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吃貨研究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覺:現在咖啡店賣的是咖啡,還是糖漿啊……???
點一杯清橙拿鐵——實際是拿鐵+橘子味糖漿
點一杯玫瑰拿鐵——實際是拿鐵+玫瑰味糖漿
點一杯龍眼拿鐵——實際是拿鐵+龍眼味糖漿
這是離了風味糖漿,咖啡店就開不下去了是嗎?
![]()
01 咖啡為什么要放糖?
/ 風味不夠,糖來湊 /
開始閱讀前:
1. 如果你是一個手沖咖啡原教旨主義者,那可以跳過本文(沒有批判手沖精品原教旨主義的意思!畢竟我本人是煎餅果子原教旨主義者);
2. 今天,我們只談風味和口感。
下面開始——
在我心里,咖啡的好喝程度和價格的關系大概呈正比,如下圖:
![]()
最左邊的精品豆手沖咖啡,單喝就已經非常精彩,加糖可能反而打擾了它本身的層次感。
靠近右邊,在連鎖咖啡店常使用的“意式拼配豆”因為混有苦度比較高的羅布斯塔豆,或者烘焙過深,或者質量太差,或者咖啡師手藝不行等種種原因,偶爾/經常有令人不悅的苦味。所以拿鐵就成了其中最受歡迎的飲料,奶的脂肪香和乳糖可以很好的遮蓋苦味。
而除了奶以外,最容易讓咖啡變得好喝的調味選手就是糖了——這個“糖”不僅僅是指白砂糖,各種風味糖漿、楓糖、甜味劑……也都算。
![]()
02 咖啡里常見的糖
/ 具體咖啡具體分析 /
? 風味糖漿
那些名叫xx拿鐵的特飲,基本都是靠風味糖漿來實現的,焦糖、海鹽、南瓜、黑櫻桃、桂花、香草、榛果、草莓、西瓜……拿鐵,統統都是。
因為兼具甜度高、不假甜、溶解快、與各種香精都很搭這幾個突出優點,所以糖漿不僅橫掃咖啡界,在甜點、酒、奶茶界也是一把好手。我們經常見到的Monin品牌,已經生產了超過200種口味的糖漿。
![]()
如果你是自己去咖啡店買XX風味拿鐵,就能親眼看到店員往咖啡里擠入糖漿。
所以很多風味拿鐵,在點的時候,要么是直接不能選糖度,要么就是只能選少糖、半糖、正常糖,不會給你無糖的選項——因為如果選無糖,那所謂的什么“西瓜味、橙子味、龍眼味……”也都沒有了,就成了一杯普通拿鐵。
![]()
果糖糖漿的甜度是蔗糖的1.2~1.7倍,所以一不小心就會變得齁甜。
另外,果糖有“越涼嘗起來越甜”的特性,也就是說,等量的糖漿,冰飲也會比熱飲喝起來更甜。所以,咖啡里加多少糖漿其實是一門學問。
以星爸爸為例,它們一泵糖漿大概是10毫升,常規的加糖量是:中杯3泵,大杯4泵,超大杯5泵。但是……大杯和超大杯的濃縮咖啡量是一樣的!所以即便是同一款飲料,星爸爸的超大杯喝起來肯定是最甜的(奶多糖多)。
![]()
如果是焦糖瑪奇朵這種,我個人認為只要1泵糖漿足夠了,因為頂部的焦糖醬也會增加甜度。
![]()
如果是頂部加奶油的特飲,就直接選不要加糖漿,因為奶油本身也是自帶甜度的,而且奶油的脂肪香也會讓咖啡的苦味更輕(我特別推薦大家試一下康寶藍,1份濃縮咖啡上配一小坨奶油,趁熱一口喝掉,特別重口特別香)。
![]()
以前一提到咖啡,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苦”,但現在咖啡店賣得很火的幾款咖啡,其實已經更像甜味飲料,反倒是經常有人抱怨說齁甜。
相比于咖啡豆本身“玄學”般的風味,直接加風味糖漿更能讓人直白地感受到味道,而且——人類本質里就是嗜甜的。所以很多連鎖咖啡店才那么依賴糖漿。
![]()
因為對于糖漿的“濫用”,導致現在咖啡店再推出一些帶風味前綴的咖啡(比如Manner的限定SOE奶油葡萄干咖啡、埃塞草莓可可咖啡、紅糖杏仁咖啡等),大家第一反應是加的糖漿,買了一喝發現并沒有那么明顯的風味,才反應過來——原來葡萄、杏仁啥的形容的都是豆子本身的風味,并不是加的糖漿。
![]()
? 白砂糖黃砂糖(蔗糖)
除了糖漿之外,咖啡店的調味吧臺上經常會放白砂糖和黃砂糖的糖包。
砂糖就是蔗糖,古早時一個罐罐里需要拿小鑷子一塊一塊夾的方糖就是它,你家用來做飯的一袋袋的糖也是。黃糖再提提純就可以變成白糖了,“黃”的部分會有微微的“焦糖”口感。
砂糖最明顯的缺點是,如果是冰飲,就會化得很慢慢慢……
![]()
白砂糖的甜和咖啡有點八字不合,大多時候會讓咖啡里的酸味變得明顯,喝起來又甜又酸,所以其實并不推薦往咖啡里放砂糖。
![]()
? 甜味劑(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等)
在咖啡店和砂糖同時出現的小圓片片,就是甜味劑。
雖然它是最甜的,但通常有明顯的“假甜”,還有一種滑不溜丟的口感,后味有明顯的苦,還是在舌頭上賴著不走的那種。可以說,甜味劑給本來品質就不優秀的咖啡簡直就是雪上加霜,不推薦。
![]()
02 咖啡店不常見的糖
/ 蜂蜜、龍舌蘭蜜露、楓糖等 /
另外還有一些咖啡店里不經常提供的糖,其實也蠻適合給咖啡做調味。
? 黑糖蜜
單從口感上來講的話,我要給黑糖蜜點個贊。黑糖蜜是生產蔗糖的副產品,蔗糖結晶后剩下的黑色液體就是黑糖蜜。一些奶茶店出品的“黑糖臟臟茶”里的“臟臟”,用的可能就是黑糖蜜。
如果你喝過黑糖飲品,就會發現它本身帶有很濃的焦糖風味,和咖啡豆的烘焙風味有一些接近。再加上它比較粘稠,溶解得沒那么快,味道的變化也很有趣。
![]()
? 蜂蜜
蜂蜜確實沒什么特殊的味道,但是部分蜂蜜有點酸酸的后味,和品質不高的咖啡混在一起有可能會讓尖銳的酸味變得更不友好。
![]()
? 龍舌蘭蜜露
龍舌蘭蜜露和楓糖都算是植物的汁液濃縮提純而來,質地上也比蜂蜜和黑糖蜜更稀薄一些更容易溶解,所以也對冷飲更友好。而且,龍舌蘭蜜露的甜更清新,口感也沒有蜂蜜那么甜。
![]()
? 楓糖
楓糖自帶一種很重很重的煙熏風味,比焦糖的味道還要明顯,你絕不會認錯。所以喜歡它的人就會很喜歡,而不喜歡的就會欣賞不來get不到。
![]()
以上幾種都是國外比較流行的果糖代替品,我曾經在咖啡節上喝到過一杯咖啡,才發現我最愛的“咖啡甜伴侶”居然是中式糖漿——秋梨膏。梨的清香簡直太給冰拿鐵加分了,如果自己有做意式咖啡的習慣,可以試一下,有驚喜!
![]()
03 不叫糖也可以提升口感的
/ 肉桂粉、椰子水、冰博克牛奶 /
還有一些是不叫糖也可以提升甜度的配料,和咖啡搭配起來也很棒棒~
? 香草粉、巧克力粉、肉桂粉、豆蔻粉
聞起來甜了,但是嘴巴基本覺得不甜,算是一種安慰劑效應,會莫名覺得咖啡好喝了一些。
![]()
其實我個人覺得香辛料和咖啡都還蠻搭的,比如印度拉茶味兒的拿鐵,核心香料是豆蔻、桂皮、姜這幾種,一些咖啡店還會提供長條完整的桂皮卷來做風味攪拌棒。香辛料的味道重,也能很好掩蓋咖啡的苦。
![]()
? 椰子水、椰漿、甜甜的奶
椰子水指的是基本清澈透明的那種椰子水,成分表只有椰子水的那種,可以不用加奶,有椰香也已經足夠甜。椰漿的話可以認為是奶的替代品,脂肪的香氣很重,但缺點就是熱量比較高。
說到甜甜的奶,怎么能不提我們很早就發過的推送:冰博克呢?奶里也有乳糖啊,所以提純了之后就會變得很甜。
![]()
最后,最好別加的:植脂末 (三合一伴侶)或者奶精球等反式脂肪。如果難喝到反式脂肪才能拯救的咖啡,咱不喝它行不行?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