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護孩子安全這件事上,不能心存僥幸,更需有所行動
近日,有視頻顯示,杭州一小學門口,隨著車輛進入,門口處的學生敬禮并喊“老師好”,而視頻中未見車輛停留、打開車窗。相關視頻引發討論和爭議。
11月6日晚,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局通報表示:該校確實存在相關問題。現已對該校負責人進行嚴肅批評,要求學校立即整改,并吸取教訓,全方位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
學生該不該向開車入校的老師問好?這本不是一個問題。一聲“老師好”,是很多人心底的成長記憶,也是教師職業光環的具象化呈現。那聲清脆的問候,本就是校園里動人的教育細節。
但問題在于,正如網友所質疑的:學生向老師問好,老師有無適當地回應?在現代教育理念中,老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彼此的善意是雙向的。學生對老師表達禮貌,老師也有責任進行反饋,這才是良性的師生互動。
按照學校工作人員的解釋,學校只有一個門,無法做到人車分流,且由于道路是斷頭路,如果停車、搖下車窗會導致后方擁堵,因此,老師們只能在車上跟孩子們招手回應。
按這個說法,視頻中的那一幕似乎就不難理解了。無論是搖下車窗,還是朝學生招手示意,都可能使駕駛者至少一只手離開方向盤。如果為了回應學生而分散注意力,反而可能造成安全隱患,甚至釀成交通事故。
這事實上反映出一個關鍵問題:在無法兼顧交通安全的情況下,校門口有沒有必要講究這種形式化的禮貌?不管是學生主動問好,還是在學校引導下形成的問好習慣,只要是老師無法作出有效回應的場景,就不僅讓學生的禮貌表達得不到正向反饋,挫傷其積極性,更讓“尊師”的教育意義變了味。
事實上,此次事件引發的爭議,不僅在于教育管理水平需要提升,更在于其背后暴露出的校園安全問題——尤其是無法人車分流的交通安全隱患,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學校的首要任務是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而校門口的車流與學生的近距離接觸,本身就存在天然風險,比如學生可能隨時面臨擦碰、碾壓等直接傷害,而車輛行駛產生的尾氣、噪聲,也可能對學生健康和安全造成隱性威脅。這方面并非沒有前車之鑒。
目前,主管部門責成學校整改。整改應不限于“向開車老師敬禮”,以此為契機,創造條件推進人車分流改造,也應納入整改。畢竟,學生的生命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紅線,也是一道不容打折扣的“必答題”。在守護孩子安全這件事上,不能心存僥幸,需要有所行動。
說到底,禮儀的核心是尊重與舒適,當一種禮儀形式與當下的安全需求產生沖突時,更合理的選擇是優化形式,排除安全隱患,而非讓安全為形式讓步。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南木
編輯 汪垠濤
審核 王光東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