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表彰我國優秀青年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貢獻,集中展示新時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激勵引導全國廣大青年積極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日前,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暨新時代青年先鋒獎評選結果揭曉。本報記者采訪賈博濤、李利等4位2025年度新時代青年先鋒獎獲得者,深入報道他們在文旅領域爭當排頭兵和生力軍、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的實踐探索和成功經驗。
本報記者 秦 毅
![]()
年僅26歲、被眾多小朋友親切地喚為“戲法哥哥”的賈博濤是此次陜西新時代青年先鋒獎得主中唯一一位文旅領域代表。
“戲法對于我和孩子們來說,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傳遞愛與希望的橋梁。”賈博濤表示,獲得新時代青年先鋒獎是榮耀更是鞭策,“我將繼續與我的戲法一起,激發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熱情。”
賈博濤,陜西渭南人,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華山戲法第五代傳承人、留守兒童公益大使。他雖然年輕,卻是一名在公益道路上堅守了11年的“老兵”。
賈博濤的公益之路,始于2013年。10多年來,他深耕公益,捐書捐物,自14歲加入志愿者隊伍以來,志愿服務時長5830小時,為1200多名留守兒童和特殊兒童傳授魔術和戲法,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
在渭南城區幾所特殊教育學校和城外的困難兒童服務中心,時常能看到賈博濤的身影。他和師父雷鳴為特殊兒童、困難兒童辦起了華山戲法公益講堂,希望這些孩子能掌握一門基本的謀生技能。
多年來,賈博濤將非遺傳承與公益事業相結合,義務演出、免費培訓……他用一次次的表演、一堂堂的教學,為眾多困難兒童與特殊兒童打開了通往藝術的大門。
華山戲法是華山腳下的一顆文化明珠,充滿奇幻與魅力。作為傳承人,賈博濤肩負傳承使命,開展公益非遺宣傳、公益惠民演出。
多年來,他的足跡遍布渭南市臨渭區、華陰市、潼關縣等縣(市、區)的70余個鄉鎮、160余個村(社區),累計演出400多場,惠及萬余名觀眾。同時,他還將戲法與現代傳播方式結合,通過短視頻、直播,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并愛上這門古老技藝。
賈博濤與小伙伴們拍攝“慢動作拆解戲法”,讓更多人了解華山戲法的原理,愛上戲法。在此過程中,有一場直播最多吸引10萬人觀看,抖音話題點擊量超1000萬次。“去年,我們團隊與西安高校合作的創業項目《國潮幻術詩意展》斬獲國際創新大賽金獎,這讓我更堅信傳統文化對年輕人有很大吸引力,我們將繼續努力。”賈博濤說。
傳承非遺、愛心幫扶、志愿服務,賈博濤以實際行動影響身邊的青年。他曾帶領上百名大學生參與扶貧,針對家鄉的非遺項目“臨渭草編”進行文創開發,通過參加創新創業大賽、“一帶一路”(陜西)特色商品展覽會擴展銷售渠道,銷售額達15萬元。
此外,賈博濤加入渭南市“東秦新青年”新時代理論宣講團和渭南青年講師團,以華山戲法為載體,宣講黨的創新理論,覆蓋全市12個縣市區、部分市直部門、駐渭各高校和企業,累計開展線下宣講50余場次,直接受眾達7000余人次。
作為“非遺+公益”的標桿人物,賈博濤心系家鄉發展、傾心幫扶困難兒童,多年的公益之路體現了新時代青年人的擔當,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相繼榮獲“中國好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陜西好人”等榮譽。
“戲法讓我與傳統文化相連,公益則讓我與社會溫暖相融。孩子們的笑容和文化的傳承,是我戲法創作的靈感來源。”在公益與非遺傳承的道路上,賈博濤用戲法和愛心,為孩子們鋪就了一條通往夢想的道路,同時也激勵著更多青年人投身公益和非遺事業。
2020年春節前夕,賈博濤用自己的3000元獎學金為60余名困難兒童家庭送上特別的春節禮物。2024年,他帶動愛心人士,多方籌集資金,為家鄉的老人送去10萬元春節慰問品,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百變戲法,不變初心”的情懷。
“我將繼續把非遺與公益緊密地結合起來,讓更多人可以憑借非遺展翅高飛、追逐夢想。”賈博濤說。
來源:中國文化報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