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心不足蛇吞象,越南女首富張美蘭,因貪腐被判死刑,她愿捐554億換命,但最終人財兩空,一場空。
她從市場攤位起步,憑借膽識與眼光成為越南首位女首富,卻因操控銀行資金、制造越南史上最大金融欺詐案,在2024年4月被依法執行死刑。
![]()
即便她提出捐出全部554億元資產以求減刑,也未能改變最終結局, 張美蘭出生在越南一個普通家庭,祖籍中國廣東。
12歲時父親去世,她開始幫母親在市場擺攤賣化妝品,早早接觸買賣,學會觀察顧客、靈活定價。
![]()
這段經歷塑造了她敏銳的商業直覺, 1986年越南推行革新開放,她迅速抓住機會,從橡膠、腰果出口,到從中國進口日用品,她用“低買高賣”積累起第一桶金。
1992年她成立萬盛發公司,專注進出口,三年內規模擴大五倍,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許多開發商拋售土地,她卻大膽抵押所有資產,購入胡志明市阮惠大道一塊黃金地塊,后來建成地標建筑溫莎酒店。
![]()
此后她又開發時代廣場、皇爵大酒店等項目,每一步都踩準了越南經濟發展節點, 2007年,萬盛發集團成立,業務覆蓋房地產、酒店與貿易,年營收突破10億美元。
她被媒體稱為“越南經濟奇跡的縮影”,成為許多創業女性追捧的榜樣, 然而光鮮背后隱藏著系統性違法操作。
2011年,她將目標轉向銀行業,為規避“個人持股不得超過5%”的規定,她找來127人代持股份,包括公司員工、司機、保姆等,實際控制西貢商業銀行91%的股權。
這家銀行很快淪為她的私人錢袋,2012至2016年間,她偽造916份貸款材料,虛構58家空殼公司,從銀行轉走約120億美元資金,注入自己的地產項目。
![]()
為保障資金渠道暢通,她構建起龐大的關系網,涉案官員達85人,包括央行前副行長等高層,她通過現金、房產及安排子女留學等方式打通各個環節,使監管形同虛設。
2016年越南發起“烈焰熔爐”反腐行動,張美蘭的行為逐漸暴露,2018年3月她在辦公室被逮捕,警方查獲多本護照和代持協議。
![]()
2024年3月,案件在河內開庭,案卷重達6噸證人2700名,律師超200人規模空前,最終法院判處她死刑,并責令賠償7800萬美元,其集團77億美元資產被凍結。
聽到判決后張美蘭情緒激動,提出上訴并愿以全部資產換取生命,她申辯稱政府低估其資產價值,若能讓她協助盤活,可再創收80億美元。
![]()
她的律師團也積極游說,稱其商業頭腦與海外資源是“會下金蛋的鵝”,活著比處決更有價值,這一提議甚至引起政府高層討論和國際媒體關注。
但社會輿論強烈反對,許多受害儲戶聚集在法院外,舉牌要求嚴懲,網絡上“反對花錢買命”話題閱讀量超10億,公眾普遍認為法律尊嚴不容金錢撼動。
![]()
盡管資產方案看似有利,實際操作困難重重,資產凍結后難以變現,潛在投資者因其聲譽受損而卻步。
新聞一經發出,網友們紛紛議論。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有多少錢,犯了法就得接受懲罰,要是真讓她用錢買了命,那法律的公正性在哪?以后是不是有錢人都能為所欲為了?”
![]()
“畢竟五百多億不是小數目,能讓國家干不少事。”
“案子不能只看一個人判不判死刑,更重要的是背后的制度漏洞怎么補”。
“真是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
![]()
“從12歲擺攤就開始算計,算計了一輩子,最后算計到法律頭上去了,偽造900多份材料,掏空一家銀行,這操作真是狠人中的狠人!”
“現在說幫國家賺錢?早干嘛去了!當初把銀行當自家提款機的時候,怎么不想著國家?”
![]()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錢救了她的命,國家要是真把她斃了,那幾十億美金爛在海外,誰去找回來?這分明是‘活著才能追贓’。”
“大家別只看554億,要看后面那77億美金凍結資產,法律修訂是契機,但讓她真正‘活下來’的籌碼,是那些還沒追回的錢,這是司法與現實利益的平衡。”
![]()
“說實話她前半生真是勵志教科書,從鐵皮貨架做到地產大亨,踩準了每一個風口,可惜啊,欲望這個窟窿,多少錢都填不滿。”
“這就是‘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的真實寫照,有了100萬想1000萬,有了1000萬想操控一切,最后連自由都沒了。”
![]()
“她那127個‘白手套’,從司機到保姆都能當股東,這監管漏洞也太大了,給咱們也提了個醒,金融安全的口子一刻也不能松。”
“看看人家那反腐力度,央行副行長都進去了,不管是誰,關系網多大,伸手必被捉!”
如果你是法官,面對一個能吐出幾百億資產彌補國家損失,但罪行滔天的巨貪,你會更傾向于”殺一儆百“的死刑,還是”追贓至上”的死緩/無期?
![]()
信息來源:頂端新聞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