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汽車行業步入轉型的關鍵階段,保時捷中國加碼本土化研發,以回應市場的全新挑戰。
2025年11月5日,保時捷中國研發中心在上海正式啟幕。這不僅是保時捷在德國總部魏斯阿赫以外的首個大規模海外研發基地,更像一個清晰的信號,宣告向來以駕駛樂趣著稱的品牌,正在以更接地氣、更敏捷的姿態,深度擁抱中國市場。
![]()
▲ 2025年11月5日,保時捷中國研發中心正式啟幕
這座位于上海虹橋的研發中心,遠不止是一個新的辦公地點。其擁有顯著的自主決策權,涵蓋研發、采購與質量管控等關鍵環節。全新的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開發效率,使原本需數年的開發周期得以大幅縮短。在具體研發規劃中,本土化智能系統是重點方向。預計到2026年中期,多款保時捷車型將率先搭載新一代信息娛樂系統。該系統深度整合了中國用戶常用的數字服務和應用生態,讓車機體驗更符合本土消費者的使用偏好。
從戰略層面看,研發中心的設立與保時捷的整體發展路徑相契合。面對行業變革,保時捷采取了兼顧傳統與創新的路徑。一方面,持續精進內燃機和插電混動技術;另一方面,穩步推進電動化進程。多元化的技術布局,讓品牌能夠靈活適應不同市場的節奏。
未來,隨著保時捷中國研發中心全面投入運營,保時捷將能更精準地把握中國道路狀況和用戶習慣,從而對產品進行針對性優化。這意味著,保時捷車型在保持品牌標志性駕駛質感的同時,也將在智能化體驗上更貼近中國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
▲ 創新對話:德國精工與中國速度的共鳴
以下為保時捷全球執行董事會副主席施納德,保時捷全球執行董事會成員夏恪涵與每人Auto等對話節選,在不影響原意的基礎上,有刪改。
問:保時捷一直強調跑車操控的定位,大家現在覺得馬力非常廉價,大家對豪華跑車的理解也有很大的變化,保時捷是怎么理解這種變化的?要怎么去適應這種變化?
施德納:確實您的觀察非常準確,性能和操控一直都是保時捷品牌重要的內核和支柱,也是我們首要研發的主要領域。在未來研發思路上,雙門跑車我們依然會以性能和操控作為首要的重點,這一點是一以貫之的,真正的駕駛者之車,這一點不會改變。
在四門轎車和SUV等產品規劃設計當中,我們可以融入更多的科技和創新,比如說新的軟件,還有互聯的功能,包括更深度的融入中國的生態系統,為乘客,而不僅僅是駕駛者,提供智能座艙體驗等方面進行更多創新。這里的乘客,既包括駕駛員旁邊的乘客,也包括所有其他座位的乘客,后排乘客的舒適性和享受,也是逐漸成為中國消費者關注的重點,這都是在純粹性能和操控樂趣之外的需求。所以在這些方面,我們會做充分的考量,并且積極的將它融入到我們未來的產品規劃當中。
夏恪涵:我補充幾點。最重要的,也是我們一個根本的原則是保時捷的品牌DNA和核心的精髓是不會變的,包括性能、操控,還有設計,這些品牌核心我們是不會妥協的,這也是真正驅動消費者購買保時捷而不是其他品牌的重要原因,是消費者對于保時捷不變的期許。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可以加入更多、更先進智能化的軟件驅動的技術,這些技術更重要的是要放大整體的駕駛體驗,以完全適應當地客戶需求的方式來實現。
我們在對中國市場調研當中其實也看到中國的路況,尤其是大城市,與我們在歐洲或北美經歷的完全不同。大家應該也有親身的感受,上海、北京、深圳在擁堵路段、擁堵時段,我們確實可以在座艙當中加入更舒適性、更智能化的技術,讓整體的駕駛感受,包括乘客的感受更舒適和愉悅。
基于這樣的考量,我們成立中國研發中心,進行相應的研發,這些技術我們相信是可以給整體的保時捷性能和操控做深度的加持,然后在保時捷品牌精髓和DNA的基礎上煥發更大的吸引力。
![]()
▲開放協作的工作空間與先進的測試設備
問:現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增速是在放緩的,保時捷在這方面如何調整自身的電動化轉型的節奏?以及這是否意味著,插電混動車型的生命周期會比原計劃更長,并且會獲得更多的技術迭代資源?
施德納:首先,我們依然致力于對純電動車的投入,我們依然堅定未來會朝著電動化的方向去發展,這也是為什么我們Taycan和純電Macan將繼續升級,此外還很快的推出純電Cayenne,純電Cayenne的推出也將成為該細分市場電動性能車的標桿,無論是在性能,還是外觀、內飾和信息娛樂系統方面。此后,在2027年,我們計劃推出純電的718雙門跑車。所以純電的車系陣容會非常豐富、非常完整。
此外,我們認識到電氣化轉型,在不同市場步伐不一,所以我們依然會堅持三管齊下的策略,同時也會繼續對內燃機和插電式混動車型的進行迭代。在傳統的內燃機統領的領域,我們也嘗試加入電動化技術,讓內燃機能夠煥發更強的生命力。比如說新款911 Turbo S,加入了電動渦輪增壓的技術,T-Hybrid混動系統,讓傳統的內燃機在電力加持下,能夠有更強的性能,更加符合保時捷澎湃性能的跑車定位。
對于插電式混合車型,我們認為在全球所有市場,包括中國,都將擁有更長的生命周期。因此,我們有計劃在續航、性能以及信息娛樂系統方面改進進行持續煥新。在這個領域中國研發中心可以提供很大助力,有些技術在中國開發。
所以三管齊下,三種動力系統都進行迭代的情況下,我們的產品組合會非常豐富和多元,這是應對變革的時代必須要做的一個舉措,我們必須保證我們有充足的資源去應對各種不同的變化。沒有人能夠預知最后的轉型將如何呈現,我們意識到電氣化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一路往上的,可能也會有一些起起伏伏,在世界不同地區以不同速度推進,我們需要為此做出充足的準備。
![]()
▲全新的中國研發中心現代化設施完備,擁有專業試制車間和人機交
問:怎么看待中國豪華車市場的變局?保時捷方面會怎么應對?
施德納:目前豪華車市場確實充滿著挑戰,而且不光光是在純電豪華車市場,雖然目前純電的豪華車市場好像還并不存在還在一個發展和演化的過程當中,但即便如此,我們在保時捷傳統優勢領域,包括內燃機和PHEV,這個市場細分當中也看到了很多變化和挑戰。所以也是存在一定的壓力。
目前的豪華車市場充滿挑戰,在我們具有優勢的內燃機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市場,壓力也存在。對于純電動車,我們認為真正的豪華電動車市場今天尚未完全形成,但隨著電動車整體市場走向成熟,我們預計會在豪華性能領域,或者豪華經典領域發展出某種細分市場,將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這需要一些時間,并且這個市場,或多或少是自下而上逐漸發展成熟的。
夏恪涵:這個問題不只是價值百萬,而是價值千萬,誰要是能夠真的預判出中國的豪華車市場最后會有怎樣的呈現,那就掌握了致勝的秘訣了。我們目前的分析只能說有多種因素去共同推動這樣一個市場在發展和走向成熟。所以需要綜合考量各種各樣的因素,這意味著我們不能采用一個單一的、通用的戰略去推動保時捷產品的研發,我們需要不斷地觀察市場的變化。
回顧過去的1-2年,我們能夠看到的幾個宏觀上的影響因素。第一,是宏觀經濟。在過去的幾年由于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不光是豪華汽車,在整個奢侈品市場都面臨著下行的壓力。中國的消費者更加保守,不愿意在高價值的產品當中去消費,這是一個宏觀的趨勢。第二,是地緣政治。這也是影響消費決策的重要因素。第三,我們在市場上看到最新的技術趨勢,由本土的制造商和科技公司發起的,在短時間內促成非常多的、有效的成果,有些產品還是非常不錯的。
另外,我們也需要深度觀察本土市場與歐洲市場不同之處,我們一直為全球市場開發產品,我們要思考怎樣才能推出更適合本土路況和本土環境的產品,在品牌DNA的基礎上再納入哪些新的元素,讓保時捷在中國本土市場有更強的吸引力,能激發更深的共鳴。保時捷中國研發中心就在做這件事,去適配中國的環境,去研發出更具有針對性的一些技術解決方案。
上海是一個特大型城市,2500萬人口,這里道路交通的體驗和歐洲斯圖加特,還有美國灣區是大不一樣的。這是我們目前要去應對的一個現實。將所有的這些變量進行綜合考量,在保時捷DNA的基礎上推出更好的解題思路。
我們通過Macan純電版本在不同市場的銷售情況和消費者反饋,收獲了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也給了我們很強的信心,我們能夠感受到消費者對保時捷純電車型有非常高的期許。所以保時捷的DNA即使在新環境當中依然是一個致勝的基因,這一點讓我們非常受到鼓舞。因此,如果我們能夠恰當地應對剛才提到的各種變量,我們絕對有競爭力,因為客戶熱愛并向往保時捷品牌。
問:在中國有很多品牌比如像豐田、大眾直接就放權在中國本土進行研發,只為中國市場服務。還有一種是像奔馳和寶馬,他們在中國把研發中心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上,開發出來的車型要融入到全球研發體系里。保時捷中國研發中心是怎樣的路徑?隨著數字和電動化轉型的加速進行,中國的研發中心未來是不是還有可能進行升級?比如說升級到更重要的地位、更大的規模上?
施德納:保時捷在中國目前沒有生產基地,在這里設立一個魏斯阿赫之外的第一個綜合性研發中心,充分體現出我們對中國市場的堅定承諾,我們將持續的深耕中國市場。至于運營模式,您剛剛提出了兩個選項,并不一定就是二選一的答案。我們可以將兩者進行結合,中國研發中心就是這樣一個更加靈活的模式。比如說在一些領域,例如信息娛樂系統,我們完全依賴本土團隊,李楠和他的團隊掌握所有決策權,從技術決策、軟件概念、硬件概念到用戶體驗,擁有完全自主權,和本地的合作伙伴進行合作,已經產生了一個落地成果,這是一種運營方式。
在其他領域,我們通過中國研發中心快速學習中國的專業知識,將這些知識惠及全球市場,盡管可能因地緣政治原因并非所有地區都能受益。例如,在電芯化學、電池熱管理、充電等領域,中國的專業知識、速度和創新對全球所有市場都有貢獻。除此之外,還有像人工智能、數字生態系統等軟件技術。所以,這兩種模式的內容都很豐富,既為中國市場完全自主研發,也以中國的創新速度和專長為全球解決方案做出貢獻。
![]()
▲保時捷中國研發中心
夏恪涵:舉個例子,之前發布的信息娛樂系統就是我們和中國本土的合作伙伴博泰車聯進行聯合開發,它是一個完全自主的項目,從零開始都是由中國團隊完成的。但我們也意識到整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包括不同系統的集成和零部件的集成。在專業工程技術方面,魏斯阿赫具備相當的技術積淀和技術能力,在很多核心領域依然領先全球。在未來汽車的研發當中,我們要做的根本原則就是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力求為消費者提供最好的產品。
這意味著我們要博采眾長,如果這項核心技術是魏斯阿赫引領的,我們就從德國研發當中獲得;如果這項技術或者系統是由中國引領的,我們就從中國獲取,是一個非常綜合的、靈活的研發方式。
文章為每人Auto原創,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