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往前走七步,然后你就可以開槍了。”巴諾·比比平靜地對自己的親弟弟說,“但你只能開槍殺我,不許做別的事。”
幾秒鐘后,槍聲響起。第三聲后,她才緩緩倒地。又是一陣更密集的槍聲,另一名男子也倒在血泊之中。
這是近期震動巴基斯坦社會的一起“榮譽處決”事件,鏡頭記錄了全過程。
在巴基斯坦部分地區,尤其是俾路支省、信德省和旁遮普省,“榮譽處決”依然存在,理由包括“私奔”“婚前性行為”“拒絕包辦婚姻”甚至“穿著不當”。動手的,往往是至親。被殺的,多是女性。
![]()
當地時間7月24日,在親屬的陪同下,受害者巴諾·比比的母親古爾·比比在當地反恐法庭(ATC)出庭受審 圖/視覺中國
執行“部落審判”
這起“榮譽處決”事件發生在俾路支省奎達附近桑吉迪·德加里煤礦區。巴諾·比比和伊桑·烏拉·薩馬拉尼這一對戀人,被女方的弟弟“處決”。案發地位于邊防軍控制地區,屬哈納·烏拉克警察局轄區。
據俾路支省警方調查,遇害的兩人分別為巴諾·比比與伊桑·烏拉,兩人被指控存在“不正當關系”。最先開槍的人,是巴諾的弟弟賈拉爾·薩塔克扎伊。
7月下旬,記錄“處決”經過的視頻在巴基斯坦網絡上迅速傳播,引發震動。
在一片沙漠中,十余名男子將兩人圍住。隨后,身穿樸素服裝、頭戴頭巾的巴諾手捧《古蘭經》走出,將經書交給一名男子,警方證實此人為其兄弟賈拉爾·薩塔克扎伊。巴諾用當地的布拉維語說道:“我往前走七步,然后你就可以開槍了。但你只能殺我,不許做其他事。”隨后,她轉身背對眾人,向前邁步。
![]()
圖為網傳視頻畫面 圖/社交媒體
賈拉爾緊隨其后。巴諾走出幾步后停下,再次說道:“現在可以開槍了。”她背對眾人站定,三聲槍響后,巴諾緩緩倒地。數秒后,伊桑·烏拉也在連中數槍后倒地。隨后,幾名男子又向兩人密集補槍。
俾路支省警察局長安薩里指出,兩人是被家人以“共進午餐”為名誘騙至案發現場。在此之前,當地一個部落法庭已下達“死刑”裁決。
俾路支省首席部長米爾·薩爾法拉茲·布格蒂介紹稱,兩名受害者均已婚,并各自育有子女,他們被控有婚外情。當地媒體報道,兩人曾被帶至部落首領薩達爾·謝爾巴茲·薩塔克扎伊面前,當場被裁定犯有“不道德行為”,并被處以死刑。警方確認,賈拉爾·薩塔克扎伊代表家族執行了這場“部落審判”。
也有媒體援引警方高層納維德·阿赫塔爾的話稱,部落首領之所以下達“死刑”判決,是因為巴諾的兄弟不滿她“未經許可結婚”。在俾路支省許多地區,女性若未經男性親屬許可而私自訂婚或結婚,即被視為“玷污家族名譽”。
“是犯罪,是謀殺”
對于女兒被兒子處決一事,巴諾的母親古爾·比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不諱地表示,這是“根據俾路支人數百年的傳統”,由家族成員和當地部落首領共同實施的“榮譽處決”。她在另一段視頻中稱:“我們沒有犯任何罪。”
據古爾·比比介紹,巴諾曾與伊桑私奔,25天后才回到家中。
然而,當這段血腥視頻迅速在巴基斯坦社交媒體上傳播后,當地社會活動人士舉行集會抗議,要求政府取締部落法庭這種“與國家法律并行的非法司法系統”。
布格蒂回應稱,此案是“一場具有標志性的司法考驗”,并誓言將嚴厲打擊所有在法律體系之外運作的非法部落法庭。他補充道:“無論出于何種理由,任何人都無權以如此痛苦的方式殺害他人并將其拍攝下來。這是犯罪,是謀殺。”
目前,當地警方已逮捕16名嫌疑人,其中包括部落首領和巴諾的母親。然而,直接開槍的賈拉爾·薩塔克扎伊仍在逃。
讓人權律師、社會活動家賈利拉·海德爾感到不解的是,案發地屬邊防部隊控制區,“在這樣一個戒備森嚴的區域,如此殘忍的殺戮竟無人察覺”。她直言,這起殺戮并非一時沖動,而是在部落法庭主持下、家族配合下,有組織、有步驟地進行的暴力行為。“行政部門是否知情?是否在場?這些問題至今仍未得到答案。”
海德爾指出,在許多地區,“支爾格會議”(部落法庭)實際掌握著生殺大權。“他們可以決定誰必須死,何時執行,甚至用幾顆子彈。”而國家對這些地區法治真空的長期放任,正在把“榮譽處決”變成一種可以公開傳播的“集體合法化暴力”。
海德爾還認為,兇手家屬之所以將視頻上傳到社交媒體,是為在社區內部“炫耀”暴力行為,借此“重建所謂家族榮譽”。
![]()
該事件引發抗議活動 圖/社交媒體
法律形同虛設
在巴基斯坦,“榮譽處決”并非個案,而是一種深植于社會結構中的系統性暴力。根據巴基斯坦人權委員會(HRCP)發布的數據,僅2024年,全國范圍內已報告至少405起所謂“榮譽謀殺”案件,其中絕大多數受害者為女性。而據另一家監督機構、可持續社會發展組織(SSDO)統計,在俾路支省通報的32起案件中,僅有1起最終獲得定罪。
2016年,巴基斯坦通過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反榮譽謀殺法》,明確規定,即使受害者家屬表示原諒,法院仍必須依法判處兇手終身監禁或死刑。此前,約90%的“榮譽謀殺”案件因家屬“寬恕”而不了了之。
這項法律雖然堵上了親屬可“寬恕”兇手的法律漏洞,但現實中的法律執行仍存在巨大鴻溝。在偏遠鄉村和部落控制區,這些法律在現實中更是形同虛設。
此次俾路支省的集體“榮譽處決”事件已引發巴基斯坦國會層面的廣泛關注。參議院人權委員會公開譴責該行為,呼吁嚴懲非法組織“支爾格會議”的召集者。多位議員指出,若“平行司法體系”的違法行為得不到懲罰,將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助長法外暴力。
然而,在基層社會,悲觀情緒彌漫。“雖然現在輿論沸騰,但就像以往每一次一樣,這種關注很快會消散。”賈利拉·海德爾說,“在許多地區,沒有明確公文,沒有司法程序,也沒有真正的執法,只有沉默。”
海德爾指出,問題的根本癥結在于:在國家統治力薄弱的區域,部落體系填補了國家治理留下的真空。而這種“替代秩序”,往往建立在血統、權力與恐懼之上。“真正的問題是:國家為何允許它(‘支爾格會議’)存在?”
記者:鄭立穎
編輯:徐方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