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立競曾提醒過我們,面對質疑,不要陷入自證的陷阱。近日,在一個職場群的討論中,我因為分享個人的工作經歷,引起了群友的質疑和攻擊,差一點掉入了“自證的陷阱”,不得不佩服群友的話題引導能力真強。
![]()
職場的質疑與挑戰
在職場交流中,一位群友分享了一個故事:他們公司的一名工程師調入銷售部門,憑借自己資源和能力,成為銷售部門出色的員工。這個故事引發了我對自己職業經歷的回顧與分享。
我曾在銷售崗位工作,盡管不算出類拔萃,但后來被調到行政部門,表現還算不錯。最終,我因為銷售管理崗位的空缺,又回到了銷售部門成為管理者,并成功帶領銷售團隊成為銷冠。
然而,正當我分享這段職業歷程時,一位群友開始對我的言論進行質疑,引發了激烈的辯論。他認為,一個連銷售都做不好的人怎么可能勝任銷售管理工作?他甚至懷疑我在根本沒有能力做好銷售管理工作。
這位群友的質疑讓我不禁為自己辯解,我解釋說,雖然我在銷售崗位上并非最出色,但我對銷售工作并不陌生,而且我的行政工作經驗有助于提升管理能力。
![]()
陷入“自證的陷阱”
然而,這位群友并未對我的解釋感到滿意,他繼續質疑我的能力,并挑剔我的每個言論。他說即使我的團隊業績好,也不是我的管理能力好。
對于他的質疑,我表示了認可,并向他解釋,我之前和他的想法一樣,也是這樣認為的。為了證明自己確實具備管理的能力,于是我向他分享了我的第三段工作調動經歷。
第三次工作調動,接手了一個快要散了攤的銷售團隊,我用了半年的時間,重建團隊,并帶領團隊做到了公司第一名。然而這位群友并沒有打算放過我,讓我繼續解釋當時的團隊細節,證明自己。
在這一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我正陷入對方操控的“自證的陷阱”之中。當面對質疑時,我們試圖用事實和解釋來證明自己是對的,但卻無法打破對方的懷疑。這時,即便我們提供了充分的證據,也很難改變對方的看法。這種情況往往會導致無休止的爭論和尷尬。
![]()
拒絕解釋與聰明之舉
應對質疑的一條重要原則:拒絕解釋。在這個情況下,我直接回復群友:“你信則信,不信則不信,我沒有必要向你解釋和證明,也不需要你的評價。”
拒絕解釋并不代表逃避問題,而是明智之舉。面對惡意的質疑者,無論你如何解釋都難以改變他們的立場。他們可能會不斷提出新的問題,試圖將你引入“自證的陷阱”,這只會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
這也使我回想起丘吉爾的一句名言:“如果有人冤枉你吃了他的東西,你不需要拋開肚子來自證清白,你應該挖出他的眼睛,然后吞下去,讓他在你的肚子里看清楚。”這句話傳達的是,在面對質疑時,應該讓質疑者提供證據,而不是你自己不斷解釋。
![]()
認知的不同與溝通的藝術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知和觀點。我們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的認知,而是應該明智地選擇與懂你的人和支持你的人,分享自己的經驗和觀點。
質疑雖然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和成長,但并不是每個質疑都值得回應。我們應該學會分辨何時需要解釋,何時需要拒絕解釋。
因此,面對他人的質疑和不斷地挑釁時,我們千萬不要自證清白,更不需要向他解釋什么,他信則信,不信則已,不要和這樣的人浪費時間去爭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