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本田在國內市場再次交出一份不合格的成績單!
![]()
數據顯示,本田品牌7月份終端銷量為44817輛,同比下降14.75%,旗下車型無一月銷破萬,飛度更是只賣出了75輛,1-7月份累計銷量僅為359969輛,同比下降23.16%。
另一邊,“日系三劍客”中,東風日產7月銷量為52655臺,同比增長19.4%,其中,日產品牌銷量為51005臺,同比增長27.5%,而豐田勢頭依舊不減,一汽豐田單月銷量為70165輛,廣汽豐田則是賣出了66018輛。
從2000年前后開始正式國產之后,本田一直被視作“三劍客”中的“二哥”,如今銷量已經被東風日產所超越,一場“中年危機”似乎正在向本田襲來,那么,曾經被視為皮實耐用典范的本田汽車為何在國內市場賣不動了呢?
轉型慢半拍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能源浪潮,本田倒是也及時做了轉型,先后推出了多款純電/插電式混動車型,但從銷量來看,幾乎是全軍覆沒。
![]()
以7月份為例,本田家族中銷量最高的新能源車型是雅閣PHEV,但月銷量也只有257輛,銷量破百的還有本田e:NS1、本田P7、本田獵光e:NS2以及本田皓影PHEV,像本田e:NP2 極湃2、本田CRV PHEV、本田S7以及本田英仕派PHEV的月銷量則是不足100輛。
表面上看,本田旗下新能源車型的產品序列在合資品牌中已然算得上豐富,但實際體驗下來不難發現,這些車型都有轉型不夠徹底的共性。
![]()
比如本田雅閣 PHEV,掀開后備廂能夠看到碩大的“小板凳”,油改電的特性顯露無疑,另外像本田e:NP2 極湃2、本田獵光e:NS2等車型上也能夠看得到燃油車時代留下的痕跡,其無論是內飾用料、中控布局都與時下主流的國產新能源汽車有一定差距。
而同為日系品牌,豐田、日產以及馬自達就轉型的比較徹底,將主導權交與國內研發團隊,先后推出的豐田鉑智3X、日產N7以及馬自達EZ-6等車型都收到了不錯的市場反饋,兩相對比,本田的轉型之路還是慢了半拍。
價格沒有競爭力
當然,除了轉型慢之外,本田的定價體系也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比如本田e:NS1,一款小型純電SUV,官方指導價格為17.50-21.80萬,新推出的本田P7,官方指導價格為19.99-24.99萬,與同級別的國產新能源汽車相比,本田的新能源車型定價毫無競爭力可言。
![]()
再看燃油車,同為中型轎車,本田雅閣如今在終端市場的起售價格在13萬元上下,比凱美瑞、天籟都要貴,無獨有偶,另一款走量車型本田CR-V的終端起售價格落在了14萬元區間,同樣的預算已經可以買到尺寸更大的大眾途觀L了。
同樣都身處于“價格戰”中,大眾、豐田這樣的一線品牌都不得不放下身段去搶市場,反觀本田,既想要利潤又想要銷量,最終利潤與銷量都沒能保住。
產品競爭力不足
一直以來,本田的賣點都是“買發動機送車”,這對本田在發動機的動力以及經濟性方面的表現算是一種褒獎,但同時也預示了除此之外本田的賣點并不多,就像它的內飾用料、高速隔音、配置搭配等等方面都屢屢被車主所吐槽。
![]()
放在燃油車時代,消費者的選擇性并不多,本田尚且還能夠吸引到一部分消費者的追捧,如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過半,其動力以及經濟性表現都非傳統燃油車可比,純電車的出現甚至讓發動機已經無用武之地。
這對本田而言無疑是一次不小的打擊,本身的賣點被新能源汽車所壓制,缺點卻因為國產新能源汽車扎實的堆料被無限放大,如此一來,對于年輕消費者而言,本田這一品牌已經沒有太多的吸引力。
寫在最后:20多年來,本田在國內吃足了乘用車市場高速發展的紅利,但在油車向新能源市場轉變的過程中反應卻是慢了半拍,柯達、諾基亞等品牌的案例無數次的證明了同樣一件事,無論品牌有多強,默守陳規只會被時代所拋棄,接下來就要看本田能否破釜沉舟了!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