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平臺流傳 “開市客超市下架并召回麻六記酸辣粉” 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7月27日,作為該產品代工生產商的四川白家阿寬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家阿寬”)發布聲明稱,對此高度重視,第一時間配合客戶要求對該產品進行了全面嚴密排查,現已發出召回通知,目前所有存在質量風險的該規格產品已全部下架,由公司進行進一步調查追溯處理。
![]()
作為知名速食企業,白家阿寬近年頻發食品安全問題,反映出其在質量管理體系中存在漏洞,且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機制亟待完善。此類事件不僅沖擊品牌信譽,更凸顯強化全鏈條食安管控的緊迫性。
01
代工出現質量問題,向消費者和麻六記品牌致歉
據報道,多地消費者反映買到發霉的麻六記酸辣粉。
7月25日,深圳的一名消費者表示,她發現一盒購買自開市客(知名餐飲品牌“Costco”超市)的麻六記酸辣粉粉餅發霉,且有一股刺鼻的味道。根據她提供的產品圖片顯示,該產品生產日期為今年6月16日,酸辣粉表面有疑似發霉跡象。
![]()
一名寧波消費者向媒體表示,在寧波開市客買到了發霉的麻六記酸辣粉。消費者提供的訂單截圖和產品信息顯示,她于7月22日在開市客買了一箱麻六記酸辣粉(270g×8盒),實際支付49.9元,生產日期也是今年6月16日,批次號為20250616 64 94AQ,粉餅表面也有疑似霉斑的不明物質。
調查發現,上海、深圳、蘇州、杭州六地門店客服均回應麻六記酸辣粉確已全部下架,同時,開市客App目前也檢索不到麻六記的相關產品。
而麻六記在開市客售賣的酸辣粉主要依靠第三方代工生產,制造商主要是四川白家阿寬食品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7月27日,該公司作出回應。
白家阿寬稱,針對購買上述問題批次產品的消費者,可聯系原商家退貨退款,或通過白家阿寬官方客服登記處理,公司將承擔全部退貨費用,并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提供相應經濟補償。
同時,白家阿寬表示,已全面整治生產質量管理,加強消殺工藝管控,升級質量實時監測流程。后續將以更高標準管控生產全環節,確保產品安全。白家阿寬還就此次質量問題向消費者和麻六記品牌致歉。
![]()
根據白家阿寬遞交的上市申請書和財報,麻六記從2022年起躍升為白家阿寬的第一大客戶,2022年,麻六記向白家阿寬采購方便食品的金額為5034.51萬元,2023年,這一數字上升至1.74億元,同比增長了245.65%;2024年,該數字為2.01億元,同比增長15.52%,增速已經明顯放緩。
02
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亟待構筑品控防線
官網資料顯示,白家阿寬成立于2016年12月,公司產品主要涉足非油炸方便面、方便粉絲、方便米粉、自加熱食品、輕烹自煮面品、輕食復合調味料等六大品類,擁有主品牌“阿寬”和“白家陳記”,“川香廚房”、“舌尖爆料”、“小城故事”、“輕林”等副品牌。
![]()
2019年12月白家阿寬完成A輪融資,2020年5月完成B輪融資,2020年9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2020年12月公司完成C輪融資。
也是在2020年,白家阿寬開始沖擊資本市場,并在當年2月和6月完成總額3億元左右的2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同創偉業、前海股權投資基金、常州彬復現代服務業基金、高瓴創投、茅臺建信基金、壹叁資本、彬復基金等等。
但白家阿寬作為一家老牌食品企業,盡管為一眾網紅品牌麻六記、李子柒等代工,擴大了業務,但因為代工模式的利潤空間并不高。
2021年-2024年,阿寬食品的營收分別為12.14億元、12.46億元、13.03億元、13.64億元,增速分別為9.40%、2.64%、4.54%、4.72%。同期,歸屬于申請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0.59億元、0.69億元、0.5億元和0.47億元,增速分別為-22.68%、16.71%、-26.80%、-6.79%,盈利水平并不穩定。
同時,圍繞在白家阿寬身邊的其他食品安全問題也不少。
今 年 7 月 8 日,有消費者在廣州市花都區購買的白家阿寬錦里古街酸辣粉打開后發現大塊霉菌;6 月 4 日,有消費者在重慶觀音橋購買的阿寬麻醬面皮中出現大塊白色蟲卵;6 月,還有消費者稱在拼多多購買的阿寬面皮里有蟲子或蛆,以及在阿寬新疆炒米粉中發現發霉變質現象等。
猶記得2022之時,因消費者投訴所售部分方便食品存在黑點黑斑、異物等問題較為集中,白家阿寬被四川省成都市市場監管局約談、重點公示。
![]()
與此同時,公開資料顯示,在白家阿寬謀求上市過程中,證監會在對阿寬食品IPO第一次反饋意見中,提出了46個問題,除了增資、股權轉讓、股權代持的合理性等,食品安全也被重點提及。
可惜的是,白家阿寬的食品安全問題似乎一直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如今的投訴量依舊維持在上百條。據黑貓投訴等平臺顯示,白家阿寬異物、包裝袋破損、發霉等問題頻頻出現。
![]()
當前,方便食品行業競爭激烈,對白家阿寬而言,食品安全問題仍是重要挑戰,這會直接影響品牌形象和消費者信任。因此,阿寬必須嚴格把控供應鏈,強化品控體系,通過透明化生產和第三方認證重塑品牌公信力。
與此同時,面對康師傅、統一等巨頭的強勢圍剿,以及新興網紅品牌的跨界沖擊,阿寬食品亟需構建多維競爭壁壘。一方面,需在產品創新和品牌差異化上發力,聚焦健康化、高端化的新品等;另一方面,借助社交媒體和直播電商,強化品牌定位,增強年輕消費者粘性。只有筑牢食品安全底線+打造差異化競爭力,企業才有可能在紅海市場中突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