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一共經(jīng)歷了12個統(tǒng)一王朝,其中得國最正,最讓人惋惜的當屬大明王朝。
之所以對明朝的評價這么高,一來因為開國皇帝朱元璋是真正從底層打拼上來的豪杰,完美詮釋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的含金量。
二來因為大明王朝完成了驅(qū)除韃奴復(fù)我中華的偉業(yè),并定下了:不和親、不賠款、不納貢、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強硬國策。
![]()
但就是這么一個鐵骨錚錚的王朝,卻僅僅延續(xù)了276年,便在第十六任皇帝崇禎的手中滅亡了。
更加讓人不能理解的是,明朝滅亡的24個小時之前,崇禎皇帝其實有過一線生機為王朝續(xù)命,但卻被他親手給毀掉了。
一生勤政,總想著要重振大明江山的崇禎皇帝為什么要如此做?難道這里面還有什么不為人知的秘密嗎?
![]()
鬧著玩兒一樣的君臣
公元1627年,熱衷于當一個木匠的天啟帝朱由校不幸落水病逝,16歲的信王朱由檢登基稱帝,改年號為崇禎。
自從“叫門天子、瓦剌留學生”朱祁鎮(zhèn)把父親一手打造的幾十萬精兵葬送在土木堡之后,大明王朝就一年不如一年。
到了崇禎登基的時候,整個大明就如同一幢搖搖欲墜的破房子,隨時都有可能坍塌。
更為要命的是,在這個房子中生活的人大多都對此視而不見,他們想的只是盡可能在房子倒塌前謀取更多的私利。
就連崇禎皇帝的老丈人周奎都抱著這種想法。
![]()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當國家烽煙四起,皇帝崇禎想要募捐軍費平定叛亂時,上千號文武大臣的捐款加起來只有區(qū)區(qū)十二萬兩。
皇帝的老丈人周奎不但一分沒捐,反而是從皇后女兒那里賺了兩千兩。
諷刺的是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在這些人家中共搜出了7000萬兩白銀,光是周奎一家的存銀就多達300萬兩。
這些事情崇禎其實都知道,但他卻拿這些文武大臣沒有絲毫辦法。
因為剛剛登基的時候,天真的他被文武大臣們哄著除掉了以魏忠賢為首的太監(jiān)群體。
![]()
自古以來太監(jiān)都是皇室的家奴,他們因為身體有缺陷注定一輩子只能依靠皇家。
就算這些人貪財無道,但和皇帝是天然的盟友。
當崇禎自廢武功,失去了太監(jiān)們的幫扶后,朝堂就被假仁假義的“東林黨”所把持。
這個時候的崇禎就算是有盧象昇、孫傳庭、秦良玉等一眾超級武將的支持,但其實早已經(jīng)無力回天。
更何況崇禎志大才疏,生性多疑,雖然心中總是想著要重振大明江山,但卻昏招連出,根本無法做到“用人不疑”。
如此境況下大明這座破房子自然是危機重重。
但天無絕人之路,就在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的時候,曾經(jīng)良心發(fā)現(xiàn)給過崇禎機會,結(jié)果崇禎卻做了一個讓后世之人完全無法理解的決定。
![]()
不合時宜的倔強
公元1630年9月,崇禎不知道怎么想的,突然就下令把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大臣,不辭辛勞從關(guān)外趕來解了北京之圍的袁崇煥抓起來凌遲處死。
這個敗人品的做法讓其他領(lǐng)兵大將都看清楚了皇帝的涼薄和無情。
于是在除了盧象昇等極少數(shù)人在一心平定民亂外,其余人都開始應(yīng)付差事。
此消彼長之下,張獻忠、羅汝才、李自成的勢力越來越大,朝廷對他們漸漸失去了制衡的辦法。
![]()
公元1644年4月21日,李自成大軍抵達居庸關(guān),監(jiān)軍太監(jiān)杜之秩、總兵唐通不戰(zhàn)而降。
這讓北京城失去了最后的屏障,李自成大軍于兩天之后順利包圍大明京城。
當時大順皇帝李自成麾下兵強馬壯,士氣高漲,而大明一方的兵士早已經(jīng)肝膽沮喪,惶恐不可終日。
可以說只要李自成下命令攻城,北京城肯定會一鼓而破。
但就在這緊要關(guān)頭,李自成卻突然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舉動。
![]()
4月23日,李自成讓昌平投降的太監(jiān)杜勛攜帶自己的親筆信,入城找崇禎皇帝談判。
表示自己兵強馬壯,希望朝廷可以同意割讓西北讓自己稱王,并且犒賞自己的百萬大軍。
李自成保證只要朝廷同意自己的要求,那么:
“闖既受封,愿為朝廷內(nèi)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但不奉詔與覲耳。”——清·徐鼒《小腆紀年附考·卷四》
“殺人放火受招安”是封建社會很多草莽之人洗白最佳的選擇,所以李自成在最后提出談判其實也不難理解。
說實話看到李自成求和信的時候崇禎心動了,但因為有祖訓擺在前面他很為難,所以干脆找來了狀元出身的內(nèi)閣首輔魏藻德商量對策。
![]()
老狐貍魏藻德一眼就看出了崇禎的打算,但他也不愿意背上違背大明祖訓的罵名,于是假裝聽不懂皇帝的話,左右而言。
內(nèi)閣大臣的不配合讓崇禎又氣又怒,干脆一個人回后宮想辦法。
崇禎皇帝這個人雖然本事不大,但并不昏庸,登基之后從來都沒有鋪張浪費過,一直都非常節(jié)儉,而且特別勤政。
只可惜他的上限不高,政治斗爭的手段比較差的同時又剛愎自用,所以朝堂之上離心離德。
性格使然,最終崇禎皇帝想了一晚上還是沒有什么頭緒,只能保留自己最后的倔強,表示絕對不和反賊談判議和。
因為曹化淳的投降李自成已經(jīng)拿下了北京外城,現(xiàn)如今一聽崇禎這么不識趣,當即就下令攻城。
搞笑的一幕來了。
![]()
4月24日清晨,大明的文武百官爭先恐后的投降,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太監(jiān)王德化打開德勝門。
李自成的大軍不費吹灰之力就進入了北京皇城。
這個時候崇禎皇帝的身邊只剩下太監(jiān)王承恩還沒有離去,皇帝做到這份上,崇禎自己估計也沒有想到。
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從李自成開始攻打居庸關(guān)到破功北京城這其中經(jīng)過了十多日,這段時間為什么沒有一兵一卒來馳援京城呢?
![]()
親手玩死自己的皇帝
無能昏庸如宋徽宗趙佶,在汴梁城被金國包圍的時候,也曾有不少人自發(fā)帶兵前來馳援。
說實話和趙佶這個廢物皇帝相比,崇禎真的要強上不少。
但詭異的是當時大明擁兵的武將竟然都按兵不動,對皇帝的生死置之不理。
如此這般其實都是崇禎自己造的孽。
![]()
大明從中期開始就重文輕武,武將的地位非常低。
這種畸形的官場氛圍讓武將們不思進取,只想著撈錢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所以到了大明晚期的時候,官兵的戰(zhàn)斗力已經(jīng)非常差了,誰都打不過。
士兵們聞戰(zhàn)心怯,將領(lǐng)們也貪生怕死,再加上崇禎的性格有很大的缺陷,覺得武將好的時候,各種的信任許諾。
可一旦短時間內(nèi)武將們沒有拿出他預(yù)期的成績,那么崇禎多疑的性格就爆發(fā)了,對武將各種猜疑掣肘。
這一點已經(jīng)慘死的袁崇煥最有發(fā)言權(quán)。
![]()
曾經(jīng)崇禎啟用他的時候,他就是“小甜甜”,皇帝對他有求必應(yīng),信任有加。
可當連續(xù)幾年袁崇煥吹的牛沒有兌現(xiàn)的時候,他立即就變成了“牛夫人”,崇禎怎么看他怎么不順眼。
崇禎對袁崇煥如此,對其他的領(lǐng)兵將領(lǐng)也是如此。
除了吳三桂那里崇禎沒有機會派出監(jiān)軍太見外,其他稍微有點實力的將軍跟前,崇禎都派了自己的心腹太監(jiān)。
這些太監(jiān)的存在讓領(lǐng)兵之人如鯁在喉、如芒在背、如坐針氈,慢慢的自然就不愿意繼續(xù)為皇帝賣命了。
畢竟不管我做什么皇帝都不信任我,那么我干嘛非上桿子為他打生打死呢?
投靠大順皇帝李自成或者投靠關(guān)外的韃子,博得一個從龍之功不好嗎?
![]()
最后的時刻崇禎看到自己身邊只剩下太監(jiān)王承恩,連岳丈都背叛之后,可能是幡然醒悟了。
所以他沒有再想著逃跑,意圖東山再起,而是選擇了一個最為悲壯的結(jié)局。
站在宮門高處看到李自成的大軍進入皇城后,崇禎提著劍走進后宮,讓自己的兩位皇后自縊。
接著一臉決絕的對著兩個女兒揮動了長劍。
被父親嚇呆的小女兒昭仁公主當場死亡,長女長平公主僥幸存活但也失去了一臂。
在清初文人杜撰的話本故事中,長平公主后來出家成為了獨臂神尼,教出來的徒弟呂四娘最后還取了雍正皇帝的腦袋。
![]()
做完這一切的崇禎最后上了煤山,在用長發(fā)覆面,自縊而亡。
留下遺言表示李自成可以把他分尸泄憤,但不要傷害普通百姓。
太監(jiān)王承恩、大學士范景文、都御史李邦華、戶部尚書倪元璐等諸臣從死,大明就此滅亡。
而至于明朝滅亡前“李自成主動提出議和”以及“沒有統(tǒng)兵之人前來京城勤王救駕”這兩件怪事緣何而起,史學界至今莫衷一是。
![]()
縱觀崇禎的一生,真的是可悲可嘆可恨可憐。
如果不是父親朱常洛早逝,親哥哥又是個不靠譜的木匠,導(dǎo)致崇禎根本就沒有接受過皇家的正統(tǒng)教育。
以崇禎的聰明伶俐和勤政刻苦,說不定他真的可以給大明王朝重新續(xù)命,中國近代的悲慘歷史也就有可能改變。
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該發(fā)生的總會發(fā)生,我們能做的只能是牢記歷史,保證以后不再重蹈覆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