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秉君(華語智庫高級研究員、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
![]()
空軍第60作戰醫療準備中隊的醫務人員在2025年7月28日于加利福尼亞州特拉維斯空軍基地進行的“終極
雙蛇仗
”演習中,在將模擬病人送往當地醫院進行治療之前,向Reach 32空中醫療服務團隊匯報。來源: 海軍中士 安妮塔·切巴塔
據8月2日美國國防部新聞報道, 美軍 “ 終極雙蛇杖2025 ” (Ultimate Caduceus 2025) 演習于7月21日開始,持續至今,約有1000名軍事和文職人員參與。 美國運輸司令部指揮 官員 表示: “ 此次演習模擬了真實的危機場景,促使印太地區開展大規模軍事傷員調動響應 ‘ 終極雙蛇杖 ’ 演習將評估運輸司令部在野外訓練環境中大規模開展全球傷員 轉移 的能力。 ”
在 “ 大國競爭 ” 戰略背景下,美軍 “ 終極雙蛇杖2025 ” 演習絕非單純的人道主義演練。這場集結千人、橫跨印太的軍事醫療演習,以逼真的戰場傷員救護為核心,實則是美軍在印太方向大規模軍事沖突預演的關鍵環節。通過模擬印太地區爆發危機后傷員的大規模接收、轉運與救治,美軍旨在測試其全球醫療投送體系的極限能力,為未來潛在的高強度對抗奠定后勤支援基礎。其規模之大、針對性之強、整合度之高,清晰折射出美軍對印太戰場預置能力的戰略焦慮與實戰準備。
![]()
2025 年 7 月 26 日,在夏威夷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舉行的“終極雙蛇杖 2025”演習中,隸屬于伊利諾伊州斯科特空軍基地第 375 作戰準備中隊的空軍飛行員正在 C-17 環球霸王 III 飛機上為假想病人調整氧氣軟管。來源: 海軍中士 安妮塔·切巴塔
一、 “終極雙蛇杖”的演進:從區域到全球聚焦印太
該系列演習并非首次舉行,其發展路徑清晰展現美軍戰略重心轉移 。資料顯示,
在 2015年前后,美軍就聚焦傳統軍事熱點,開始進行此類演習,其重心多放在中東、歐洲等 美國重點軍事行動區域的 傷員轉運流程驗證 。近些年,隨著美國戰略重心轉移,特別是隨著美國加速“印太戰略”, 演習核心轉向 “ 印太地區部隊 傷員 轉移 ” , 并 針對性地模擬從西太平洋廣闊區域后送傷員的復雜挑戰 。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 終極雙蛇杖2025 ” 演習 與以往不同,無論是規模還是整合度都創紀錄。一是規模空前: 直接參與人員約 1000 名(軍事與文職),遠超以往 。二是 整合度躍升: 超過20家 民用醫院 深度參與,創下該系列演習 “ 融入程度最高 ” 紀錄;民間應急響應的旋翼機(直升機)大規模投入,顯著提升軍民協同層級 。三是 地域聚焦強化: 夏威夷(珍珠港-希卡姆)與加州(特拉維斯)作為核心樞紐,傷員最終轉運至檀香山、薩克拉門托、阿爾伯克基等地醫療設施,清晰勾勒出以北美西海岸為最終保障基地的印太傷員后送鏈 。 美 國防部全球患者運輸的唯一管理機構Transcom 表示, 利用高容量飛機和途中護理團隊領導空中醫療疏散任務,將人員從現場運輸到世界任何地方最終治療 。
![]()
空軍重癥監護空中運輸隊成員被分配到伊利諾伊州斯科特空軍基地的第375作戰準備中隊,在2025年7月26日于夏威夷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舉行的“終極
雙蛇仗
”2025演習中,在C-17“全球霸王”III飛機上討論一名虛擬患者。致謝: 海軍中士 安妮塔·切巴塔
二、演習的核心:全方位測試極限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美軍此次演習 在多個 維度上進行了高強度、復雜化的測試 :
● 跨域、跨機構深度協同 :
軍事全域協同: 美國運輸司令部(Transcom,全球傷員運輸主管機構)牽頭,聯合美國北方司令部(本土防御)、美國印太司令部(責任區行動),空軍醫療后送隊、陸軍預備役醫療司令部重癥監護空運隊(CCATT)等專業力量共同參與 。
軍政民大融合: 深度整合退伍軍人事務部(VA)、國防衛生局(DHA)、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眾多地區醫療保健和應急響應團隊以及 20 余家民用醫院,構建聯邦協調中心-軍事基地-民用醫療設施”的三級保障網絡。國防衛生局(DHA)強調其 “ 為作戰人員提供醫療保健和為戰斗指揮官提供作戰能力的雙重能力 ” ,并在演習中實踐 “ 優化患者對運輸資源的需求 ”。
● 全流程、高強度傷員轉運測試 :
模擬場景高度逼真: 設置 “ 逼真的危機場景 ” ,驅動印太區域內大規模軍事傷員運輸。
多平臺投送驗證: 綜合運用C-17 “ 環球霸王III ” 、C-130 “ 大力神 ” 等大容量運輸機進行戰略/戰役空運,輔以大量旋翼機(直升機)進行戰術轉運與分發。演習圖片顯示從大型運輸機卸載 “ 模擬 傷員” 、使用半掛卡車轉運集裝箱(可能為醫療物資或模塊化醫療單元)。
途中連續救治: 突出 “ 途中護理團隊 ” (如CCATT)在長距離、高負荷轉運中維持危重傷員生命體征的能力 。
●前沿技術深度賦能:
AI/ML驅動決策: 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深度參與,專門利用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技術, “ 建立互聯橋梁 ” ,實現患者流動數據的 “ 即時聚合與傳播 ” ,目標是 “ 簡化數據流 ” 并顯著提升指揮決策效率與資源調配精準度 。
● 國家災難醫療系統 (NDMS) 實戰化檢驗 :
演習核心目標之一即積極測試作為NDMS組成部分的應急響應團隊,如何在
“ 潛在的國家危機 ” 中協同運作以 “ 拯救生命 ” 。這本質是將戰時大規模傷員流與本土應對大規模災難的醫療響應機制進行對接演練 。
![]()
空軍醫療人員在2025年7月28日于加利福尼亞州特拉維斯空軍基地進行的“終極
雙蛇仗
”2025演習中將模擬
傷員
從C-130赫爾墨斯飛機上卸下。來源: 加里·愛德華茲,空軍
三、 演習暴露的潛在問題與短板
盡管美軍高調推進 “ 終極雙蛇杖2025 ” 軍演,尤其是不惜成本動用大量軍事資源,以期達到模擬實戰檢驗和戰略威懾雙重目的。然而,分析認為, 即使 看似聲勢浩大和 組織嚴密,如此復雜的系統演練也 暴露其面臨的問題與 挑戰:
一是 跨機構協調與數據融合的深層挑戰 。 首先是“ 聯合醫療隊 ” 的指揮困境 : 盡 管演習集結了國防部、跨機構(VA、HHS)及大量民事伙伴(20 余家 醫院、民間應急隊),但在真實的高壓、高損耗、信息混亂的戰場或國家危機環境中,如此多元且隸屬關系復雜的實體能否在統一指揮下高效協同,仍需打上問號。不同機構有其固有的決策流程、資源調配優先級和保密要求,演習的 “ 腳本化 ” 可能掩蓋了深度整合的摩擦成本。
其次是 數據壁壘尚未真正打破: 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的AI/ML項目(旨在即時聚合傳播數據)雖代表方向, 卻 恰恰暴露了現有系統的 “ 數據煙囪 ” 問題。演習中對AI的依賴暗示,不同醫療系統(軍隊醫院、VA醫院、民用醫院、地方應急系統)之間、不同運輸平臺(軍用運輸機、民用旋翼機、地面救護力量)之間的數據格式、通信協議、信息權限可能仍未實現無縫互通。戰時數據流一旦受阻,將嚴重遲滯傷員追蹤、資源分配和最優路徑規劃。
二是 前沿戰場救治能力與 “ 黃金時間 ” 矛盾 。 一個突出問題是 后送鏈條過長: 演習的核心邏輯是 “ 印太受傷 —— 樞紐基地(夏威夷/關島?) —— 本土治療 ” 。在廣袤的印太區域(尤其第一島鏈),將重傷員從戰場前沿后送至樞紐基地,再跨越太平洋抵達本土,耗時極其漫長。這對需要 “ 黃金時間 ” 緊急處置的戰創傷(如大出血、嚴重感染、顱腦損傷)是致命缺陷。演習雖展示了途中護理(CCATT)能力,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距離帶來的時間損耗和生理惡化風險。
再一個問題是 前沿可部署醫療力量缺口: 演習重心在 “ 后送 ” , 但 對提升印太區域內部署強大、可生存、可快速機動的前沿外科/復蘇能力 明顯 不足。在對手具備強大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下,依賴大型固定基地或艦船作為主要救治節點風險極高。 如何 將更高級別的救命手術(DCS)能力 前移, 是演習未充分體現的關鍵短板。
三是 “ 和平紅利 ” 的脆弱性 。 主要表 現 為 本土醫療資源戰時可用性的不確定性 。
演習成功整合20余家民用醫院的前提是和平時期或非全面戰爭狀態 , 一旦本土因大國沖突進入戰時體制,這些醫院將面臨多重壓力:自身可能成為目標(心理威懾或物理攻擊),平民大規模傷亡潮涌入,醫護人員被征召入伍,供應鏈(藥品、設備、能源)中斷。演習中 “ 優化患者對運輸資源的需求 ” 的設想,在真實的全面危機下可能難以實現,軍事傷員能否持續獲得高質量、高容量的本土民用醫療資源存在巨大變數。
![]()
空軍士兵在加州特拉維斯空軍基地參加2025年終極蛇杖演習期間,從半掛式卡車卸載貨運集裝箱。致謝: 空軍中士阿什利·羅威爾
結語:救傷鏈即戰力鏈——印太戰場醫療預置的戰略警示
美軍 “ 終極雙蛇杖2025 ” 演習絕非一場孤立的醫療后送操演。它是美軍面向印太潛在高端沖突,重構其后勤韌性特別是戰場生存能力保障體系的關鍵一環,清晰傳遞出多重戰略信號 。
后勤即前線,醫療即戰力 。 美軍深刻認識到 , 一條高效可靠的 “ 救傷鏈 ” ,就是支撐前線部隊持續戰斗的 “ 生命線 ” 和 “ 戰力鏈 ” 。
全域整合與本土縱深是關鍵支柱: 演習展示了美軍試圖通過深度整合軍事全域(運輸、作戰司令部、專業醫療分隊)、跨聯邦機構(DHA, VA, HHS)以及龐大的本土民用醫療儲備體系,構建覆蓋印太前沿至北美本土的巨型醫療投送與救治網絡。這種 “ 全民防務 ” 式的深度軍民融合和依托廣袤本土縱深的戰略設計,是其應對印太沖突地理劣勢的重要依托,體現了 “ 體系對抗 ” 思維在后勤領域的極致應用。
技術賦能下仍難掩地理與對抗本質的制約: 盡管AI/ML等尖端技術被寄予厚望,力圖優化決策、提速信息流,演習仍無情暴露了美軍在印太方向的核心困境: 地理距離無法逾越、關鍵節點脆弱性高、前沿救治能力前推不足、本土資源戰時調用存疑。 麻省理工學院的 “ 數據橋梁 ” 無法解決運輸機被擊落的風險,本土醫院的高效運轉無法脫離安全穩定的國內環境。對手(尤其是被其視為首要戰略競爭對手者)強大的A2/AD能力和戰略打擊潛力,將直接威脅這條脆弱生命線的每一環節。
綜上所述, “ 終極雙蛇杖2025 ” 演習是窺探美軍印太作戰體系,特別是其后勤與生存能力保障體系建設的一扇關鍵窗口。它既展現了美軍謀求構建跨域整合、技術賦能、依托本土的巨大醫療后勤體系的雄心,也無情揭示了其在距離、節點生存力、前沿保障深度以及軍民融合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結構性挑戰。
美軍 這場以 “ 拯救生命 ” 為名的演習,其本質是美軍為未來印太高端沖突進行的最現實、最殘酷的備戰預演之一, 深刻揭示了后勤保障能力已成為決定大國對抗勝負的 “ 阿喀琉斯之踵 ” 或 “ 力量倍增器 ”。 其 深層邏輯卻是為毀滅性戰爭打造 “ 合理” 系統。當救傷直升機涂上戰斗迷彩,當急診室變成戰爭機器 部 件, “ 終極雙蛇杖 ” 所預備的,恰恰是一條 毀傷生命 直通地獄的通道。其釋放的最嚴峻警示是: 當軍事準備越過某個閾值,它不再是為阻止戰爭,而是讓戰爭變得 “ 可承受 ” ——這才是對人類文明最危險的背叛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