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25日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
之所以設定這個日子,主要是因為“5.25”諧音既為“我愛我”,提醒大、中學生珍惜生命,關愛自。
但遺憾的是,我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依然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抑郁癥、焦慮癥,已成為大、中學生的流行心理疾病
![]()
據2018年中國健康委表示,目前有將近3000萬的兒童與青少年出現抑郁情況。
而在2012年,研究發現中國大陸25個地區的10-15歲青少年中,出現抑郁傾向的病例為20.3%。
這也意味著:每5個孩子就有1個出現抑郁傾向。
抑郁癥,焦慮癥,究竟該如何區別?
![]()
與大家想的不一樣,抑郁癥并非心里脆弱,更不是矯情,而是一種由遺傳與環境共同誘發,是一種全世界都為之困擾的疾病。
引起抑郁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神經內分泌異常、睡眠和腦電生理異常、遺傳、心理社會因素、生物化學等,臨床上將其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三個階段。
若按特定群體來分,則可以將抑郁癥分為老年抑郁癥、兒童抑郁癥、產后抑郁癥三個類型。
![]()
而焦慮癥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患者的憂慮、恐懼等情緒在幾分鐘內就能達到頂峰,且會持續一段時間。
焦慮癥在發作時難以控制,因而會對日常活動造成一定的影響。該病癥的類型較多,比如廣泛性焦慮癥、恐慌癥、社交恐懼癥、特定恐懼癥、分離焦慮癥等。
焦慮癥與抑郁癥都屬于常見的心理疾病,但卻是兩種不同的病癥,如何分清焦慮癥與抑郁癥呢?
![]()
1、有無自殺念頭
重度抑郁癥患者大都會極端否定自己,覺得未來沒有太大希望,因而時常會出現自殺的傾向。
而焦慮癥患者雖然也有很多不良情緒,但不會過度地看輕自己,因此自殺的概率很小。
![]()
2、發病年齡及情緒不同
焦慮癥好發于35歲及以上人群,尤以老年人最易中招。而抑郁癥可發生在任何年齡段。
抑郁癥患者的興趣愛好會逐漸喪失,對家人朋友也很冷漠,但焦慮癥患者在這些方面是正常的,但會過分焦慮。
![]()
3、抑郁癥患者通常也有焦慮癥
抑郁癥患者通常還患有焦慮癥,但抑郁為主要特征,而焦慮癥患者一般只有懷疑、害怕等情緒反應,但二者都會對還未發生的事情有強烈的焦慮感。
想要分清患的是哪一種病癥,必須進行專業的心理診治才能確診。
有數據顯示:抑郁癥患者出現焦慮癥的概率高達80%,如果同時患有這兩種疾病,應在治愈抑郁癥之后再治療焦慮癥。
![]()
4、癥狀不盡相同
焦慮癥患者經常會感到心煩意亂、緊張不安,害怕有災難降臨,同時還伴有頭暈、手腳僵硬、腸胃不舒服等癥狀。
而抑郁癥在有這些癥狀的同時也有毫無動力、意志活動減退等癥狀。
抑郁癥患者的回避心理會較為明顯,對社交等日常的事物幾乎都沒有興趣,而焦慮癥患者只是回避一部分事情。
焦慮癥可引起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出汗等與植物神經有關的癥狀,而抑郁癥患者往往會出現身體沉重、情志不暢、肝氣郁結而誘發的癥狀。
![]()
雖然這二者的某些癥狀很是相似,但卻是不同的兩種病癥。
然而不管是哪種疾病,都應及時地調理和治療,以免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尤其隨著近幾年,關于青少年自殺自傷的事件屢次發生,一次又一次暴露出我們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認知不足。
但我們都需要知道,這些并不代表孩子變得脆弱,他們只是因為情緒問題無法及時排解。
那些深陷心理健康問題的孩子們,不是矯情,也不是脆弱,只是生病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