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日(2024年5月24日),科學家宣布在距離太陽系僅4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與地球相似的系外行星。該行星被命名為 Gliese -12b,它的半徑與地球非常接近,暗示其可能具有類似的巖石構造,更令人興奮的是,這顆行星位于其主星的宜居帶內。
![]()
Gliese-12b的發現標志著我們在尋找類地行星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研究團隊表示,這顆行星或許能夠為我們提供最明確的答案,來判定它是否具有宜居條件。它的主星處于非活躍狀態,而且距離我們非常近,非常便于研究。
Gliese-12b的發現過程
這顆行星最初是在TESS望遠鏡的數據中被發現的,隨后研究團隊通過多臺不同的望遠鏡進行了確認。研究表明,Gliese-12b的半徑幾乎與地球相同,每12.76天繞其主星公轉一周。由于主星Gliese-12是一顆紅矮星,其溫度和亮度都比太陽低,因此這顆行星接受的輻射大約是地球的1.6倍。
大氣層的關鍵作用
盡管目前尚不清楚Gliese-12b是否擁有大氣層,但這一因素將極大地影響其表面環境的宜居性。如果這顆行星的大氣層類似于地球,它可能是一個適宜生命存在的世界;而如果大氣層像金星那樣厚重,它可能會變成一個熾熱的地獄。
![]()
地球和Gliese-12b大小對比圖,右側三個是Gliese-12b的三種可能大小,分別對應金星大氣、地球大氣和無大氣
行星表面的溫度和是否具有大氣層息息相關。Gliese-12b的表面溫度估計為42℃,雖然比地球的平均溫度15℃高,但如果有大氣層的保護,這個溫度可能會更加適宜生命存在。
尋找地球2.0的挑戰
![]()
至今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超過5600顆系外行星,但真正符合地球2.0條件的卻寥寥無幾。要找到適合生命存在的行星,不僅需要其大小和質量與地球相似,還需要其位于適宜的距離范圍內,這就是所謂的“宜居帶”。
Gliese-12b的發現無疑是行星研究領域的一大突破,它為我們探索宇宙中的宜居環境提供了新的希望。無論未來的研究結果如何,這顆行星都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行星的宜居性及其演變過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