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的太原,暑氣蒸騰。
迎澤公園荷花池畔,柳枝低垂,游人來往如織。誰也沒想到,一場再尋常不過的“打撈手機”作業(yè),竟會從碧波之下扯出一串泛著冷光的步槍子彈。
讓那座有著七十年歷史的老公園瞬間成為全國焦點。
![]()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一名游客在池邊拍照時,手機不慎滑落水中。
隨后公園請來專業(yè)打撈隊,啟動大功率吸鐵石進行水下作業(yè)。
然而,手機未能找到,吸鐵石上卻“掛”上了意想不到的東西。工作人員仔細查看后,發(fā)現吸附的并非普通金屬,而是多枚步槍子彈。
“當時心里咯噔一下,趕緊報警。”現場目擊者回憶說。
警方到達后,第一時間封鎖了現場,并持續(xù)對湖內是否存在其他相關物品開展深入打撈與查證。
那么,這些子彈到底是何人所留?
![]()
“子彈究竟是戰(zhàn)爭年代遺留,還是后來人為丟棄?如果是后者,是否意味著仍有潛在流失武器在社會面?”
公眾的擔憂在社交平臺上迅速發(fā)酵。
其中,網友@淡定1748836說道:
“我沒當兵都知道這是一些老式步槍子彈,子彈是銅做的,不易氧化。
在山西河里發(fā)現步槍子彈很正常,二戰(zhàn)我軍民抗日本侵略戰(zhàn)山西就是主戰(zhàn)場,不說河里發(fā)現步槍子彈,就是發(fā)現炮彈飛機大炮都有可能。
因為這是二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時的遺物,我個人覺得這不值大驚小怪”。
對于“淡定1748836”的觀點,首先晉觀君就持否定態(tài)度了。
據資料顯示,迎澤公園始建于1954年,1957年才建設完成正式開放,那時候有沒有湖還是兩回事,絕不可能是二戰(zhàn)時期的遺物。
![]()
網友@朽木逢春5909說道:
“這樣的子彈原來我哥就拿家過,民兵實彈射擊,哥是民兵連長,子彈是一塊圓型鐵條1個挨1個卡著,哥只卸下幾個割開倒出火藥用于治病做藥了!
哥哥不讓動并告訴我這東西危險的!拿了好多,后來才知道哥保管這東西有危險的!民兵訓練結束都上交武裝部了!”
從現場照片看,打撈上來的子彈不是很新,可以確定不是近些年才扔的,應該有很長時間了。
要說民兵時期,大約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各地都有民兵組織,估計是那時候的遺物了。
那樣的話,距今已經有60多年了,也有網友從照片上看說,子彈看起來很新,腐蝕的不是很嚴重,不像老的東西。
由此,最終的結果,還得等相關部門的最終調查結果。
![]()
不過,對于說是“民兵時期”的遺物的說法,有老太原市民回憶說: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迎澤湖周邊確曾設有民兵訓練靶場,“可能是那時的子彈打進湖里了,或者是有人將剩余的子彈扔進湖里了”。
看來,迎澤公園荷花池里的子彈,多半是上世紀民兵時期的遺物了。
目前,百枚子彈已移交專業(yè)機構封存檢測。
公園荷花池短暫封閉后重新開放,只是池畔多了幾塊醒目的提示牌:“請勿靠近水面,如遇可疑物品,請立即聯(lián)系工作人員。”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園里打撈出奇奇怪怪的東西,在日常也是一件很尋常的事。
去年時,2024年,太原楊家峪派出所就曾接到郭女士報警,稱其在杏花嶺區(qū)山河公園挖蘑菇時,挖到一個形似炮彈的硬物。
民警趕到現場后,立即拉起警戒線,并聯(lián)系專業(yè)人員處理。
![]()
經確認,那物體是一枚80迫擊炮彈,表面生銹嚴重但整體呈密封狀態(tài)。隨后,炮彈被安全移交給專門機構處理。
還有,2024年8月28日,河南洛陽馬先生和朋友在洛陽市洛龍區(qū)伊河下游釣魚時,無意間在河邊撿到一個石制佛頭。
佛頭下方有被尖銳物品鋸開和鑿過的痕跡,最后佛頭被送往龍門石窟研究院進行鑒定,成為了重要歷史遺物。
由此,公園里,尤其是湖里打撈出歷史遺物并不值得大驚小怪,只是在打撈出相關物件時,一定要第一時間送到相關部門。
讀者們,關于“迎澤公園發(fā)現歷史遺物”,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