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萬昌鎮孤家子村,提起退役軍人王志剛,鄉親們總會豎起大拇指。這位被大家親切稱為“能人”的漢子,用實干詮釋著對家國的赤誠,更成了十里八鄉的驕傲。近日,他被吉林省推薦為第三批“中國好人榜”候選人,這份榮譽,是對他多年來扎根鄉土、反哺家鄉的最佳注腳。
1974年出生的王志剛,1991年穿上軍裝,五年軍旅生涯淬煉出鋼鐵般的意志。1996年退役后,他放棄了外出發展的機會,帶著“讓家鄉富起來”的執念,一頭扎進了這片生他養他的黑土地。
![]()
萬昌鎮的沃土自古盛產好米,王志剛敏銳地瞄準了綠色有機水稻的潛力——“咱得讓家鄉的米打出名氣!”可創業之路從不是坦途:啟動資金捉襟見肘,農耕方式停留在人力勞作,田間設備陳舊落后,種植技術更是摸著石頭過河。但軍人不服輸的勁兒在他身上刻得極深:他揣著干糧跑省城,找農業專家“把脈問診”;踏著晨露赴鄰縣,拜師學藝鉆研種植技巧;寒冬臘月守在稻田邊觀察墑情,三伏天鉆進大棚記錄數據……憑著這股韌勁兒,他硬是從“門外漢”變成了水稻種植的行家里手。
“一個人富不算富,鄉親們都富才是真的富。”王志剛把這句話刻在心里。他拿出全部積蓄,引進先進農機設備,一口氣整合700畝土地搞集約化種植。機器轟鳴代替了鐮刀揮舞,科學管理取代了經驗主義,水稻產量一年一個新臺階。孤家子大米憑著粒長飽滿、米香濃郁的好品質打響名號,300人的小村莊,人均年增收達2.5萬元,周邊3000多人還因此找到了工作。2018年,他注冊成立吉林弘孝堂實業有限公司,推出“吉稻鄉”品牌,構建起從田間到餐桌的產銷閉環,讓家鄉的好米走進了更多家庭。2023年初,他又在長春新區承包2000余畝土地,嘗試有機蟹田水稻和大豆種植,“要讓老百姓花最少的錢,吃上最放心的糧”,這句承諾里,藏著他對“共同富裕”最樸素的追求。
![]()
在鄉親們眼里,王志剛不僅是“致富帶頭人”,更是揣著熱心腸的“大好人”。他成立“弘孝堂善糧愛心基金”,承諾每賣出1斤“吉稻鄉”大米,就向慈善總會捐出1角錢,點滴積累匯成暖流。村里沒路燈,他自掏腰包裝上;逢年過節,低保戶總會收到他送來的米面油;他組織退役軍人看望抗戰老兵,聽他們講崢嶸歲月;還常年資助九臺雞鳴山小學的兩名困難學生,從學業到心理,一管就是八年、六年。早在2016年,他經營火鍋店時,就堅持每天為附近60歲以上老人送免費早餐;2023年春節,他給玉潭鎮養老中心送去物資,又購置60個裝滿急需藥品的醫藥箱,挨家挨戶送到低保戶手中。從2022年起,每年4000余斤愛心大米的捐贈,更成了他與困難群眾的“約定”。
長春好人標兵、吉林省最美家鄉人、吉林好人……一張張獎狀背后,是王志剛用行動書寫的“退役不褪色”。在鄉村振興的賽道上,這位老兵始終站在前列,用軍人的擔當、創業者的闖勁、公益人的溫情,讓家鄉的土地更肥沃,讓鄉親的笑容更燦爛。(圖片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來源:中國吉林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