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大老鷹(Atlanta Hawks),1946年成立,1949年進入NBA。老鷹是NBA的第19支球隊,在當今30強中位列第8。老鷹隊歷史悠久,多次更換所在城市,具體如下:
![]()
曲折的遷移之路
1946年,球隊在布法羅成立,名為布法羅野牛(Buffalo Bisons),參加NBL賽事。野牛是北美的大型動物,也稱水牛,與我們今天看到的水牛不太一樣,前者看起來更野性。現在查找“布法羅野牛”的資料,搜出的基本是一支來自MiLB(小聯盟棒球)的同名棒球隊。其作為籃球俱樂部的信息,只是偶爾出現在介紹老鷹隊歷史的文章中一筆帶過。
1946年的布法羅雖然工業發達,但市區人口不足40萬,且當時籃球并非主流運動。與野牛隊簽訂租約的球館,與當地的一支冰球俱樂部簽約在先,導致籃球檔期總是屈從于冰球之后,無法擁有真正的“主場之夜”,場均觀眾1000出頭,票房慘淡也就在情理之中。加上布法羅與同分區球隊距離遙遠交通不便,門票收入不足以支付球員薪資以及客場差旅費用。因此當“三城商會”拋出5萬美元的搬遷補貼和免費的球館使用權的時候,球隊毫不猶豫地接受了。
僅僅在布法羅待了38天、參加了13場常規賽后(5勝8負),野牛隊于1947年元旦前西遷到了莫林,并更名為三城黑鷹(Tri-Cities Blackhawks)。
三城指的是愛荷華州的達文波特(Davenport,看到這個名字第一個想到的是人名)、伊利諾伊州的巖島(Rock Island,又譯羅克愛蘭)和莫林(Moline),緊密分布在兩州交界處的密西西比河兩岸。
![]()
三城地理位置示意圖(圖中“布法羅”,并非“野牛”之布法羅)
為什么是“三城”?難道要輪流在三個城市打比賽嗎?非也非也。主場球館設在莫林的Wharton Field House(該球館擁有6000個坐席),但由三城共同出資翻修;門票、贊助和轉播合同由三城商務聯盟統一談判,收益再按比例分配;甚至隊名也直接寫成“Tri-Cities”,完美體現了城市也可以像人一樣進行合作抱團。這種案例,體育界罕有。
為什么改名“黑鷹”?這可跟當地的什么象征性飛鳥沒有關系,而是為了致敬1832年率領當地部落對抗聯邦政府強制西遷印第安人政策的Sauk & Fox部族聯盟首領黑鷹酋長(Chief Black Hawk)。
![]()
黑鷹酋長(1767~1838)畫像
然而好景不長,雖然三城給了球隊更優厚的條件,但這個地區人口規模甚至還不如布法羅,上座率也像成績一樣持續低迷,商業贊助就更不用奢望。球隊老板本·科納(Ben Kerner)不得不考慮尋找更大的城市作為據點。
東北200英里之外、密歇根湖西畔的密爾沃基,當時已建成10000座級的球館,城市規模、媒體曝光度和潛在贊助都遠在三城之上,成了Ben Kerner的首選。因此在1951年,球隊搬到了威斯康星州。隊名上的“Tri-Cities”換成“Milwaukee”自然不在話下,而“Blackhawks”則被當地媒體、球迷普遍認為太拗口,球隊就順勢把“Black”去掉,只留下單音節的“Hawks”——這是官方說法。
密爾沃基的時光并不甜美。四個賽季下來,91勝190負,勝率32%,年年西部墊底。像三城一樣,票房遠不如預期,球隊連年虧損。這次科納將目光頭投向西南方向密蘇里州的圣路易斯。那里有新落成的籃球館(Kiel Auditorium),可容納9000余人,是當時中西部最現代化的球館之一,并且給出了更長的租約、更高的票房分成和更豐厚的電視轉播合同。
![]()
本·科納(Ben Kerner,1913.06.09~2000.11.22)
老鷹在圣路易斯度過了最輝煌的13年。在這里4次打進總決賽,并在1958年拿下了隊史唯一的總冠軍。
1955年,當老鷹遷入圣路易斯的時候,他們是這里的第二支職業體育俱樂部;到了1968年,除了老鷹,這里還有來自NHL(冰球聯盟)、NFL(橄欖球聯盟)和NASL(北美足球聯賽)的其他四支球隊,在當地球迷的心中,老鷹隊的地位越來越顯得無足輕重。因此當一個由房地產開發商托馬斯·庫辛斯(Thomas Cousins)和佐治亞州前州長卡爾·桑德斯(Carl Sanders)領導的亞特蘭大財團聯系上本·科納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將球隊以350萬美元售出。老鷹隊嫁雞隨雞,搬到了亞特蘭大,這是他們至今最后一個落腳點。57年過去,鷹隊再沒有打進過總決賽,圣路易斯也再無NBA球隊。
![]()
老鷹曲折搬遷路(布法羅→三城→密爾沃基→圣路易斯→亞特蘭大)
如果將“三城”視為一個城市,那么老鷹隊迄今四度搬遷,輾轉六州五城,覆蓋當今東部大西洋、中部、東南三大賽區,是NBA搬遷次數最多的球隊。
1946-47~1950-51
經過前文的介紹,再來看第一代球隊“三城黑鷹”的logo時,一切都顯得順理成章。一個青藍色的籃球,隊名“TRI-CITIES BLACKHAWKS”分別位居籃球中心線的上下兩側。上半部分用小號字體分兩行書寫莫林、巖島和所在的伊利諾伊州名;下半部分則是達文波特和愛荷華州。
![]()
三城黑鷹隊徽:1946-47~1950-51
在某種版本的資料中,1949~1951年間的隊徽是下面這個:
![]()
一團模糊。我推測它的清晰版應該是類似于下圖這樣的酋長形象:
![]()
倒也跟隊名的本意高度契合。但看了這么多球隊的各種版本隊徽,我還是很難相信用它來作為球隊logo。從可靠程度來看,還是相信籃球型版本吧。
為什么沒有隊史最初“布法羅野牛”版隊徽?我沒找到。如果有人找到不妨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但請注意別跟現今那支同名棒球隊混淆了。
1951-52~1954-55
密爾沃基時期,黑鷹變成老鷹。一只展翅的老鷹用爪子將一個大籃球放進籃筐中(這算不算扣籃?)。隊名“MILWAUKEE HAWKS”以到倒拱形圍成一個半圓,環繞在籃筐周圍。
![]()
密爾沃基老鷹隊徽:1951-52~1954-55
整體配色先放一邊,這個籃筐相對于籃球未免太小氣了——據說這是設計師Ray Prosen刻意為之,稱這是當時威斯康星州高中聯賽使用的舊式籃筐尺寸。而這只老鷹,要不是隊名,我不會想到它是一只鷹。倒是振翅的形象給人以壓迫感,這點值得肯定。
1955-56~1956-57
球隊搬到圣路易斯之后,再次修改了隊徽。看得出來官方的本意是一只翱翔的老鷹在驅動著一個淡黃色的大籃球。
![]()
圣路易斯老鷹隊徽:1955-56~1956-57
隊名被取消了。從顏色看,這只鷹似乎呼應了最初的“黑鷹”隊名,但根據官方說法,老鷹并非純黑色,而是圣路易斯市旗的深棕色,只是當時印刷油墨偏濃,導致報紙和節目冊都呈現出近乎純黑的效果。從整體效果上看,我更愿意相信是這只“鷹”飛累了,搭上了飛著的籃球的順風車。再來仔細觀摩這只面目模糊的飛行動物,老實說,看著它我最先想到的是蝙蝠。
1957-58~1967-68
圣路易斯“黑鷹”版隊徽僅使用了2個賽季便退出舞臺。新版隊徽的主角當然仍是一只鷹,只不過這次變成了站立式。這只鷹身著白色球衣,雙手持球在右側腋下,眼神堅毅地望著前方。另外比較顯眼的要素還有老鷹的雙腿戴著厚厚的護膝,它的尾巴也拖到了地上。隊名“ST. LOUIS HAWKS”以橫排方式布置在老鷹的下方。
這只鷹看起來左右“臂”發展不均衡,右臂粗壯孔武,左臂細如纖指。頭部、手臂上線條銜接處的粗糙毛刺,體現出了設計者的繪圖功底。還有那一雙三叉大腳趾,沒法不讓我想到它在球場上無數次被對手踩到的慘狀。
![]()
圣路易斯老鷹隊徽:1957-58~1967-68
可以看出設計者的意圖是美好的,只是效果嘛……有點像學業未成的美術學生的作品——想到這里,好奇心驅使我查了一下——果不其然!
據1956年11月《St. Louis Post-Dispatch》的報道,球隊老板Ben Kerner把新隊徽設計工作交給了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藝術系三年級學生Robert “Bob” Morse。Morse先繪出草圖,隨后由球隊設計師Bill Norberg掃描、上色,做成正式矢量圖。
Morse在草圖中備注:“pose inspired by ‘Easy Ed’ Macauley”。Edward Macauley是早年圣路易斯大學最紅的球星,也是鷹隊在1956休賽期剛從凱爾特人交易來的本地英雄。Morse用Macauley標志性的三威脅(triple-threat)持球動作作為老鷹的肢體語言,完成了對城市英雄的致敬。
![]()
Edward Macauley(1928.03.22~2011.11.09)
1968-69
1968年,球隊易主,并搬至亞特蘭大。由于時間緊迫,設計師僅僅在上一版隊徽的基礎上,用黑墨重新描繪了隊徽的輪廓,并且加長了落地尾巴的羽毛。而由于隊名變更,干脆刪掉了原版的“ST. LOUIS HAWKS”文字,至于為什么不換成“ATLANTA HAWKS”,官方沒有說明。
由于加粗了線條,使得老鷹頭部的“毛刺”更有羽毛的視覺效果。而手臂上的尖尖毛刺,不知是設計師將錯就錯還是刻意為之,他也許想傳遞這只老鷹的銳利感,而我只覺得是手臂上的羽毛沒有拔干凈。
![]()
亞特蘭大老鷹隊徽:1968-69
如果我沒記錯,這應該是NBA 30強接近200個隊徽中,唯一的純黑(白)色隊徽。原因無他,一來時間緊迫,二則球隊換了新主人新城市,未來的主色調尚未最終敲定,使用純黑色可以一次性解決球衣、球票、宣傳冊的印刷成本,避免多色套印的費用——時任老鷹公關經理Bob Williams在1971年接受《Atlanta Journal》采訪時透露。
1969-70
亞特蘭大緊迫版隊徽由于可以預見的原因,只用了一個賽季便完成了使命。新隊徽的主角依然是這只擬人化的老鷹,這次它全身紅色(除了尖喙和腳趾),不再是站立式的三威脅,而是持球快速推進。它的左右“手”既像人手,又像鷹翅,似乎快到要飛起。
![]()
亞特蘭大老鷹隊徽:1969-70
亞特蘭大想要擺脫圣路易斯元素的影響自不待言,色彩的變化、老鷹動作的改變無不說明了這一點。只是這只老鷹,無論怎么看都還是那只從圣路易斯來的老鷹。
1970-71~1971-72
快攻版的隊徽顯然不能承擔起球隊要樹立新品牌形象的構想。一年之后,全新版的隊徽閃亮登場。
一個綠底藍邊的圓形背景中,一只尖鉤喙的老鷹頭部向前探測,似乎正要捕獵它的目標。
![]()
亞特蘭大老鷹隊徽:1970-71~1971-72
這版隊徽摒棄了自密爾沃基時代以來接近20年的具象化、擬人化的老鷹形象,轉而改成了意象化的平面設計。好處是它不會再被挑剔身材比例失衡、外形不夠純粹;壞處則是這兩個顏色的搭配,實在沒法讓人進一步去評價它的設計水準。
在某些版本的隊徽史中,這一版的隊徽是下面這種。
![]()
可能是誤用了球衣上的印刷信息吧,不過無傷大雅,核心部分沒有改變,這里就不展開了。
1972-73~1994-95
藍綠配色版的隊徽顯然不夠討喜,使用了2個賽季便匆匆下架。而經過了3個版本的試錯,球隊這次終于設計出一款隊史迄今使用壽命最長的隊徽。
新隊徽由紅白色元素組成。一個紅色大圓環,西到西南向缺了一個大口,是一只極簡的鷹頭。紅色字體的隊名“Atlanta Hawks”緊湊著水平擺放在正下方。在某些版本中,“Atlanta Hawks”被省去了。
![]()
亞特蘭大老鷹隊徽:1972-73~1994-95
據傳當年負責隊徽設計的廣告公司McCann-Erickson最初的提案是一只完整的側身飛鷹,球隊高層擔心“細節太多在小尺寸印刷時會糊成一團”,要求把鷹身全部去掉,只留下一個極簡的鷹頭剪影。結果鷹頭與圓形邊框組合后意外酷似當時的熱門游戲《Pong》里的“吃豆人”(Pac-Man)——球員和媒體在1972-73賽季媒體日上直接給它起了“Pac-Man Hawk”的外號,球隊公關部索性順勢沿用。
![]()
Pac-Man形象
1995-96~2006-07
吃豆人版隊徽使用了23個賽季之后,在審美疲勞+90年代復雜化的隊徽風潮的雙重驅動下,老鷹隊迎來在亞特蘭大的第五版隊徽。
這版隊徽一改此前幾版的極簡化和擬人化,轉向了寫實化。一只正面視角展翅飛行的老鷹,紅黑色羽毛,翅膀上間雜著黃色片羽;喙與腳呈黃色。彎長的利爪緊緊抓住一個棕色的籃球。隊名“ATLANTA HAWKS”用淺紅色字體展現在老鷹的頭頂和展開的翅膀上方,每個字母“A”都在左側橫杠上方留下缺口,營造出一種鋒利感。
![]()
亞特蘭大老鷹隊徽:1995-96~2006-07
根據官方的描述,這個造型的老鷹具有威脅性和威懾性。我卻沒有這種感覺。在正面視角下,老鷹睜大的眼睛和緊閉的嘴巴,給人一種它一本正經我卻想發笑的喜劇感——沒錯,在這里它與哈士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另外,老鷹雙翅的下側,通過陰影和棱角化處理,具有立體感;而上側卻像一張布料被刀切開,又像一幅畫作戛然而止。
2007-08~2014-15
2007年,隊徽作了微調。上一版中的黑色元素替換為深藍,黃色改為銀灰;翅膀上的黃點改成白點,主色紅色稍作加深,更顯鮮亮。籃球也改成銀灰色;“ATLANTA HAWKS”使用了深藍色+棱臺效果。
![]()
亞特蘭大老鷹隊徽:2007-08~2014-15
此外,上一版老鷹胸前有三個三角形,在紅色區為黑色,黑色區為紅色,兩區交界則半紅半黑,在本版中消失了。如果你足夠細心,來玩一場找茬游戲,應該還能發現更多的不同點。
2015-16~2019-20
2013-14賽季,老鷹主場平均上座率跌到聯盟倒數第三,球隊委托市場顧問公司GMR 做了一份球迷黏性報告。報告指出70-90年代標識在18-34歲人群中擁有更高情感分值。管理層于是決定把1972-1995年的“吃豆人”鷹頭重新請回,作為2015-16賽季的隊徽主角,以刺激周邊銷售。
新隊徽以吃豆人圖案作為核心,為其增加一個紅色外環和白紅兩層外圈。紅色外環上部為隊名“ATLANTA HAWKS”,下部為“BASKETBALL CLUB”,均為白色Futura Condensed Extra Bold字體。注意這些字母,大部分的左側中部,會有鉤狀的迷你突起,象征著掠食性鳥類鋒利的喙。
吃豆人圖案其實有所調整。喙部更加向下彎曲;下頸部紅白交界處增加了一對互嵌式的尖刺;鷹眼增加了眼尾紋,并使上沿曲線化;整體往順時針方向旋轉了一個小角度。
![]()
亞特蘭大老鷹隊徽:2015-16~2019-20
關注足球的球迷應該很熟悉,從文字信息上看,這是一個標準的足球式隊徽。目前NBA隊徽系列寫了超過半數的球隊,這是唯一一個寫著“BASKETBALL CLUB”的版本。
2020-21至今
足球版隊徽歷時5個賽季便壽終正寢。愛折騰不單是老鷹一家,所以這里就不細究更換隊徽的原因了。總之,新隊徽加深了紅色,修改了字體,刪掉了“CLUB”,此外再無新元素。
![]()
亞特蘭大老鷹隊徽:2020-21至今
不評價主色調深淺色的優劣。如前述,如果保留“CLUB”,它不失為一個足球式隊徽;將“CLUB”刪去,則讓“BASKETBALL”無所適從,唯一的作用也許只是保持了外環文字的對稱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