47確實沒有抄襲STG44。AK47是一把采用槍機回轉(zhuǎn)式閉鎖機構和長行程活塞導氣式原理的全新自動步槍。除了彈匣分布在同個位置之外,兩槍在結構方面可以說是完全不同。但卡拉什尼科夫本人在晚年的時候也承認,德國人雨果?施邁瑟參與了AK的設計。至于是什么程度的“參與”?我們無從得知,唯一可以知道的是,雨果對卡拉什尼科夫的影響絕對是非常深遠的。
雨果也影響了另一個年輕人,他就是STG45的設計者路德維希?福爾格里姆勒。和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一樣,路德維希的STG45也沒有抄襲STG44。STG44、45兩槍雖然外型相同,都是自動步槍,但在結構原理上卻全然不同。路德維希為該槍設計了一種滾柱閉鎖半自由槍機,使得它在性能上更勝一籌。
![]()
沖壓技術降低了整槍的制造成本。本來這是一款可以被德軍大規(guī)模裝備,并載入史冊的神槍。但STG45實在是生不逢時。沒等它做完最后的實戰(zhàn)測試,德國就戰(zhàn)敗了。
STG45最后只造出30把,它的前輩STG44的產(chǎn)量是42.5萬把。被盟軍繳獲一把之后就暫時沒了下文。
二、G3的誕生
優(yōu)秀的技術不會輕易被歷史埋沒。德國戰(zhàn)敗后,路德維希帶著STG45的設計圖紙?zhí)油鄬Ψ忾]的中立國西班牙。西班牙佛朗哥政權在戰(zhàn)時親德,戰(zhàn)后更是為德國技術人員大開門戶。
路德維希在西班牙得到了重視。1952年,路德維希設計了CETME(賽特曼)自動步槍成為西班牙國防軍的制式步槍。
1956年,企業(yè)家黑克勒和科赫把路德維希挖回德國——他們創(chuàng)建的HK公司打算進軍武器制造業(yè),正需要路德維希這種人才。
1958年,在賽特曼步槍的基礎上,HK公司推出了改進版的HK-G3自動步槍。這也是HK公司的開山之作,這家公司正式邁出了百年大業(yè)的第一步。
![]()
G3步槍使用北約7.62×51毫米子彈。槍長一米零二,重四公斤(采用較輕的工程塑料)。射速每分鐘600發(fā),槍口初速每秒800米。
該槍一經(jīng)問世,便廣受好評。
1959年,聯(lián)邦德國正式列裝了G3步槍。此后,全球至少有八十個國家采購此槍。這款擁有第三帝國血統(tǒng)的武器,一躍成為“北約三杰”之首。(另外兩款步槍是M14和FN)
80年代,世界各國的制式步槍開始走小口徑化道路,使用7.62子彈的G3變得有點不合時宜。
HK公司并沒有就此坐享其成、不思進取,而是根據(jù)G3的基本形態(tài),相繼推出了該槍的衍生槍型,構建了一張龐大的G3槍族網(wǎng)絡———例如G3SG1狙擊步槍、HK21通用機槍、HK53卡賓槍、HK33突擊步槍。
![]()
最為經(jīng)典的是MP5沖鋒槍,該槍是G3小型化的產(chǎn)物。MP5的后坐力極低、射速極快。關鍵是穿透力非常弱,射程近、子彈衰減明顯。特別適合城市反恐作戰(zhàn)。
從G3衍生而來的MP5至今仍是沖鋒槍界的NO.1,亦是多國精英警隊的標配。
三、北約三杰對比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北約成員國集體決定采用一款全新的步槍。北約對該槍提出的要求是———重量輕、彈匣供彈、使用北約7.62毫米子彈。
比利時FAL步槍暫時領先,成為英聯(lián)邦以及許多西方陣營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最受歡迎的武器,獲得“資本主義右手”的稱號。但它有兩個競爭對手———德國G3和美國M14。
這三款武器中,唯一能“幸存”到今天的是G3。FAL和M14,即使推出了升級版,但也最終從許多一線部隊退役了。而G3仍能繼續(xù)服役。
與“北約三杰”的另外兩款槍比起來,G3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在于精準度、模塊化、以及可靠性。
![]()
被M16取代的M14半自動步槍也曾在美軍部隊擔任過這一角色,例如M14E1和M14EBR。另一方面,G3步槍被用作許多極為精確的警用軍用狙擊步槍、PSG和MSG系列以及從現(xiàn)有槍支改裝而來的簡單變體。
G3的模塊化使得它更容易改裝成射手步槍。G3的導軌和上機匣很容易更換。更換護木也很簡單。例如瑞典的AK4D,就是換了導軌和護木的DMR版G3。(DMR是精準射手步槍的簡稱)
G3步槍有著難以置信的可靠性。雖然FAL的可靠性也是眾所周知的,但很多都是建立在槍手反復調(diào)整氣體調(diào)節(jié)器的基礎上的,氣體調(diào)節(jié)器的使用需要經(jīng)過特殊的訓練。在戰(zhàn)場上使用FAL的士兵會經(jīng)歷可靠性降低、膛壓增加、然后繼續(xù)射擊的過程。盡管有更多的部件磨損和后坐力,但G3的滾動延遲系統(tǒng)不需要士兵調(diào)整,即使在戰(zhàn)斗中沾滿污垢,也可以持續(xù)射擊。
這些功能都使得G3步槍在2019年仍在服役。瑞典和德國繼續(xù)使用它們作為DMR,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使用它們作為標準的制式步槍。
![]()
相比之下,F(xiàn)AL作為現(xiàn)代精準射手步槍就要失敗得多,只有南非和巴西為特殊兵種購買了FAL的精準射手步槍版本。在全球反恐戰(zhàn)爭期間,M14狙擊型逐漸被美軍淘汰,轉(zhuǎn)而使用更加精準的SASS、CSASS和SDM-R步槍。
四、核心技術
掌握一種核心技術,就能讓HK公司稱霸武器市場數(shù)十載。那就是當年路德維希帶過去的“滾柱閉鎖半自由槍機”。
有“半自由槍機”,就有“自由槍機”。先說一下什么是“自由槍機”:
子彈在擊發(fā)的瞬間會產(chǎn)生火藥燃氣,一部分推動彈頭向前;另一部分推動彈殼和槍機往后退,形成后座力。
而自由槍機就是讓后座力直接推動槍機后退,完成開鎖-抽殼-上膛-閉鎖整套自動流程。
這樣的結構有一個致命的弊端,那就是不適用于發(fā)射大威力子彈。手槍彈的威力比較小,只需要利用槍機本身的質(zhì)量和復進簧的彈力,就可以把膛壓和作用力控制在安全的區(qū)間內(nèi)。
但若是換成中間威力彈和全威力彈,火藥燃氣就會高速地把自由槍機推飛,并在槍管產(chǎn)生巨大膛壓,把整槍沖爆。這就是為什么大部分沖鋒槍和手槍都使用自由槍機原理,但沙漠之鷹這種大威力手槍只能使用剛性閉鎖的原因。
而G3自動步槍的“滾柱閉鎖半自由槍機”就是利用一種剛性閉鎖裝置———人為增加妨礙槍機后座的反作用力,使抽殼延遲。
![]()
看過一些影視作品或玩過一些游戲的可能就知道G3系列武器的特有上膛動作——“HK拍”。包括MP5在內(nèi)的G3槍族武器,換彈的時候需要把機柄拉下來,新彈匣插上去的時候,機柄不會自己復位。而是用巴掌對著機柄用力一拍,子彈就上膛了。
“HK拍”可不是為了耍帥而已。
G3的槍機是滾柱閉鎖原理,這種結構的好處是可以提高武器精準度,但是拉機的時候如果不拉到底,很容易造成槍機復進不到位,無法擊發(fā)。所以HK公司推薦使用這種“HK拍 ”來提高上膛的可靠性。
世界上最擅長制造滾柱延遲開鎖裝置的機構是HK公司。G3系列滾柱延遲閉鎖裝置的強度和精度都是一流的,那他們是怎么控制好誤差的呢?
HK公司用了一種簡單粗暴的方法。既然誤差無法避免,那么就從最開始的時候就生產(chǎn)出各個尺寸的滾柱,到了出廠組裝流程就一個個裝到里面試試,后續(xù)的零件替換和磨損維護也是用這個辦法。
![]()
往后G3槍族花繁葉茂都離不開這個滾柱延遲開鎖裝置。G3步槍儼然成為了HK公司的基石,可以說,G3槍族是排在AK和AR兩大槍族之后的“第三槍族”。
文/和平之風
參考資料:
1、《一波多折的G3步槍研發(fā)史》,李澤暉、楊昀容
2、《異國兄弟——德國G3步槍與西班牙賽特邁M58步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