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太湊巧了。
剛在頭疼個人公眾號應該發什么選題內容,就有人來給我送素材了:
![]()
這確實是我開始有點小名氣后,評論區留言中非常典型的一類。
意思是,你不夠格,憑什么來教我啊。
每一個字眼,都不回應你發的內容、講的觀點,是否站得住腳。而是,直接用身份來否定你,用錢來碾壓你。
以下,給這些個毫無邏輯的噴子做個統一回復吧。
言辭有些許激烈,如果你是我的粉絲......可以看看CoCo我如何有理有據,不帶一個臟字懟人的,哈哈,就圖一樂,我絕對不是說你們。
以下,enjoy~
總有那么一些律師,看到我分享律師創收增長和個人IP打造的心得,就像被踩了尾巴一樣跳起來,翻來覆去就一句:
“你又不是律師,沒做過律師賺過錢,憑什么教我們?”
問得好。
今天我把話撂這兒,一次性說清楚。
我不是律師,這恰恰是我最大的優勢,也是你們最應該付費學習的地方。
第一,你所謂的“律師思維”,在賺錢這件事上,恰恰是最大的“思想鋼印”和“認知牢籠”。
你們精通法律,擅長用證據鏈、邏輯推演去贏得官司。你們的世界里,非黑即白,要么合法要么違法。但商業世界不是法庭,市場的邏輯、人性的邏輯、流量的邏輯,在你們眼里往往“不合規矩”、“不夠嚴謹”。
你們習慣了坐等當事人上門,靠熟人推薦、靠信息差賺“辛苦錢”。而我,研究的是怎么讓成千上萬的陌生人,在沒見過你之前就“相信”你,怎么讓你的專業能力,變成看得見、摸得著、愿意花錢購買的“產品”。
我研究的是商業,是營銷,是人性。這是你們知識結構里最缺失的一環。
你讓一個心外科醫生去研究怎么開好一家醫院,他懂手術,但他懂醫院的品牌戰略、市場推廣、客戶服務流程、坪效和人效嗎?
他不懂!
專業技術和商業運營,是兩套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統!你們就是那個醫生,我是那個幫你們建醫院、拉病人、做品牌的人。
你們還在糾結“憑什么”,頂級的律所早就開始百萬年薪聘請CMO(首席營銷官)、CEO(首席執行官)了,而這些人,沒一個是你口中的“律師”!
![]()
第二,你們賺的是“辦案”的錢,我教的是怎么“值錢”的學問。
我沒靠做律師賺過一分錢,太對了!因為我如果也去埋頭寫訴狀、去開庭,那我看到的就跟你一樣,永遠是那一畝三分地。
我賺的是幫無數個像你一樣的律師,把他們的專業能力放大10倍、100倍,賺到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錢。
你們拼的是時薪,一個案子收幾萬、幾十萬。
我思考的是:
如何讓你跳出“計件工”的模式,打造個人IP,讓你的名字就值錢;
如何通過內容和私域,讓你從“被動等待”變為“主動篩選”,只接最優質的案源;
如何設計服務產品,讓你的一份專業知識,可以“復印”成千上萬份去賣。
我的成功,不體現在我能幫你寫一份多牛的代理詞,而是體現在有多少律師因為我的方法,從一年苦哈哈幾十萬,做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
我的客戶案例就是我的“判例法”,我的學員收入增長就是我的“證據鏈”。
第三,別拿你的“戰術勤奮”來掩蓋你的“戰略懶惰”。
很多律師噴我,本質上是一種心理防御。
因為我的存在,戳破了他們“只要專業好,案子自然來”的原始幻想。
他們不愿意承認,自己那么多年的寒窗苦讀、熬夜寫材料,在商業競爭面前,竟然如此無力。
他們寧愿花時間在網上抬杠,也不愿意花時間去學學市場定位、用戶心理、內容營銷這些能真正改變他們命運的“道”和“術”。
這種行為,不是無知,是懶惰和懦弱。
你噴我一句“你不是律師”,然后呢?
然后你繼續回去加班寫材料,繼續在酒局上唯唯諾諾,繼續為了一個幾萬塊的小案子跟當事人扯皮。
而那些虛心向我學習的律師,正在搭建自己的流量池,正在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KOL,正在享受市場帶來的紅利。
我們之間,隔著的不是“律師證”,而是兩個時代。
![]()
最后:
永遠不要用你吃飯的本事,去質疑別人吃飯的本事。
你覺得姚明需要比他的教練跑得更快,才能聽教練的戰術安排嗎? 你覺得一個頂級的F1賽車手,需要比他的工程師更懂引擎的每一個零件,才能開好車嗎?
收起你那可憐又可笑的專業優越感吧。
在“如何把你的律師服務賣出個好價錢”這件事上,我,就是比你專業。
我的朋友圈,服務的是擁抱變化、渴望增長的法律精英,不是活在過去、固步自封的老古董。
道不同,不相為謀。
看不慣的,請自刪。
看得慣的,請給自己鼓個掌,你肯定能抓住當下的紅利,賺到你認知范圍內的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