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位網友分享和自己和朋友的聊天記錄。
大半年前:我,阿里卷王,準備過去卷死你們了!
現在:字節怎么能卷成這樣。
![]()
![]()
評論區的一則高贊留言:“劉姥姥初試云雨情”,那一刻具象化了。
曾經看過一位互聯網博主一句話概括兩家的工作風格:阿里心累,字節身累。
阿里:人情味比較重,工作量相比字節沒那么大,不忙的時候21點前下班。你聽到的“親”、“同學”、“dear”這些看似親近的稱呼,背后人際關系復雜,嫡系文化比字節要普遍。
字節:更注重做的事,作為打工人要懂得卷活,工作量更大。人員流動和組織調整比較快,身邊的年輕同事比較多。平常下班時間晚上22點以后,遇到忙的時候基本上要待到23點以后了。即便有時候晚上八、九點下班,還要下班要一直看消息,生活和工作分不開。
其實從兩家公司在開會風格上就能體現出很大的區別。
在大廠上班,經常要參加各式各樣的會議,甚至白天一整天干不了多少活,大部分時間在開會,唯一大塊的工作時間只能挪到晚間。所以會議效率很重要,不然太多精力應付會議了。
阿里線下會議非常多,大家好像對線上會議接受度一般。因此導致一個問題,那就是約會議很難,這里的難包括會議室和大家的工作時間安排。往往經常需要提前三、五天規劃好大家的時間,再約好線下會議室。個人感覺線下會議效率相對線上要高些,線下會議因為是面對面,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每個人的反應,交流起來得心應手,目標更容易統一。
字節的會議幾乎沒有線下,隨手一拉要交流的同事就是一個線上會議。因為組織會議的成本比較低,領導和同事可以隨時把你call上線,但這種方式帶來的壞處就是一個人同時參加好幾個不同的會,結果就是哪個都不專注,效率反而很低。
最后大喇叭想說:這幾年,隨著字節電商的發展,里面的阿里人也不少,所以阿里職場文化也多少有些影響。
特別是兩三年前,身邊好友從阿里跳去字節的比例非常高。一度只要聽到有同事要離開的消息時,第一個能想到的去處就是某節電商......。阿里的電商業務近些年增長放緩,這也導致大量的P6/P7減少了向上晉升的機會,因此跳槽成為能夠“升職加薪”的一個途徑。
有一位字節網友發文吐槽自己的“阿里系”Leader。阿里系leader的風格真是自成一派,在來到字節后更多了些“地域特色”。總結下一下典型特征,如果你在阿里待過,大概你會覺得“似曾相識”。
普遍善于向上匯報,曾經的PPT哲學變成了文檔藝術。在各種某書文檔里瘋狂艾特下屬與合作方,力求在多個向上匯報文檔中證明自己的“影響力”。這些導致很多員工不喜歡阿里系的卷文檔,文檔做得很好看、圖標數據插圖黑話羅列一通,容易忽悠不看細節的領導,細看很多文檔沒有邏輯,只是內容和文字的堆砌,最后淪為做樣子......。
這幾年隨著大廠的業務競爭趨于集中,你會發現某些大廠工作標簽不再是一家獨有。唯一我們能做的是:快速適應這套游戲規則。
作者:大喇叭;編輯:思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