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庭審流出的細節,讓武大誣告事件露出事件的本質。
被愛被寬恕就是被那個神圣的,超越的,最高的目的照亮的時刻。當愛被充滿就是神圣性的回歸,寬恕別人才會水到渠成,它只是愛的自然流淌而已。不要去刻意寬恕別人,誰都做不到,只需要讓愛和寬恕滿溢出來。
![]()
昨天寫了 后,引起了廣泛討論。大家都為肖同學抱不平。
現在顯然還沒到肖同學去寬恕她和他們的時候。先有公義,然后有認罪悔改,接下來才會談寬恕。所以,不要隨便勸別人寬恕,你不知道別人經歷過什么,寬恕要水到渠成后才會自然發生。
公義還在伸張當中,楊景媛還在不得理不饒人的戰斗機狀態,何言寬恕她。
但這確實是一起校園霸凌事件。
根據法院最新流出來的細節,楊景媛以為肖同學自慰時,不是走開,而是拿手機拍下肖同學撓癢的視頻,并以此威脅肖同學寫下道歉信。不寫就把你的下流動作放到網上。
還是大一新生的肖同學老實,懼怕。雖然在撓癢,但怕別人誤以為是在自慰。既然學姐保證了道歉就不公布,那就委屈一下,這事就過了。結果按照學姐的要求,重寫了兩遍才過關,關鍵是要肖某寫明他在做下流動作。當時讓入學不久的肖同學見識到了學姐的法學功力。
這次法院庭審時獲悉,楊景媛把道歉信告到武大那里,肖同學也按要求做了解釋,怎么受威脅寫了道歉信。學校聽了雙方的話,覺得屁事一件,人家隔著褲襠摸自己,不管是撓癢還是摸什么,跟校規毛關系沒有。這件事就壓下來了,希望讓時間淡化一切。
楊景媛卻發揮了死磕派的鉆研精神,你校方想壓,我就給你點壓力,上上強度。她居然把拍攝的視頻放到了武大校網,從視頻里可以看出,肖某撓癢時根本沒有抬頭看她,是你在偷拍人家好不好。這到底是誰在猥褻誰?但此事引起了輿論嘩然,肖某成為嘲笑對象,社死。武大也感受到很大壓力,懼怕。所以公關危機處理,48小時內就給了肖某記過處分。
又是懼怕,給了惡者飛揚跋扈的底氣。
楊景媛繼續窮追猛打,跑去起訴,判決出來后,又說不管肖某走到天涯海角,她都要搞臭對方。
所以,這是典型的校園霸凌。
被校園霸凌的小孩兒可能是因為貧窮,可能是因為富裕,可能是因為丑陋,可能是因為美麗,可能是軟弱,可能是愚昧,也可能是因為確有過錯,總之,霸凌者總能找到被霸凌者的錯,給自己霸凌的理由。
被霸凌的小孩,很少有完美受害者。
這起案件中,肖某的錯,在于老實軟弱所帶來的懼怕。
但這不是他們遭受無休無止不死不休的欺凌的合理理由。
且不說法院已經通過判決證明了小濤肖同學的清白,就算如有人所說的什么,“證據不足不代表沒有”。退一萬步講,真如楊景媛所說,肖某是在自慰。那他最壞做了什么惡呢?隔著褲子摸自己?這難道不是校園霸凌者常見的霸凌理由嗎?什么這個小孩兒愛放屁,那個小孩兒不洗澡。就算是事實,也很荒謬。
就算肖同學有特殊性癖,惡心到了楊景媛,但也沒有傷害到她,碰都沒碰到呀,甚至都沒怎么看你,你倒是很享受得偷拍別人。而且他也在你淫威下寫了道歉信,甚至因你違背承諾,被學校處分了,也被你放到網上網暴了。到頭了吧?!還想讓他接受什么樣的處罰?上火刑柱嗎?
這跟快遞小哥送快遞慢了半個小時,就要讓人家去死,道理是一樣的。
這就是為何 神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人往往沒有義怒,只有私憤,任意發怒,把心中的陰暗和洪水猛獸一股腦投射、報復和傾瀉在弱者身上。還以為自己“如神那樣知善惡”。
比如要折磨肖某一生的楊景媛,只是自以為找到了對方的一點錯誤,就發泄自己折磨人取樂的變態欲望。但凡楊景媛把這種追根刨底的態度之零頭用到學業上,她那碩士論文也不用寫得那么業余,居然出現了“離婚法”這個從未有過的法律。而且這樣的論文居然通過,她的導師和武大有沒有責任?如果發現她學術造假,是否也可以請君入甕,踏上一萬只腳讓她永世不得翻身。
![]()
伯爾曼在《法律與宗教》里提到,法律的背后是信仰的神圣性,需要信仰關于正義、公平、仁愛、責任等超越性價值的指引,為其提供道德正當性和終極目標,使其不僅僅是規則體系,更是關乎人類尊嚴和共同體生活的秩序。
這種超越性價值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公義和審判,一個方面是寬恕和赦免。
沒有神圣性和超越的價值,法律條文和程序甚至會成為惡人的工具,法律專業的楊景媛就已經現身說法,當法律可能懲戒肖某時,她選擇訴諸法律;當法院判決肖某無罪時,她立馬選擇自己追殺,法律條文和判決在她那里只是衛生巾,用完就扔。
當信仰的神圣性消失時,人就會變得懦弱,并表現出經濟人般理性的算計。
比如被楊景媛卷入這次校園霸凌的武大和網暴者,武大因為懼怕所以殘忍。網暴者因為殘忍所以無所畏忌。
懼怕也好,無所畏忌也好,其本質都是懦弱。
信仰神圣性的消失,公義和審判往往會退變成對弱者的耀武揚威,欺軟怕硬,因為這樣更能符合自己的利益,武大的記過處罰就是如此。寬恕與赦免更不可得,沒有代價的討伐是0成本的釋放盛宴,是楊景媛和部分網民無休止的網暴就是如此。
兩者都符合經濟人的理性算計。
懦弱和算計,彼此成就,一體兩面,都是神圣性缺失后的人性真相,如同退潮后的裸泳。
今天,輿論反轉過來。肖同學成了被冤枉的對象。也鼓勵大家去香港浸會大學投訴楊景媛的學術問題。
![]()
未來,假如,我是說假如,楊景媛的誣告和學術問題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假如武大撤銷處分并道歉。大團圓結局。那么,肖同學該怎么面對這場校園霸凌給他帶來的陰影,這可是無法找回的青春時光。
如果他選擇不寬恕,或無法寬恕,當然是人之常情,畢竟傷害這么大,差點自殺。但最后受害的還是他自己,不寬恕就像仇恨的鎖鏈,緊緊鎖住自己,一年不寬恕就鎖一年,一生不寬恕就鎖一生。本質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這當然不是理性算計,而是對神圣性求而不得的饑渴和意淫。
神圣性的消失,讓一部分人成為懦弱的犬儒,讓另一部分人成為饑渴的怨婦。這兩種人,是弱者的兩種表現形式。正如逆來順受和應激暴怒是被奴役的兩種特征。
那么,肖某如何擺脫這兩種人性枷鎖,成為真正的強者?
解鈴還須系鈴人,神圣性消失的裸奔,還需要神圣性的回歸才能蛻變。
上周日正道說到,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地南部和北部的關鍵戰役,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啟示:獲勝的以色列人并沒有什么可歌可泣的英雄和事跡,個個歪瓜裂棗的。是神親自在爭戰獲得的勝利。也就是說,不是以色列軍隊的威力導致了戰爭勝利,而是神借戰爭勝利來扭轉以色列人的人,讓他們看到是神在掌權。
原來我們認為因果關系是:因為什么什么原因導致了勝利的結果,但約書亞記里征服南北這一段卻是倒果為因,神借勝利的結果來實現他讓以色列人心轉向祂的目的。
神的目的是最高的指引。肖同學當想發生的這些事情之上,有一個目的。這個目的一定具有神圣性和超越性,不然就變成另一種算計。
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也講事物皆有目的,而萬物組成的世界有其終極的目的,他把這個終極目的,叫做上帝。
這樣,肖同學用超越性的眼光來看這兩年的被冤枉,就打開了視野,這個視野看到的,是比現實的犬儒和饑渴更真實的世界。
當然,道理都懂。很多時候,懂得了所有的道理還是無法寬恕傷害自己的人。
那就放下道理來共情。
我有一次看《小王子》等動畫片時,發現動畫里的荒漠看上去挺還看,動畫里的爛屋、危房似乎也挺有趣,生活在貧民窟里的動畫人、卑微的角色,好像跟那些權大勢大的角色都各有特色。甚至動畫里的反派和善良的人都值得觀眾一聲嘆息。
動畫片就是用小孩子的視角來看世界。
![]()
如果肖某把自己的經歷想成動畫片的場景,那些所有傷害他的人也是值得可憐的角色。所有發生的劇情之上有個最高的目的,這個最高的目的推動著劇情,還通過劇情塑造每個角色。你希望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可以放在這個傷害自己的劇情里,才發現自己這個可憐可恨甚至有些丑陋的人物,隨著劇情,從可憐可恨蛻,變成了被愛被寬恕的角色。
被愛被寬恕就是被那個神圣的,超越的,最高的目的照亮的時刻。當愛被充滿就是神圣性的回歸,寬恕別人才會水到渠成,它只是愛的自然流淌而已。不要去刻意寬恕別人,誰都做不到,只需要讓愛和寬恕滿溢出來。
讓自己進入動畫片,就是回到小孩子的樣子。
比現實更真實。
不信,你也來試試。
![]()

歡迎轉發本文給你關心的他/她
傳遞真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