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UELION
你是否也經歷過這樣的日常?早上剛坐下,就被群聊消息轟炸;正專注做事時,又被臨時會議打斷;下班后手機依然響個不停……數據顯示,中國職場人平均每天被打斷8.7次,真正能專注工作的連續時間不足2小時。我們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工作時長越長、會議越多,反而離“高效”越遠。
當“隨時待命”變成默認規則,我們失去的不只是休息時間,更是對自我價值的掌控感。
真正的職場競爭力,不在于你能在凌晨三點趕完PPT,也不在于996式的自我感動,而在于能否用有限時間做出高質量的結果。在AI工具席卷職場的今天,與其在碎片化的時間里焦慮內耗,不如讓工作回歸本質。
或許,職場生存法則,是學會“少做,但做好”。
本文選自美國軟件公司Basecamp的創始人賈森·弗里德和戴維·海涅邁爾·漢森的作品《重來3:做得更少,但賺得更多》的第三部分《捍衛你的時間》
![]()
點擊上方鏈接,即可優惠購書
一、重構工作時間
40 小時足矣
每周工作40小時就足夠了。足夠你干出優質的活兒,足夠你保持競爭力,足夠你把重要的事情做完。無須熬夜趕工,無須周末加班,也用不著說什么“我們正處在緊要關頭,所以這周必須要工作70~80小時”之類的話。都不需要。
每周工作40小時,也就是每天工作8小時。說實話,8小時是很長一段時間了。從芝加哥直飛倫敦大約是8小時,你坐過這種橫跨大西洋的航班沒有?真是漫長的旅途!你總覺得,就快到了吧,可看看時間,還有3小時呢。
你的每一個工作日,都好比從芝加哥飛到倫敦。可為什么在飛機上的時間顯得比辦公室里長呢?那是因為在飛行途中沒人打擾你,時間是連續的。你感覺這段時間很長,因為它確實很長!辦公室里的時間讓人感覺比較短,是因為它被分隔成了十幾個零碎的小段。絕大多數人的一個工作日并沒有工作8個小時,而是只有兩三個小時。余下的時間都被會議、電話會議和其他干擾給竊取了。因此,你雖然在辦公室里待滿了8小時,可感覺上像是只有兩三個小時而已。
現在你可能在想,把所有事情塞進每天8小時、每周40小時的工作時長中,壓力也太大了吧。并不是,因為我們從不硬塞。我們不會急吼吼地趕工,不干那種填鴨式的事兒,而是以從容的、可持續的步調工作。到了周五下午5點鐘,本周的40小時完成之時,若是還有活兒沒做完,下周一上午9點接著再做就是了。
如果按照每周40小時的步調,你想做的事情做不完,那么你需要鍛煉自己的選擇能力,把真正該做的事情挑選出來,而不是延長工作時間。在我們認為“必須要做”的事情中,絕大多數壓根就沒必要。這是個選擇,而我們的選擇往往都挺糟糕。
把不必要的事情砍掉之后,余下的就是你真正需要做的了。這時,你需要的就是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5天。
![]()
高質量的1小時
切分60分鐘有很多方法:
1x60=60
2x30=60
4x15=60
25+10+5+15+5=60
上面這些算式的結果都是60,可效果卻完全不同。數字一樣,可質量完全不同。我們追求的一小時,是1x60。
分成數段的1小時并不能算是1個小時,只能算是零碎時間的堆砌。如此低質量的輸人,真的很難做出任何有意義的事情。高質量的1小時是1x60,不是4x15。高質量的一天至少應該有4x60,而不是4x15x4。
時間被切割成零碎的小段后,你很難高效率地工作,但你會很容易感受到壓力:你用25分鐘打了個電話,接下來花了10分鐘跟一個拍你肩膀的同事聊了會兒,手頭上的事情剛做了5分鐘,有人叫你去參加討論,結果你在一件根本無須占用你注意力的事情上又浪費了15分鐘,最后你只剩下5分鐘來做想做的事情了。難怪人們會變得脾氣暴躁。
而且,在你努力一心多用、應付場景轉換的時候,你必須得把緩沖時間考慮進去。頭腦放下上一件事,轉而處理下一件事的時候,是需要時間的。就這樣,當時鐘走到了5點時,理論上你已經在辦公室里待了8個小時,可你卻在自問:“我今天到底都干了些什么?”你知道自己人在這里,可一個又一個小時都是輕飄飄的,因此它們都不留痕跡地溜走了。
仔細審視一下自己的時間。如果你的時間都是零碎的小段,是誰,或什么原因把它切分成了這樣?是其他人在干擾你,還是你在干擾自己?你能做出哪些改變?在1個小時內,你在同時處理幾件事?一次做一件事的意思,不是這件事做完,下一件事就飛快接上,然后再來處理第三件,而是說,一次投入好幾個小時(一整天更好)去做一件大事。
問問自己:上次你能把完全不受干擾的3個甚至4個小時留給自己和工作,是什么時候?
二、打破效率陷阱
比別人更努力,就能出類拔萃?
就算你再怎樣努力,也沒法超過全世界所有人。在這世上的某個地方,總會有人愿意跟你一樣賣力,跟你一樣渴望成功…或許比你更加渴望。
你可以比別人工作得更努力、時間更長--能做出這種假設,就說明你高看了自己的努力程度,低估了別人的付出。你干了1001個小時,別人干了1000小時,這對你的輸贏并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更糟的是,管理層贊揚這樣的員工,認為他們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因為他們始終待命,隨叫隨到,永遠在工作。這是對職業道德的嚴重曲解,同時也是“工作過度”的典型案例。
![]()
良好的職業道德指的不是隨叫隨到,而是說到做到、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天的事。尊重工作,尊重顧客,尊重同事,不浪費時間,不給別人制造不必要的麻煩,不做瓶頸。職業道德指的是做一個最根本的好人:值得他人信賴,是令人愉快的工作伙伴。
那么,如果出類拔萃的關鍵不是比別人更賣力,又該是什么呢?
有些人之所以能出類拔萃,是因為他們有天賦,有運氣,遇上了天時地利;因為他們知道如何與他人合作,如何推銷自己的創意;他們知道什么東西能打動人,會講故事,知道哪些細節重要,哪些不重要;無論身處何種情境,他們既能看清大局,也能看到細節,而且懂得如何抓住機遇,順勢而為。成功的因素還有很多很多。
所以,把“比別人更努力”的念頭從腦子里清除出去吧。別再把職業道德跟超長的工作時間畫等號。它既不能幫你領先步,也不能幫你冷靜下來。
點擊上方鏈接,即可優惠購書
三、建立可持續的職場生態
俄羅斯方塊
共享日程表是現代社會最具破壞性的發明之一。它引發了太多干擾和糾纏,制造出了太多麻煩。
在Basecamp,要想看到別人的日程表,你得跟人家直接協商,這可是個漫長的談判過程,不是自動開放給你、唾手可得的便利。你必須要有理有據,才能達到目的。你沒法直接找到某人的日程表,找到一個空檔,然后插個標記把那個時段占上。這是因為在Basecamp,沒有一個人能看到其他人的日程表。
這簡直是對通行做法的公然違背啊--在我們研究過的公司里,幾乎每一家都與此相反。在絕大多數公司,每個人都能看到其他人的日程表。一個人的日程表不僅是公開的,還經過了改進和優化--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去添上一筆。人們得到鼓勵,可以非常高效地用各種花花綠綠的色塊,把別人的一天切分成一個個30分鐘的碎片。
最近你看過自己的日程表嗎?你自己填上的內容有多少,其他人填上的有多少?
當你毫不費力就能在別人的日程表里添上幾筆的時候,那么,你對“工作時間被切割得七零八碎”的問題就無須感到驚訝。更有甚者,如果你允許一個人輕輕松松就能召集到另外5個人開會--因為軟件會自動找到每個人的空白時段--那么6人會議的數量必將暴增。
![]()
占用別人的時間應該是個極為繁難的事情才對。同時占用好幾個人的時間,這種操作應該復雜到想想就頭大,讓絕大多數人試都懶得試--除非要商議的事情萬般重要!開會應該是萬不得已的手段,尤其是大型會議。
別人占用你的時間無須付出任何代價,可你的代價卻大了去了。只有擁有充足的高質量時間,你才能做出高質量的工作。因此,當某人把時間從你手中奪走的時候,就相當于毀掉了你“踏踏實實地工作了一天”的成就感啊。真正取得進展才會讓人感到由衷的滿足,光是嘴上說說可不行。但這種滿足感被人抹殺了。
如果你對自己的大多數時間都掌控不了,那你就不可能冷靜下來。你會經常感到壓力,覺得自己安心做事的能力被人奪走了。人們很容易為共享日程表找到辯白的借口:“我只不過是在發出邀請嘛!”可沒人好意思拒絕別人的邀請,沒人希望被別人看成“很難打交道”或“請不動”。可以被人隨意添加的日程表就好像俄羅斯方塊游戲,不好意思拒絕,就只能任由方塊一個接一個地掉落下來,直到自己的一天被堆砌得滿滿當當--游戲結束。
如果沒有軟件幫助,你就懶得去安排會議,那就干脆別折騰了。這說明這個會議壓根就沒那么重要。
即時回復
對即時回復的期待猶如一根導火索,引發了太多的險情。
先是有個人給你發了封郵件。如果幾分鐘內沒有收到你的回復,他們就給你發條消息。還是沒回音?那他們就給你打電話。然后他們就會問別人,你上哪兒去了。于是那個“別人”就把上述過程重復一遍,好引起你的注意。
突然之間,你就被人從手頭的事情中拽走了。這是為什么?是十萬火急的事嗎?那行,沒問題!他們沒錯。可如果不是急事呢?幾乎從來都不是急事--那他們就不該這樣做了。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對即時回復的期待都是毫無道理的。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實時溝通工具侵人日常工作--尤其是即時信息系統和群聊工具--對即時回復的期待已經成了常態。這不是進步。
![]()
人們一般是這樣想的:如果我能飛快地發消息給你,你就也能飛快地回復我,對吧?技術上說,沒錯;但現實中,這是錯的。你把消息發給別人的速度有多快,跟人家回復你的速度沒半點關系。決定回復速度的是溝通內容本身。緊急事項?好的,回復你。你想讓我把上周發給過你的東西再發一遍?這事可以等。你想問個問題,但其實你自己也能找到答案?這事可以等。你想知道3天后客戶幾點到?這事可以等。
試試看。說完你要說的,然后回去工作,心里不作任何期待。等到對方有空、能夠回復你的時候,你自然會得到回復的。
如果對方沒有立即回復你,并不是因為他故意不理你--很可能是因為在工作。你等著的時候就沒有其他事情可做了嗎?等一等不要緊,天不會塌下來,公司也不會倒閉。它只會變成一個更加冷靜、鎮定,工作起來更舒服的地方。對每個人都一樣。
點擊上方鏈接,即可優惠購書
文末福利:關注“藍獅子圖書”公號,點贊和在看,轉發本條推文至朋友圈;并在評論區留言,談談你關于職場上如何時間管理的做法,小獅子將抽取一位幸運讀者贈送《重來3》一本~
書評人征集:希望成為“藍獅子圖書”優質書評人的書友們,歡迎添加館長小獅子官方號:lanshizi321,加入我們~
![]()
??添加館長·小獅子:lanshizi321,加入書友群,還有更多及時資訊福利等著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