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日,呼和浩特殯儀館的工作人員正忙著接待一群前來存放尸體的人。按慣例,他們問了死者家屬幾個問題。
"死者叫啥名?咋個死的?"工作人員例行公事地問道。
"我爹,姓褚。喝醉了,不小心把房子點著了,燒死的。"一個年輕人耷拉著腦袋,沉聲回答。
![]()
工作人員聽完,撇了撇嘴,心想:又是一個酒鬼。他掀開裹尸布,準備例行檢查。可這一看不要緊,當場就愣住了。
"哎呀媽呀!"他驚呼一聲,"這咋回事?頭咋包得這么嚴實?"
褚某的腦袋被幾條毛巾裹得嚴嚴實實,活像個木乃伊。工作人員狐疑地看向那群家屬,只見他們個個耷拉著腦袋,沉默不語。
"不對勁啊。"工作人員皺起眉頭,"你們有死亡證明嗎?沒有的話,得先報警。"
褚某的兒子一聽要報警,臉色頓時變得煞白。但他還是硬著頭皮,拿出手機撥通了110。
沒過多久,轄區派出所的警察就趕到了殯儀館。他們二話不說,直接上前掀開了裹在褚某頭上的毛巾。
"我的天!"一個警察驚呼道,"這哪是燒死的,分明是被人打死的!"
只見褚某的頭上有三個深深的凹陷,頭骨都碎了。鮮血早已凝固,但傷口的猙獰程度仍讓人不寒而栗。
"這是鈍器造成的傷。"一個經驗豐富的警察說道,"看來是被人用重物連續擊打致死。"
![]()
褚某的兒子聽到這話,臉色刷的一下變得慘白。他結結巴巴地說:"不...不可能吧?我爹不是...不是被燒死的嗎?"
警察嚴肅地看著他:"年輕人,你最好從實招來。這種傷勢,絕不是火燒能造成的。"
警方很快查明,死者褚某今年50歲,家住塞罕區。據家屬稱,就在前一天下午,也就是10月1日,褚某和妻子張某在家。
"我爹平常就愛喝酒,"兒子小褚說,"經常喝醉了干蠢事。有次差點在高速上跳車,還有次掉水溝里險些淹死。我們都說他早晚要死在酒上。"
警察聽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所以你們聽說他把自己燒死了,也沒覺得奇怪?"
"是啊,"小褚苦笑道,"我趕到家里時,我爹已經...那樣了。地上、床上都是燒焦的被褥。我媽說他喝醉了,不小心點著了火..."
警察打斷了他:"你媽呢?她人在哪?"
小褚一愣:"在家吧。怎么了?"
警察沒有回答,只是互相使了個眼色。他們心里清楚,這案子遠沒有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
![]()
警方立即趕往褚某家中。他們剛到院子,就看到一個瘦小的中年婦女正在收拾院子里的狼藉。
"張某?"一個警察問道。
那婦女抬起頭,怯生生地點了點頭。
"能跟我們說說昨天發生的事嗎?"警察和顏悅色地問道。
張某的目光閃爍了一下,然后低聲說:"我...我老褚喝醉了,發酒瘋。我怕他打我,就出去了。回來時...他已經..."
"已經怎么了?"警察追問道。
張某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警察見狀,決定先勘查現場。
他們仔細檢查了褚某的臥室。床上、墻上、天花板上,到處都是噴濺狀的血跡。雖然有被清理過的痕跡,但在專業設備下,這些血跡無處遁形。
"看來,兇案就是發生在這里。"一個警察低聲說道。
![]()
警察們走出房間,在院子里發現了幾只死雞和灑了一地的面粉。
"這是怎么回事?"警察問張某。
張某嘆了口氣:"這都是老褚喝醉了搞出來的。他一喝醉就發瘋,打雞撒面的..."
警察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那你說,他發酒瘋的時候你在哪?"
"我...我害怕他打我,就出去了。"張某結結巴巴地說,"等我回來,就看到他摔倒了..."
警察瞇起眼睛:"然后呢?"
"然后...然后他就喊著不活了,把門簾、窗簾、被子都拉到身上,點了把火..."張某說著,聲音越來越小。
警察們交換了一個眼神。他們心里清楚,張某的說法漏洞百出。但現在還不是戳破的時候。
警方很快就有了新的發現。他們在門后找到了一把帶血的大鐵錘。經過比對,血跡確認是褚某的。
![]()
面對這個鐵證,張某終于崩潰了。她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是...是我干的。我實在受不了了..."
就在這時,小褚也趕到了家里。看到這一幕,他愣在了原地。
"媽...你..."小褚囁嚅著,說不出話來。
張某抬起頭,淚眼婆娑地看著兒子:"小褚,媽對不起你..."
警察見狀,輕聲問道:"小褚,你能告訴我們,你父親平常是個什么樣的人嗎?"
小褚沉默了一會,然后緩緩開口:"我爸...他就是個酒鬼。整天喝得爛醉,動不動就打我媽。有時候連我也挨打..."
警察點點頭:"那你覺得,你媽為什么會......"
小褚苦笑了一下:"我能理解。只是...只是不應該下這么重的手。如果只是把他腿打斷,讓他動不了,我還可以養活他。"
警察們聽了這話,都不禁倒吸一口涼氣。他們這才意識到,這個家庭背后隱藏著多么深的痛苦。
![]()
在接下來的審訊中,張某道出了埋藏在心底多年的秘密。
"我們結婚30年了,"張某哽咽著說,"一開始還好。但后來...他開始酗酒。每次喝醉了,就要打我..."
警察輕聲問:"為什么不離婚呢?"
張某苦笑了一下:"我試過。但他威脅說,如果我離婚,就殺了我姐姐一家。我...我不敢冒險。"
"那為什么現在......"警察沒說完,但張某明白他的意思。
"他...他陽痿了。"張某說著,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但他還是要...還要打我那里。我實在受不了了..."
警察們聽完,都沉默了。他們終于明白,是什么樣的絕望,逼得這個瘦小的婦女鋌而走險。
案情漸漸明朗起來。警方通過對現場的勘查和對張某的詢問,基本還原了案發經過。
"褚某長期酗酒,經常對妻子施暴。"一個警察總結道,"而且他還有嚴重的猜忌心理,動不動就懷疑妻子出軌。"
![]()
另一個警察接口道:"是啊,張某說過,有時候家里多了一個煙頭,褚某就懷疑她帶男人回家。然后就是一頓毒打。"
"最關鍵的是,"第三個警察說,"褚某陽痿后,變本加厲地虐待張某。這才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警察們都點點頭。他們心里清楚,這不僅僅是一起簡單的謀殺案。這是長期家庭暴力積累的悲劇性結果。
在確鑿的證據面前,張某終于道出了全部真相。
"那天下午,他又喝醉了。"張某哽咽著說,"他把家里砸得稀巴爛,還用鋤頭打死了三只雞。他...他還說要殺了我和兒子一家..."
警察輕聲問:"然后呢?"
"我害怕極了,就跑出去躲著。"張某繼續說,"等我回來,看到他摔在地上。但他還在罵,說要弄死我們全家..."
"就在那時,我...我徹底絕望了。"張某說到這里,眼淚奪眶而出,"我拿起鐵錘,對著他的頭就..."
警察們聽完,都沉默了。他們明白,這是一個被逼到絕境的女人最后的反抗。
![]()
通過張某的供述和現場勘查,警方終于完整還原了這30年來的悲慘婚姻,以及最后導致悲劇發生的那個下午。
張某和褚某的婚姻從一開始就不平等。21歲的張某因為患有小兒麻痹癥,對婚姻沒有太多期待。經人介紹,她嫁給了孤兒褚某。
婚后,褚某的懶惰本性暴露無遺。他整天游手好閑,還經常毆打張某。張某忍氣吞聲,一直沒有向家人訴說。
直到兒子十幾歲時,張某終于鼓起勇氣提出離婚。然而,褚某在法院門口跪地求情,承諾要改過自新。可回家后,他立即翻臉,威脅要殺害張某的姐姐一家。從此,張某失去了逃離的勇氣。
隨著年齡增長,褚某開始出現陽痿問題。醫生建議他戒酒,但他反而借酒澆愁,酗酒更加嚴重。每次醉酒后,他就會對張某拳打腳踢,還經常往她的下體猛擊。
案發當天早上,褚某又開始豪飲。到了下午,他已經爛醉如泥。他開始大肆破壞家中物品,用鋤頭打死了三只雞,還把廚房的面粉撒得到處都是。
最可怕的是,褚某嘴里還不停地念叨著要殺死張某和兒子一家。張某嚇得躲到外面去了。當她回來時,看到褚某摔倒在地上,門簾纏在身上。
褚某躺在地上,還在罵罵咧咧,威脅要殺光全家。這一刻,張某徹底絕望了。她拿起鐵錘,對著褚某的頭狠狠地砸了下去。
第一下砸下去后,張某害怕褚某沒死透會報復,又接連砸了兩下。看到褚某再也不動彈,張某這才停手。
![]()
之后,張某試圖偽造現場。她在褚某身上放了易燃物,點了一把火。然后她給親戚打電話,謊稱褚某喝醉酒自焚身亡。
然而,她的這些偽裝最終還是被警方識破。三十年的忍耐,在那個悲慘的下午,以最殘酷的方式畫上了句號。
案件告破后,張某被依法逮捕。她面臨著故意殺人罪的指控,可能會被判處無期徒刑甚至死刑。
然而,這起案件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許多人為張某的遭遇感到心痛,同時也開始反思長期家庭暴力對家庭成員造成的傷害。
褚某的兒子小褚對父親之死表現得異常冷淡。他在接受采訪時說:"我不恨我媽。我恨的是那個讓我們全家痛苦了幾十年的人。"
案件審理期間,張某的律師提出了正當防衛的辯護意見。雖然最終法院沒有采納這一意見,但考慮到張某長期遭受家庭暴力的特殊情況,以及案發時的緊急狀態,最終對其從輕處罰。
這起案件也推動了反家庭暴力法的進一步完善。很多人開始意識到,家庭暴力不僅僅是"家庭內部事務",而是一種嚴重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和解決。
法院在宣判時,法官語重心長地說:"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因長期家庭暴力導致的悲劇。我們在譴責犯罪的同時,也要反思如何更好地預防家庭暴力,保護弱勢群體的權益。"
案件結束后,小褚決定投身反家暴公益事業。他說:"我不希望再看到像我媽媽這樣的受害者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制止家庭暴力。"
![]()
這起案件,如同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社會中長期被忽視的陰暗面。它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身邊的暴力說"不",共同努力創造一個更加和諧、安全的社會環境。
參考資料:《一線》 20120406 妻子的秘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