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科技部公布首批
國家創新型縣(市)驗收通過名單
全國47個縣(市)通過驗收
臺山榜上有名
首批創新型縣(市)驗收通過名單
(滑動可看)
![]()
2018年,科技部啟動建設全國首批52個創新型縣(市),建設周期為3年,我市以科技支撐生態文明為主題入選其中。自入選以來,我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創新型縣(市)工作為抓手,在企業創新、創新環境、創新績效等方面實現大幅度提升,縣域創新驅動工作獲科技部肯定。
01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綠色產業崛起
一方面,壯大企業創新主體。實施高企倍增戰略,以高企培育作為科技創新的“牛鼻子”。2021年,高企數量增至171家,較2018年增長78.13%,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累計建成178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超62%,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做大“綠色+”產業,以清潔生產為主的技改投入3年累計超百億元,年均增長26.8%。培育綠色、循環、低碳工業,形成龍頭企業為引擎的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生物醫藥及大健康四大新興支柱產業集群,構建起以富華重工為“鏈主”的百億級產業鏈條,打造珠江西岸“工業4.0”標準的示范典型。另一方面,做優清潔能源體系。推動建設國家級能源基地,整合提升現有高端核電、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資源,引導發展節能環保技術,加快打造廣海灣清潔能源(雙碳)產業園,推進“國能臺電風光火儲科游一體化”、“海宴鎮漁光互補”和“富華重工屋頂光伏”等項目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應用。
![]()
02 以技術創新為支撐,擦亮鄉村振興品牌
聚焦農業科技創新,整合特色產業、技術創新、“隱形冠軍”企業等創新資源,提升特色農業企業研發機構創新能力,積極推進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加快布局建設“星創天地”、農業科技園區,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效,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臺山入選科技部首批“百城百園”科技金融服務專項行動試點單位,參與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東南產村產鎮減排增效技術綜合示范”項目,成立臺山耐鹽堿水稻試驗基地,承擔了國家級耐鹽堿水稻育種研究課題;2019年,臺山以鰻魚養殖產業成功入選廣東首批省級縣域農業科技園區,經過3年建設,園區年產鰻魚已超3.5萬噸,占全國鰻魚出口量的80%。目前,臺山已建立起廣東省規模最大(共411人)的縣域級農村科技特派員隊伍,特派員重點派駐單位紅嶺種子園的科技成果項目榮獲2020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批創建省級“星創天地”4家,農業農村創新創業綜合服務能力再上新臺階;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三品一標”、鄉村旅游示范鎮、示范村的數量進一步擴大,如臺山美環健蘆薈制品有限公司深化蘆薈制品加工,開發護膚、洗護、保健飲品等系列產品,并且以蘆薈基地為基礎打造極富異域風情的有機蘆薈莊園,發展休閑旅游產業,被授予“全國蘆薈產業科技創新示范基地”。
![]()
03 以“僑都”為平臺賦能,打造開放創新新格局
發揮僑鄉資源優勢,廣泛匯聚僑資僑智,以僑為橋,形成“科技—產業—生態”全面活躍創新創業基礎環境,打造創新驅動開放新格局。通過深挖歸僑資源,建成華僑創新創業中心和華僑農場現代農業香料科普種植園等一批標志性項目。進一步加強國際對接,受科技部合作司委托,與廣東省科技平臺中心聯合舉辦2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層次創新人才對接活動。進一步密切港澳合作,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與教育合作等12個專項小組,推動港珠澳大橋旅游首站全面建成,重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展順利,高等級公路、重大樞紐工程加快完善,實現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等創新高地更高效的對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