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年11月,寧波馬園路,罐頭廠的鐵門在銹蝕鉸鏈的呻吟中被艱難推開。
35歲的熊續強帶著一紙任命書走進了罐頭廠,倉庫里是堆積如山的滯銷罐頭,空氣中彌漫的不僅有毛筍腐敗的酸臭,更是計劃經濟最后的蕭瑟。
這個畢業于浙江工業大學化機系的寧波佬,一路從農藥廠技術員干到了市鄉鎮企業局副局長,被領導點名到罐頭廠來 “救火”。
但罐頭廠的爛攤子仍超出了他預期——年產能1.5萬噸,訂單卻不足3000噸,全廠數千員工坐等著發工資。
賬面上兩千萬元的虧損更像陰云一樣,牢牢籠罩著這家老牌國企。
新官上任的他大刀闊斧砍掉銷量不好的毛筍罐頭,籌集資金轉而生產桔子罐頭。
“訂單就是生命!”熊續強把銷售科改組為“敢死隊”,更親自帶隊闖廣交會找銷路。
包裝車間女工們更清楚記得:計件工資表被貼在車間門口。
如果開了上帝視角就會發現,同樣的場景,正在寧波的各個角落的廠里出現。
甬港服裝廠的鄭永剛,寧海電表廠的鄭堅江、青春服裝廠的李如成,這些廠長們不約而同,踏上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切換的大浪。
第二年,寧波罐頭廠的桔子罐頭經香港轉口至東南亞,廠子不僅賺到了錢,更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
當女工們的工資從48元漲到126元時,兩年時間就讓這家國營老廠大變樣的熊廠長,仕途一片大好。
可38歲他,卻做了個讓所有親朋都覺得不可思議的舉動——辭職下海。
![]()
1994年熊續強辭去副處級公職,在中山路租下兩間辦公室,打出了"銀億房產"的招牌。
彼時在省城杭州,曾是中國十大罐頭廠之一的杭州罐頭廠,已經被一家叫娃哈哈的校辦企業兼并。
熊續強已經嗅到了機會的味道,他顯然不想錯過。
01
![]()
當時的寧波,城市建設才剛剛開始,隨著市中心幾條主要道路的拓寬,不少開發商也聞風而動,高樓大廈拔地而起。
那時候的銀億,還只能算得是小打小鬧,但接連的兩次危機,卻讓熊續強找到了不一樣的崛起之路。
先是海南地產泡沫破滅,背后是全國性的銀根緊縮,緊接而來的亞洲金融危機,又讓剛喘口氣的中國房地產一下子丟了魂。
昔日忙碌的工地,很多一下子變成了爛尾樓。
![]()
不過隨著98年福利分房政策的取消,大大小小的開發商紛紛翻身把歌唱。但與其他房企熱衷拿地建新樓不同,熊續強卻把目光放在了爛尾樓上。
十年時間,銀億接連吃下寧波華僑飯店、外灘大廈等18個爛尾樓項目,靠著“收購-改造-溢價”,熊續強成功賺到了第一桶金。
被寧波人稱為“爛尾樓處理專家”的銀億,年營收更超過了百億,一躍成為中國500強企業。
慶功宴上的熊續強更是興奮:"我們建的不僅是房子,是寧波這座城市的臉面。"
![]()
如果按照其他地產公司的成功路徑,銀億應該走出寧波,走向全國,并在中國城市化浪潮中做大做強。
可之后銀億的發展卻不盡相同,這也跟熊續強的背景相關——作為公務員下海的企業家,他關注國家戰略更勝過行業變化。
早在2007年,銀億就進入礦產資源領域,從山西到廣西,銀億的觸角不斷向下地下延伸。熊續強還跑遍東南亞拓展礦產資源。
業務多元化必然需要更多的資金,這就意味著熊續強要想再做大,必須要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銀億由此在2009年啟動了上市計劃。
![]()
頂著新晉“寧波首富”的名號,熊續強掌舵下的銀億沖著IPO狂飆突進。
萬萬沒想到,國務院出臺“新國十條”,房企國內IPO通道被無聲關閉,借殼上市于是成了銀億的唯一選擇。
熊續強很快瞄準了陷入泥潭的甘肅上市企業S*ST蘭光。
在外界看來,S*ST蘭光并不算是好殼,當時的S*ST蘭光不僅連續三年虧損,五次引入重組方都宣布失敗。
02
有大師說過: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不算。
2010年3月,銀億重組方案經證監會審核“有條件通過”,但直到1年后,借殼上市方案才最終獲批。
在這期間,銀億已經投入了7個多億,用來解決S*ST蘭光的過往資金和債務問題,足見熊續強必須拿下的決心。
2011年8月,S*ST蘭光變更為銀億股份,并在深交所恢復上市,熊續強也擁有了第一家上市公司——銀億股份。
奈何此時,房地產市場已然變天。
![]()
2011年在中國房地產發展史上,是毫無疑問的“調控大年”,這一年全國有46個城市被限購,其中就有寧波。
商業直覺告訴熊續強:地產高速發展的時機已經過了,是時候早做轉型打算了。
熊續強的轉型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大舉收并購。
他先是在2014年斥資3.5億元實控寧波本土上市公司康強電子,緊接著又在2016年砸下8.4億元,實控廣西上市公司河池化工。
三年時間,銀億系完成了14筆收購,數量力壓“海航系”和“復星系”,位列民營企業第一。
五年不到,熊續強就成了三家A股上司的實控人,這個速度著實讓人咂舌。
![]()
當時的銀億就像綁上了火箭,想要采訪掌門人熊續強的各路記者,從全國各地趕來,一股腦地扎到寧波三江口外灘大廈樓下。
熊續強并沒讓大家等多久,因為很快就有更大的新聞——銀億耗資123億,收購了比利時邦奇、美國ARC和日本艾禮富。
![]()
前兩宗資產也被作價109億元注入上市公司銀億股份,而這也是熊續強的第二步轉型。
收購完成后,汽車制造營收超過房地產業務,上市公司銀億股份就此轉型為“房地產+高端制造”的雙輪驅動。
對于戰略轉型,熊續強的解釋是:“以前寧波人住銀億的房子,希望以后寧波人開的汽車里有更多銀億的產品。”
但鮮為人知的是,為湊足收購款,熊氏家族質押了銀億股份95%股權,質押融資的115億中,有83億用于支付并購尾款。
高杠桿的收購無異于一場豪賭,當年熊續強敢砸7個億賭一個上市資格,現在他就敢砸123億賭再造一個銀億。
2017年銀億集團銷售收入沖上652億,位列中國民企第52位,排名浙江全省第11位。
在當年的胡潤百富榜上,他還憑借350億的身家排名第56位,繼續穩坐首富寶座,一時風頭無兩。
![]()
事實證明,所有的花團錦簇,都已經暗中標定好了價碼。
03
![]()
時間來到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結束了中國車市長達27年的持續增長,經歷了自1991年以來的首次年度下滑。
銷量每下滑一個百分點,對于造車產業鏈都是生死攸關的大事,銀億股份押重注的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績同比下滑36.5%,年營收剛過50億。
另一條業務大腿房地產本應該支棱起來,那幾年地產行業水漲船高,恒大2018年業績都超過了5500億。
然而銀億股份的地產營收卻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也不知道熊續強是不是對汽車制造太過自信,還是對房地產發展太不樂觀,2017年,銀億拿地只花了15億,2018年更是一塊地都沒拿。
![]()
對于經歷過大風大浪的熊續強而言,按照經驗這些業績波動本可以通過時間熨平,奈何資管新規的出臺,限制了銀億左右騰挪的空間。
自身造血的速度趕不上債務滾動的敞口,第一個出事的就是上市公司銀億股份。
2018年平安夜,手持"15銀億01"債券的投資者擠滿了銀億總部大門。
這只發行于2015年的企業債,編號15銀億01,總規模3個億,債券期限為5年,票面利率7.28%,第三年投資者可以選擇回售。
銀億已經將第四年的票面利率調至8.78%。不過奇怪的是,幾乎所有“15銀億01”投資者都選擇了回售。
可銀億股份卻發布公告:由于短期內資金周轉困難,才導致未能如期償付。
![]()
投資者欲哭無淚,股民們更是打破腦袋也想不通——公司三季報明明還顯示,銀億股份賬上還有12多億,怎么區區3個億就還不上了。
![]()
這后面還跟著 “16銀億04”、“16銀億05”和“16銀億07”三只債券,發行規模加起來15個億,一下子所有的投資者都慌了。
錢究竟到哪里去了,這的確是個好問題。
04
2019年4月30日,上市公司銀億股份從早到晚,一口氣發了幾十條公告。
其中最重要的是3點:
1、銀億股份2018年凈利潤虧損5.73億,創借殼上市以來最差業績;
2、截至年報披露日,銀億股份已經有24.33億銀行貸款逾期;
2、2018年銀億股份有31.93億被熊續強實控的企業占用,目前還有22多億沒有歸還。
當年的蘭光因大股東占用資金被戴上ST,如今的銀億同樣因此戴帽,歷史就這樣走入輪回。
這邊ST銀億正忙著回復深交所的問詢函,那邊的母公司——銀億集團和控股股東卻在6月14日向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
![]()
赫赫有名的寧波銀億,就如同一臺沒有來得及發出剎車預警的汽車,一頭撞到了時代的南墻之上。
熊續強不惜違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高比例質押股票,搞連續的跨界并購,再造一個銀億的夢再狂熱,最后卻落得資不抵債。
只有冰冷的年報數據,試圖打醒每一個身處其中的當事人。
![]()
2020年6月20日,ST銀億發布2019年報,凈利潤報虧71.74億,由此戴上退市風險警示(*ST)。
資本市場殘酷無情,在母公司申請破產一年后,*ST銀億也正式進入重整程序。
盡管虧得連底褲都要掉了,可上市公司這塊牌子,還是吸引了很多有資金更有野心的家伙。
2020年12月,戰投方梓禾瑾芯帶著32億入場,介入銀億股份的重整工作。
盡管過程中遇到幾次資金違約的小波折,最終在2022年2月,*ST銀億的重整計劃順利完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從熊續強變成了葉驥。
另一家上市公司康強電子也在同日發出公告,公司實控人由熊續強變成了葉驥。
這也意味著,熊續強名下只有一家上市公司——由河池化工更名而來的河化股份。
![]()
河池化工在熊續強入主之后也是命途多舛,跟銀億股份也算是難兄難弟,也戴上了退市風險警示的帽子。
好不容易在2021年4月才摘掉*ST,證券簡稱改成了河化股份。無獨有偶,破產重整后的銀億股份也在2023年1月更名為山子高科。
經歷了十二年,整整一個輪回之后,一切都好像都要重新開始,可唯獨熊續強還不能消停。
05
在經過了整整五年之后,2024年10月,寧波中院作出《民事裁定書》,裁定批準《銀億集團有限公司等十七家公司合并重整案重整計劃》。
有消息稱:17家企業的評估總資產為95億元,債權人申報的總負債卻高達491億元。
靠什么還清債務?68歲的熊續強,目前手上能打的牌還有四張——新材料、能源、醫藥化工、進出口貿易。
![]()
30年前還能力挽狂瀾的他,現在恐怕只剩下廉頗老矣的感嘆。
站在三江口北望,銀億外灘大廈的玻璃幕墻折射出魔幻現實:
曾簽下百億并購協議的會議室,如今貼著法院封條;地下車庫里,曾經威風凜凜的奔馳S600早已落滿灰塵。
那些在資本盛宴中狂歡的人,終將在周期清算時付出了代價。
只有甬江的潮水依然日復一日,沖刷著兩岸,更像是洗去一個時代的印記。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