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特別的表演,讓孩子們從小接觸非遺,讓歷史文化不僅僅是書本上的文字,而且可親、可感、可觸……”5月24日,一場以小朋友們為主角的文藝匯演,讓觀眾們大飽眼福。與常見的少兒才藝演出不同的是,舞臺上,剪紙變身孩子們的“時裝”,簪花習俗化成為創作靈感,中醫藥文化滋養出草藥“傳承人”,厚重深沉的陶器開口“講述”自己的故事,而小小秦腔傳人則有模有樣地高唱大秦正聲……
![]()
在這場以“夢想童樂薈 萌娃‘@’非遺”為主題的陜西省小天鵝藝術團四十周年暨藝術啟蒙專業十周年慶典演出中,300余名孩子以“非遺+藝術”的形式,盡情擁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綻放出非遺傳承與美育融合的無限創意。
![]()
當日的文藝匯演,共匯集了13個以不同非遺技藝為元素的精彩節目。當孩子們化身傳統文化小使者,他們以靈動舞姿、創意表演詮釋非遺文化,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跨越時空、充滿童趣與古韻的視聽盛宴。
此次活動不僅是對過去十年教育成果的回顧與總結,也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傳承傳統文化的舞臺。
![]()
舞臺上,從表達對傳統手工技藝熱愛和對祖國大美山河贊美的 《竹間童戲令》,到揭開陶紋背后歷史與文化的《陶紋語千年》,從以非遺“簪花圍”為靈感創作的《頂上生花》,到以展現中醫文化與現代科技交融的《杏林解碼》……無不通過動態展演與沉浸式體驗相結合的形式,讓古老非遺跨越時空,在萌娃們的演繹之下“活”了起來。
![]()
泉州蟳蜅女簪花圍習俗歷史悠久,2008 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地女性將四季鮮花串成花環,盤戴在發髻間,宛如頭戴百花,絢麗奪目,承載著獨特的閩南文化與漁家風情。舞臺上,《頂上生花》從這一習俗中汲取靈感,親子啟蒙班的小朋友們身著閩南特色服飾,頭戴色彩繽紛、馥郁芬芳的簪花圍,伴著悠揚的音樂,在家長們的默契配合下,共同演繹出一幅幅生動的閩南生活畫卷。
![]()
在《杏林解碼》中,小演員們化身成靈動可愛的“非遺草藥傳承人”,用活潑俏皮的舞蹈和生動有趣的對話,將薄荷、蒲公英等常見草藥的功效娓娓道來。“不僅僅是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還有奇妙的科技暢想,這樣的節目很有意思。”觀眾陳女士這樣評價。
記者看到,舞臺上,絢麗的燈光配合著孩子們的精彩演繹,把草藥世界的神奇鮮活地展現而出。與此同時,孩子們與智能中醫機器人在舞臺上互動,展現著現代科技與傳統中醫結合的奇妙過程,讓觀眾直觀感受到中醫在新時代的創新與發展,也吸引更多人關注中醫、了解中醫、愛上中醫。
![]()
舞臺上,《千年紙鳶對話未來蒼穹》以非遺紙鳶為魂、無人機科技為翼,用童真舞步串起跨越時空的飛行夢想;在《扇影翩翩綻華彩》節目中,孩子們手持精致的折扇、團扇、刀扇,翩翩起舞,扇影流光被極致展現;以“扎染”為主題的創意情景劇《童染東方色》中,孩子們將扎染“扎”“染”“拆”三大步驟融入趣味劇情;激情昂揚的《踏鼓》,則以鼓樂文化為靈魂,通過原生態舞蹈、創新編排,為觀眾帶來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
當天,非遺經由童心童趣的演繹,活潑躍然舞臺之上——情景劇《剪花成韻》中,10余名小朋友們身著剪紙元素服飾,與非遺傳承人同臺合作,演繹“小剪刀奇遇記”;花饃節目帶來了一場兼具視覺與味覺的舞臺盛宴,俏皮靈動花饃在孩子們的演繹下,有了“靈魂”。
![]()
整場演出在萌娃與戲曲名家聯袂帶來的秦腔演出,以及與方言歌曲代表歌手程渤智共同演唱的《西安人的歌》中進入高潮,臺下觀眾紛紛舉起手機記錄,傳統藝術的魅力在童真詮釋下綻放出的別樣光彩。
![]()
“親子啟蒙專業旨在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接觸藝術、培養興趣的平臺,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教育,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陜西省小天鵝藝術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藝術團將繼續深耕非遺教育,策劃更多形式新穎的主題活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綻放光彩。
(秦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