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的贏家:特朗普家族300億美元暴利背后的"政策套現術"
一、時間線與關鍵操作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布對全球貿易伙伴加征10%基礎關稅及最高46%懲罰性關稅,引發美股連續暴跌,道瓊斯指數兩日內蒸發5.9萬億美元市值。4月9日政策急轉彎宣布暫停關稅前4小時,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喊單"這是買入的大好時機!!!DJT",其旗下特朗普媒體科技集團(DJT.US)當日股價暴漲22.67%,僅此一項使其個人財富單日增加4.15億美元。
更隱蔽的操作發生在政策變動前:
加密貨幣收割:1月18日特朗普推出"特朗普幣",配合關稅政策預期炒作,代幣價格從0.18美元飆升至75.35美元,家族通過控制80%代幣獲利超320億美元;
提前拋售布局:3月底對沖基金以6年來最快速度拋售科技股,高盛數據顯示75%拋售集中在關稅敏感企業,而特朗普家族通過關聯基金參與做空;
關聯企業套利:DJT集團在關稅恐慌期低價回購股票,政策反轉后高價減持,配合特朗普社交媒體喊單完成套利。
二、三重收割模式
1. 信息差套利
白宮內部文件顯示,關稅政策變動決策流程僅限特朗普、女婿庫什納等5人知曉。4月8日《華爾街日報》曝出,庫什納家族基金在政策反轉前72小時大舉買入看漲期權,單筆合約收益率達380%。
2. 輿論操縱
特朗普在"真實社交"平臺同步釋放矛盾信號:4月7日轉發"股市崩盤是故意的"陰謀論推文制造恐慌,次日又釋放"考慮暫停關稅"假消息誘導市場波動,通過反復收割多空雙方獲利。
3. 制度漏洞利用
美國《證券法》規定總統無需披露資產交易,特朗普家族通過離岸信托持有DJT集團股份,在政策敏感期進行"合法內幕交易"。數據顯示,4月2-9日其家族通過38個關聯賬戶完成200億美元級高頻交易。
三、"蠅頭小利"背后的經濟代價
雖然特朗普家族短期套現300億美元,但代價觸目驚心:
民生災難:耶魯大學測算顯示,關稅政策導致美國家庭年均多支出3800美元,食品價格上漲8.4%;
企業崩塌:科技七巨頭市值蒸發1.6萬億美元,蘋果被迫推遲iPhone 18發布,特斯拉裁員15%;
美元危機:中國連續三月拋售美債購黃金,沙特啟用人民幣結算石油,美元指數跌破90關口。
四、歷史輪回中的"舍本逐末"
1930年胡佛政府簽署《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導致全球貿易萎縮60%,如今特朗普關稅覆蓋經濟體量是當年的12倍。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西格爾指出,當前政策錯誤比大蕭條時期更嚴重,可能使美國GDP增速下降3.2%。
諷刺的是,特朗普鐵桿支持者反成最大受害者:五大湖"鐵銹帶"失業率突破9%,農場主因對華出口暴跌倒掉價值47億美元農產品,而這些群體正是其基本盤。
五、癲狂背后的制度失靈
監管真空:SEC前主席克萊頓承認"總統交易無法可管",特朗普利用《總統記錄法》漏洞拒絕提供政策決策時間記錄;
輿論操控:福克斯新聞配合發布18篇"關稅利好制造業"報道,后被揭發其母公司持有特朗普集團23%股份;
司法癱瘓:眾議院監督委員會要求調查時,白宮援引"行政特權"封存92%相關文件。
這場300億美元的財富魔術,本質是權力資本化的極致演繹。當總統府變成對沖基金操盤室,當關稅政策淪為家族提款機,美國正用國家信用為私人暴利買單——這或許才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真實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