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正紅旗下》
作者:老舍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文作者:團子的成長筆記
今天寫的是第二章的讀后感。
見識到旗人的講究了,其實也是為了面子打腫臉充胖子。
老舍一家人全靠父親每個月3兩銀子的收入養活一大家子,這也就是勉強維持著。
母親再會勤儉持家也總是會有一些額外支出,比如自古以來的人情往來。
紅白喜事得送禮,如果一年有好幾次,累積的金額很可觀。
“不去給親友們行禮等于自絕于親友,沒臉再活下去,死了也欠光榮。而且,禮到人不到還不行啊。這就須于送禮而外,還得整理鞋襪,添換頭繩與絹花,甚至得作非作不可的新衣裳。”
團子小時候,家里走親戚比較多,連奶奶那輩的親戚都要送禮。
這些年倒是好了點,關系比較遠的親戚基本不走動,剩下都是比較親近的。
不過也就是我爸媽他們在走,到了我們這代人,和親戚的往來大大減少,送禮沒父輩那么多。
而這本書里的時代是清朝末期,對于面子還是看得極重的,所以,這項開支也是必不可少的,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老舍母親被邀請當送親太太,看起來是榮譽,但實際也是沉重的負擔。去送親,總要打扮體面吧,坐騾車,雇個老媽子,都要花錢。
至于首飾,置辦不起,只能向姑母借用。
人人都夸老舍母親,但老舍母親很愁,夸獎并不能當飯吃,過多的應酬要耗費不少錢,家里入不敷出,只能是寅吃卯糧。
“領到餉銀,便去還債。還了債,所余無幾,就再去賒。”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姑母的生活,去玩牌、逛護國寺、串親戚、聽曲。
姑母住在老舍家,一個人領著幾份錢糧,日子過得相當舒坦。
而老舍母親除了必要應酬,平日都待在家里做家務活。
一個月3兩銀子,老舍母親要再三規劃,要還的債務,家庭日常開支。
“還完債剩余的銀錢就是家里一個月的開銷,去玩牌、逛護國寺、串親戚。”
老舍母親是一個勤勞的人,她甚至想過接點縫補之類的活計貼補一下家用,但姑母不允許,覺得不體面。
有點反感姑母這樣的人,她可以不幫助老舍一家,但老舍母親想做點事情減輕家庭負擔她也要反對。
姑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她自己經濟條件好,日子過得悠哉悠哉。如果不是捉襟見肘,誰不想維持體面呢。
老舍母親快愁死,得了老兒子是件高興的事,親友們肯定來祝賀,但家里沒有錢招待親友。
此時,團子想到一句話,一文錢難倒英雄漢。母親再能干,沒錢就是沒錢。
找姑母借錢張不開口,姑母對母親的態度都不好,指望她借錢也很有難度,父親沒下班。
添丁本應是喜事,母親卻愁得不得了。
還好有大舅媽家的二哥福海來幫忙,總算是幫老舍母親渡過難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