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就是立秋,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雖然從氣溫上看,三伏天還未結束,但從節氣的角度來說,季節已經悄悄邁進了“收”的階段。
![]()
古人講:“立秋之日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立秋,是一個富有儀式感的節氣。它不僅象征著暑去涼來,更蘊含著人們對秋收、對健康、對吉祥的種種期待。今天,就來說說立秋必須做的5件事,遵循老傳統,祈福納祥、順順利利迎接秋天。
1、曬秋
立秋后,很多地方開始進入農作物的收獲期。老一輩人有“曬秋”的習俗,把收下來的紅辣椒、南瓜、玉米、高粱等農產品晾曬在屋檐下、木架上、石板上,色彩斑斕,一派豐收景象。
![]()
曬秋不僅是為了儲糧,也是人們慶祝秋收、感恩自然的一種方式。在農村,“曬秋”是一幅天然的風景畫,更是一種農耕文化的沉淀。
2、咬秋、啃秋瓜
立秋這天有個非常有趣的習俗,叫“咬秋”或“啃秋瓜”。所謂“秋瓜”,指的是西瓜。在立秋當天吃西瓜,寓意咬住秋天、驅趕暑氣,很多地方還有“咬秋解熱毒”的說法。
![]()
除了西瓜,也有地方吃香瓜、哈密瓜,甚至是茄子、南瓜等應季瓜果。這個習俗既解渴解暑,又有祈求秋季健康平安的美好寓意。
3、貼秋膘
“貼秋膘”是北方很流行的一個習俗。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經過一個酷熱的夏天,很多人食欲下降、體力消耗大,立秋一過,胃口開始恢復,這時候適當進補,是為秋冬打好底子。
![]()
傳統上,“貼秋膘”常吃燉肉、紅燒肉、豬蹄、醬牛肉等肉食,但也要注意飲食均衡,避免過度油膩。貼膘要“貼得巧”,最好搭配一些潤肺健脾的蔬菜,如蓮藕、白蘿卜、山藥等,順應秋季養生之道。
4、懸秤稱人
古時候還有“立秋稱人”的習俗,又叫“懸秤稱人”。這天,人們會站上秤稱一稱體重,如果瘦了,說明夏天太辛苦、太虛弱,需要好好補一補;如果體重沒少,甚至增了,那就被戲稱“過夏不虧”,有福氣。
![]()
“稱秋”這個習俗如今雖少見,但它背后的理念仍有啟發意義:立秋是一個調節身體狀態、關注自身健康的轉折點。
5、祭祀土地神
立秋也是農耕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節點,不少地方有祭祀土地神的傳統。農民在田間勞作一年,最看重的就是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立秋后萬物漸熟,人們會焚香敬神,祈愿秋收順利、家人平安。
![]()
在南方一些地區,還會在土地廟前擺上瓜果、糕點、清茶,虔誠祭拜,以表達對自然的敬畏與感恩。
節氣不僅是時間的節點,更是文化的傳承。立秋的五件事,不只是形式,而是祖輩留下的經驗和信仰。順天時、應人事,敬自然、惜身體,才是中國人骨子里的智慧。別讓節氣文化只停留在書本或博物館里,把它活成你的一日三餐、四時起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